书城小说西夏的苍狼
1837800000021

第21章 樟木头的大杂院(4)

那时的东莞,老有人跑到香港,蔡奶奶没跑,她就得算计着活。

记得那时,蔡奶奶七十多岁,戴副眼镜。她自己也说不上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度数很高。镜片把她的眼睛放成了牛眼。

蔡奶奶的精明表现在同房客计较电费上。这时,她的话就成瀑布了。她会把过去许多年里在电上的投入诸一述说,把一项项费用均摊开来。其目的,仅仅是为多要几角钱。

蔡奶奶又是天真的,时不时就会给你个狗血淋头。当“狗血”还在你鼻洼里淅沥时,她就能笑嘻嘻和你拉家常。而且,这不是伪装的。蔡奶奶不会伪装。她是个天马行空的性子。无论骂或是拉家常,她都非常认真。

在她的天真面前,要是你对她在乎的话,倒显得小家子气了。

蔡奶奶老骂人。

玲屋里的录音机一响,蔡奶奶的破锣嗓门也响了。这时的玲成了她不共戴天的仇人。原因仅仅是听录音机要用电。

蔡奶奶气势汹汹地扑出来了:“你出来!你出来!不租了,给我滚!你知道一度电多少钱吗?骚货!”

这时候,“骚货”往往静悄悄的。当然,录音机也因蔡奶奶的发威而哑了。也就静静过了半小时,屋里又会传出郑智化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只是音量控制到了耳背的蔡奶奶听不见的程度。

于是,蔡奶奶就成了侦察兵。她那双被镜片放大的牛眼格外骇人。平日里蹒跚的双脚也异常轻捷,三窜两窜,就到玲的窗前,耳贴玻璃,诡秘异常,一有动静,扑门而入。

因证据确凿,无法抵赖。院里便响起蔡奶奶犬吠般的怒骂。

解决这一冲突的方式很简单,也永远千篇一律:玲冷了脸,捻几张角票,打发叫花子似的扔给蔡奶奶。蔡奶奶马上雨过天晴,破怒为笑,和玲拉起家常。

这是小院里常演的喜剧。

常昊们的到来为蔡奶奶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光彩:入夜供电时,常昊们正去学麒麟舞。他们回来时,蔡奶奶已经拉下了电闸。

因此,每个深夜,院里总响起常昊的哀求:

“蔡奶奶,给些电吧。”

耳背的蔡奶奶这时却惊人的灵敏:“不给!”

接下来,双方隔着窗户,开始辩论。

常昊的理由是前半夜没用电,这时要电是合理的。

蔡奶奶更理直气壮:“谁叫你前半夜不用??”

辩论的结局也千篇一律:常昊屈服了,从窗户里递进几张角票。蔡奶奶摸索清楚,委屈地嘟囔几句,才开灯。

但马上,蔡奶奶又会暴起破锣嗓音。因为统一控电,大家都不关灯。常昊一用电,院里就灿烂了。蔡奶奶一边擂门,一边吼叫:“起来!关灯!”

要是有人正好外出无法关灯,院里人就别想再睡安稳觉了。蔡奶奶会把这人的祖宗和子孙都拉上来,控诉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老这样。

闲得无聊时,蔡奶奶就死命祈求谭公保佑。相传,谭公是樟木头围黄氏族人,八岁时成道。先前,石马河畔有谭公庙,建于光绪二年。庙虽不大,只有三间,但香火很好。庙里供着六十四签,签上不仅有卜辞,还有药方。若人有病,只管求签,并按那签中的药方抓药,吃了就好。据说,在所有治病的药方中,眼科的最好,有神效。蔡奶奶早年害过眼病,到处求医,吃药不应,差一点瞎了,后来,她按谭公庙里抽去的药方抓了药,才吃了几服,眼病便好了。从那以后,她便供奉谭公。她给孩子起的名字中,便带了“谭”字。再后来,人们拆了谭公庙,但蔡奶奶却每日里给谭公供燃莞香屑。

在流传于樟木头的传说中,谭公是八岁成道的,凉州的金刚亥母离开红尘前往佛国也是八岁。后来的紫晓考证说,这不仅仅是巧合,而是因为,在修习瑜伽者看来,谭公其实是空行勇父,是证得了空性智慧成就的男性菩萨的一种。在他的法界力量的护持下,樟木头才有了后来的观音山。

瞧,待得那香烟袅袅而起时,蔡奶奶就开始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