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18368300000061

第61章 露出点爸爸的破绽来

在我印象中最恐怖的父亲形象莫过于《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的父亲孟老夫子,那个永远板着一张面孔,永远以一副高不可攀威严而不可亲的形象示儿女的样子让人感觉不出半点人味来。这种在儿女面前永远正确永远高不可攀没有半点破绽的爸爸形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下标准的爸爸形象。无怪乎古人以“家严”,代指父亲,这也许就是父亲最基本的属性。

现代社会中,像这种木瓜得近乎于愚蠢的父亲已基本绝迹,但在骨子里保留着要在孩子面前绝对正确的父亲形象的,却大有人在。这种新时代版本的绝对正确版本的父亲,虽不是一年四季都板着一张永远正确的僵尸脸,但每时每放一以贯之地以自己的正确来让孩子时时感觉自己“很错”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们也许太想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得完美了,而这种完美最大的后遗症,就是让孩子对你敬而远之,令你百思不得其解地疏远你。

我的一位同学,他和他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从孩子很小开始,他就天衣无缝地表现出一个父亲优秀的一面,他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无巨细,都表现得妥帖而完美,甚至连打电子游戏,也很少让孩子看到他“逊”与“不堪”的一面,孩子与他在一起的感觉,是永远被拖着往前跑,而且似乎永远都慢半步。这种关系,最终让孩子对他敬而远之。

另外一个朋友,则采用了与他相反的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他偶尔会露出自己的破绽,或故意做错题,或偶尔表现出对某件事的无能为力,或甚至故意在小孩面前做出违平常教过小孩子的行为规则,留下一个巨大的破绽让孩子来指正,让孩子在与他的交往中,体会到自央的价值与乐趣。在对父亲行为的修正中,逐步加强和巩固正确的意识。

这种方法,在孩子3-6岁,自我意识和认知程度高速提升过程中,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它以反向激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并且很容易让孩子与父亲,打破传统中国人血液中那种父父子子的坚壁,让孩子知道,父亲并不是一个无所不知且不会犯错的完人,他也有缺陷和无力的时候。这样的好处还包括,可以让孩子们平视自己的父亲,使传统意义上那种随着年龄增长,所知所识增长后发现“完美”父亲其实并不完美甚至很多东西都不懂时产生的心理落差不那么剧烈。父与子更容易平等相处,并以朋友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