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18368300000042

第42章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最想要什么?

法国电影《真爱满行囊》,讲述的是在一家风光秀美的精神疗养院里一个十岁女孩的故事。小女孩名叫贝蒂,她的父母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并为如何摆平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而永无止境地争吵着。贝蒂每天除了上学放学之外,便是面对永远都不会说话的女仆。小贝蒂心中最大的愿望,便是想从一个粗暴农夫手中救出一只即将被宰的小狗,农夫威胁说,如果贝蒂在周五之前不叫爸爸来买,他就会杀死小狗。这件事成为小贝蒂的心病,她为之惶惶不安,甚至彻夜难眠。她惟一能做的,只是顶着农夫的粗鲁叫喊去看看小狗,并发出几声弱不经风的威胁。

小狗成为小贝蒂的心病,她努力想告诉爸爸自己的想法,但爸爸却被成人世界的种种烦恼困扰,无心关注在小女孩看来已迫在眉睫的痛苦。当然,父亲也察觉了女儿的痛苦,他以自己的方式,陪女儿下棋,甚至劳神费力为女儿制做玩具屋,但这些并不是女儿所要的,她小小的心灵世界中,只有那双待宰的小狗绝望的眼睛。

父亲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女儿的响应,他认为女儿不应太贪心!女儿很绝望,给父亲留下一封“我将和爷爷奶奶以及克鲁斯(小狗名)到另一个世界相见!”然后用玻璃片划开自己的手腕……

剧情后来阴差阳错地让悲剧没有实现。但这样的故事,仍然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他给所有的父母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的孩子想要什么吗?你是否漠视过她迫在眉睫的痛苦?你是否一直在用一种自以为是而孩子却根本不在乎的方式在与你的孩子交流?

有的父母一直以“我为了你好,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为你煮牛奶熬玉米粥陪你去练琴给你买乐器,一天24小时都在想着你的事,而你,居然不领情!”

这就如同贝蒂的父亲一样。当小贝蒂在为一条狗的生命忧心痛苦的时候,父亲却在想给她造一间玩具屋。这种因误解而南辕北辙的处理方式,注定是以误会的结果而结局。如同向树顶去逮鱼一样,付出努力越大,收获的失望越大。而这种失望,会变本加厉地变为愤怒,付之于无辜的孩子身上。这也就是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没良心”,“不领情”或“太贪心”,而往往这些,又会进一步加深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送给一个喜爱音乐并梦想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孩子一只足球,并希望他发自内心地喜欢并心存感激,肯定是不可能的,除非你逼他虚伪。而当他的不快表现出来,你表现出的更大失望,只能让他觉得与你根本无法沟通,而从此拒绝与你的交流。

有的父母一定会说:“你有什么需求,就直接说吧!省得大家猜起来费神!”多数时候,孩子们会主动这么做,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适合这样表现,因而,适度地观察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扰,是和孩子相处的一大秘诀,如果你对他的愿望和需求视若幼稚或滑稽,并每次都恨不能代他做出“正确选择”时,你没有察觉,与孩子沟通的门,已被你亲手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