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性因素。
不少学者甚至把个性放在造成夫妻冲突原因的第一位。两个活脱脱的人走到一起共同生活,无疑是两种不同个性的碰撞与契合。婚姻要求两个人个性中的差异点要少,而且能够互补。可是生活中的爱常常是“碰”上的、“遭遇”上的,与其寄希望于寻找一个既相容又互补的爱人,不如到你爱上的人的内心世界中去寻找相容和互补。
(3)家务琐事。
随着男女双方一起来到家庭的是面袋子、菜篮子、孩子的矛盾,为生活琐事争来吵去,也会把家庭中那种温暖、宁静的心理气氛打破。有些“甩手丈夫”对家务不管不问,家务重担推给妻子一人承担。有些妻子则热衷于“夫人专政”,家务事能推则推。这样久而久之,双方就看不惯、不容忍,就会引起夫妻冲突。
(4)经济问题。
配偶的收入多少,经济大权由谁掌握?怎样花这些钱?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稍有不当,便会引起双方的不满,出现矛盾。
(5)性生活。
因为性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夫妻冲突是较常见的。由于各种生理原因或是夫妻缺乏性知识,使性生活不能协调,而许多夫妇不能正视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只是通过曲折的方式发泄不满,这会使冲突更尖锐,解决起来也更困难。
(6)孩子。
爱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怎么去爱,什么是真正的爱,两人可能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而发生冲突。方式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个性中的某些特性,也可能来自于幼年的经验,还可能来自于某种观念和心境或者是对孩子的不同看法。心理学家认为:子女成长过程中往往与父母形成一种特殊的三角关系,即与异性父母亲近,而与同性父母相斥,如果这种关系演变得太严重,很容易出现父母失和的场面。夫妻冲突中间再加上一个幼小的生灵,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伤害成长中的孩子。
当然,如果我们再想得远一点,想得全面一点,还有许多因素在侵蚀夫妻间的感情。譬如双方的辐射关系、业余时间的分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爱情不专一,等等。
以上谈了这么多,假设你已承认了夫妻间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你也用不着惊惶失措,因为,这里要告诉你的是,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夫妻冲突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这才是致命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有很多种,我们列举其中的一些,供大家参照,以便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以偏概全。
在冲突中很容易暴露双方的一些缺点、弱点,这时我们就应该正确评价和对待这些缺点、弱点。但是有些夫妻却不能就事论事,而是以一当十,波及对方的其他方面或降低对方的整体人格的评价,这就失去了相爱的基础,对解决冲突和今后的婚姻生活很不利。
(2)感情用事。
为了一丁点儿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感情用事,从而驱使一方用激烈的行为方式回报对方的“伤害”,结果伤害真的出现了,对方也许容忍不了这种发难的行为方式而进一步使矛盾激化,使偶然性的冲突变成持续性的冲突,或使非根本性的冲突变成根本性的冲突。
(3)翻老账。
翻老账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正确与对方的错误,以“错”压人。用对方昨天的错误当成自己今天的武器,这样只能是旧账还没算清反而又伤害了现在的感情。这合算吗?
(4)迁怒。
冲突的一方或双方不把愤怒发泄到真实的事件中,而是将不满宣泄到未给其造成挫折与不满的第三者或其他事件上。迁怒的对象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这些对象不过是一个精心塑造的假目标,而冲突的实质却被掩盖了。
(5)无原则的忍让。
这样虽看似有效,但会使整个夫妻关系的质量下降。忍让是必要的,但假如仅靠忍让来回避矛盾、维持夫妻关系的稳定,那么这种忍让很可能脱离原来的初衷,造就出一个永远无视你的家庭专制的“君王”。
(6)恶语相伤。
这种方式只能导致冲突升级,人格受损,并把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搁置起来。
(7)撤离。
冲突过程中突然有一方用沉默或离开等方式来抗拒争吵与交流,这种撤离的目的不是让对方缓解激动的情绪,而是以此种方式向对方施加压力,进行自卫或推脱责任。有时,双方的关系会因为同时撤离而进入“冷战”状态,但谁都不会忘记那些无结果的争吵,“冷战”状态终会被重新挑起的争端所打破。
在这里,我们不能把这些不良的心态一一道来,我们所要说的是,冲突的爆发本来已危及夫妻关系的和谐,如再产生诸如上述的不良心理,那只能给夫妻关系雪上加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婚姻关系负责,学会宽恕与忘却比学会怨恨与报复有用得多。
既然吵架一定会出现,我们又何必费尽心思去回避呢!所以,我们更应弄清楚的是怎样利用吵架来维系家庭关系,当然,也要不断总结处理冲突的经验
9.夫妻和解要讲技巧
