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穿帮:民国军史中的以讹传讹
18362500000037

第37章 汉阳造未必汉阳造

这个标题有点绕,实际它包含这么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想说,著名的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枪械,并非都称作汉阳造再一个意思是想说,著名的汉阳造步枪,并非都产自汉阳兵工厂.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早期,中国最著名的兵工厂,毫无争议的当属湖北的汉阳兵工厂,而该厂最著名的产品,首屈一指的,则非汉阳造步枪莫属,关于该厂的历史,网上介绍颇多颇详,这里不赘述。关于汉阳造步枪,却想多说几句。这一是因为本来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极太贡献的、占据了绝对突出地位的该枪,在今天受骗子炒作又跟风加入这样的炒作的网民心目中,却被在抗战结束前还并不多见的新秀中正式步枪压倒甚至取代了,英名被埋,不说不快;再是因为图绕着该枪,有许多不实的说传,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也有必要为其正名,首先,说说汉阳造指的是什么枪。

汉阳兵工厂,曾有太量枪械出品,有仿德1988式7.9毫米步枪,有汉阳式7.9毫米步枪,有元年式6.8毫米步枪,有三十节式重机枪,有仿896年毛瑟手枪,仿1932年式快慢机手枪,有仿伯克曼手提机枪,还有中国最早的半自动步枪等。这些产自汉阳兵工厂的枪是否都称作汉阳造呢?不错,如果从制造厂来说,它们统统都是汉阳造,但民国时期,“汉阳造”成为一种枪械的代称或是俗称,却仅指其中的一种,即汉式7.9毫米步枪,唯此而己,并不包含其他。

要说到汉阳造,就得先说说它的原型枪,德88式委员会步枪,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老套筒”。

这“老套筒”,即德88式委员会步枪,有几个插曲顺便说一下。该枪是在法国1886式勒贝尔步枪的剌激下诞生的。当时法国生产的勒贝尔步枪,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烟******的小口径军用步枪,这种新的8毫米口径步枪弹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方面都远超过当时德国毛瑟71/84式步枪所发射的11毫米黑火药步枪弹,面对这样的压力,德国立即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很快借鉴了多种他们认为成功的设计,研创了88式7.9毫米步枪。因为该枪是由这个委员会集体研制而成的,于是又被称作委员会步枪。

关于该枪,也有存在于至少百年的说传,自清末一直到今天,有相当多的人将其认作毛瑟步枪。实际上,这支套筒步枪,其设计是来自一个委员会,与毛瑟凡弟毫不相干。该枪定型后,分别在但泽飞埃尔富特、斯班道和安贝格几家兵工厂生产。也就是说,不论是设计还是生产,它都与毛瑟丝毫不相干。但既然该枪与毛瑟八竿子打不着,可进入中国后为什么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是其称作毛瑟步枪呢?这事,它的始作俑者却不是今天的网民和哪个业余的写子,而是早在百年前的德国军火商。为什么呢?原因是毛瑟枪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特别受欢迎,已到迷信的程度。孙中山曾说过=革命的道理,“胜过三千毛瑟”,毛浑东在写给丁玲的词中也有“纤笔一校何以似,三千毛瑟精兵”,从中可见国人对毛瑟枪的情怀。而喜欢归喜欢,实际上当时的许多官老爷们却并不真的识货,德国的军火奸商们窥测到中国官僚们的这种迷信心理,就指鹿为马地把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冒充毛瑟步枪卖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把设计转让给中国。令这些德国奸商们窃喜的是,他们这一手多年来一直没有被识破,那些被蒙骗了的中国官员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一贯地将其看作毛瑟枪而不疑。例如1912年3月16日捷成洋行致民国陆军部函中,还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最新式毛瑟步枪”,北京政府的官员们在许多报告中,也将其称作“最新式小口径连发毛瑟步枪”。

清末的旧官僚们不识货,而将八八式委员会步枪看作毛瑟枪,可为什么后来的许多史籍中也如此称之呢?这大概是因为许多历史工作者并非都对枪械十分的在行,于是以说传说,便也将其归入毛瑟步枪之列了。

这都是题外话了。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该枪诞生后,很快传到了中国,大约在1894年后,在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之下,88式委员会步枪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

最初,湖北枪炮厂生产的该枪与原型枪无异,也是枪管外有套筒的,但最迟到了1904年,中国人开始对该枪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是去掉了枪管外的套筒,并在枪管外加以木制护盖,以便于握持。当然,改进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改进后的该枪主要诸元口径7.9毫米,枪全长1250毫米,枪管长740毫米,枪重4.06公斤,膛线4条.初速63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马枪枪全长950毫米,枪管长442毫米,枪重3.4公斤,初速400米/秒,表尺射程1200米。枪弹之******为无烟药,圆头弹丸。

该枪改进后被命名为“汉阳式7.9毫米步枪”,进入军队和民间后,被简称为汉阳造。久而久之,这一简称就变成了该枪的专用代称,此后人们一说到汉阳造,便仅指该枪了。

到了1940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又一次对军械重新命名,该枪被改称作“汉88式步枪”,但军队与民间,仍称其作汉阳造不变。注意,这里的“汉88式步枪”不要理解成“委员会88式步枪”,“委员会88”是著名的老套筒,而“汉四”是在其基础上去掉了套筒后的改进型,实际