嚷归嚷,吵归吵,但嚷完了的丈夫一定要说一句“对不起”,会让你妻子的怒气顿时云消雾散;吵完的妻子不妨来来你的独门暗器—撒娇,也会让你的丈夫熄灭心中的怨气。
(1)和解也要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不要隐藏你的感觉。把所有痛苦的层面展开,表达出去,但不是对配偶。你可以向亲人、朋友倾诉,如果这些人都不便,你就把自己关进一个僻静的小屋,拿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倾诉,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可怒发冲冠、大发雷霆。如果你喜欢运用文字,就把自己关进小屋,奋笔疾书,一泄为快,不要考虑遣词造句、层次格式,尽情地写……
切不可总与对方纠缠,做那些加深伤害的无谓举动;再说,也应该尽力维护自我的形象、风度。
第二步,不要急于寻求和解。即使痛苦过后,悔悟深深,内疚重重,你也不必急转弯。你可尽力整理自己,鼓励自己走出漩涡,进行调整,干一些以前想干但没有时间干的事情,如看望久别的朋友、欣赏工艺品、逛街、精心化妆自己……以上是女士们的举措。男人则可紧张地投入工作,把时间排满,不给大脑留下胡思乱想的空间,切不可酗酒玩牌、聚众乱侃,或独自游荡,这都是无能的表现,会引发更坏的结果。
第三步,经过以上两个步骤,你已冷静而理智,这时就该考虑和解。但不可直接进入和解状态。你先静下来读一些书,不论什么书,只要你想看,它会使你的思维灵活而富有弹性。还可以找一些能够开导你的人,聊聊天,此举可开阔你的胸怀。总之,直到你感觉到心里镇定而沉着,以前的痛苦可以放过为止。
第四步,自我心理准备就绪,就该观察对方的动静。此时,对方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主动出击,特别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以宽宏的胸襟率先做出反应。如果在你心理成熟之前,对方已经向你表示和解,此时你应考虑接受。
经过上述步骤,你的积极情绪已经上升,爱心随之产生,下面就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技巧。
(2)妻子和解要讲策略。
不论什么原因,只要你拥有和解的愿望,就应既往不咎、埋葬矛盾。真理在你的一方,也必须如此,不要非得“说清楚”。如果你是理屈者,旧事也不足挂齿,只是笼统道歉,态度诚恳,不卑不亢。话要说得明朗中肯,神态要端庄温文。本着这些原则,你该做如下事情:
◇用好的心情布置一下房间,最好在丈夫不在家的时候。用好的心情和孩子交流,但时间不要太长。
◇安排一些访亲待客的事情,应付这些事情必须由你和丈夫共同出面。
◇主动接电话。有丈夫的电话,就温和地请他接,帮他把手里的活儿收拾好。
◇丈夫的朋友到来,要比平时热情些。
◇鼓动孩子亲近父亲。
◇在他晚回来时,你不要提前上床;给他写封短信,告诉他一些与他有关的事情,语言要幽默。
◇晚上把房间收拾得新颖温馨,点燃几支玫瑰香。如果丈夫爱听音乐,就放一些他喜欢的乐曲。记着给他递杯茶。
◇不要把你的亲人朋友带到家里来款待。
◇看见丈夫态度表现和缓,你就应主动表示爱,要做到分寸恰当。
◇切忌丈夫还在气你时,你又费口舌去解释。如果他要求解释,你也只告诉他在适当的时候解释。
◇不要请别人帮忙说服丈夫,更不要在街坊邻居或丈夫的朋友同事面前诉说。
◇如果你已赌气搬出去住,就悄悄回来,任凭丈夫挖苦你,你也表情平平,什么也不要说。不要死等丈夫主动去接你或热情对待你。回来后,待丈夫习惯你的存在,你可再借故离开一段时间,然后再向他问候,告诉他你归家的日程。
◇尽力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表现出自己兴致盎然。
◇待丈夫对你已经完全和解,恢复了原来的亲热时,你也须再矜持一段时间,让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有所区别。
◇要求丈夫为你做些举手之劳的事情,满足后,报之以微笑和谢意。
(3)丈夫和解要讲方法。
不论僵局如何,你都要主动和解,哪怕妻子仍在气恼你,拒绝你的存在,你也应适度表示和解的意愿。如果是妻子无理,而你占理,你也应主动表示和解,表现你男子汉的胸怀气度,使妻子自愧不如,以后不再制造僵局。在僵局进入和解时,你应先做这些事情:
◇按时回家,尽量在家里呆较长的时间,主动做些家务。
◇静下来,听妻子倾诉,只是聆听、应声,不去辩驳,实在听不下去时,向她“请假”,借故离开,表示下次再听。
◇尽量和孩子亲近,为孩子做些以往无暇做的事情。
◇看望妻子的父母和其他亲人。
◇如果妻子再向你“说清楚”,你应表示很理解,不必再说。如果妻子要求你“说清楚”,你可尽力解释,顺便检讨。她谈话的兴致不减,你就不要离去,记着帮她缠缠毛线,或递给她需要的东西。
◇露出憨实、自然的神情,装出嗫嗫嚅嚅的样子,做些笨手笨脚的家务。
◇无意中重温一件与妻子共做的往事,说几句感慨动人的评语。
◇妻子无意中说的话,你记住,满足她话中的要求。比如说,妻子抱怨她的长筒袜抽丝了。你不动声色,晚上下班回来,带给她两双,放在她的床头。
◇邀请妻子出去散步。如果妻子拒绝,你就不必说话,只站在那里等候,妻子仍然不应允,你也不必介意。她已接受你和解的信息。
◇当妻子仍在气头上时,不要油腔滑调。
◇当妻子不接受你的和解时,买东西送给她。
◇如果妻子不接受和解,你不要做出亲热的举动。
◇当妻子传递和解的信息时,你就立即拥抱她,报以你的满腔热忱,送给她你早已准备好的礼物。
◇妻子倾向于和解,但还要挑剔你的毛病,那是女人故作骄横的姿态,她心里已经晴朗,你切不可放弃耐心。
◇当妻子已经与你和解,但莫名其妙地与你保持距离,比如,不愿与你同床,谢绝你的好意,你切记不要再三恳求,只表示适度的关心和尊重。只要她满意你的关心和尊重,你可主动进攻,表示你原来的希望,她会配合你。谨记:一定要达到超越以往亲密的程度,如果毫无把握,可适当地拖一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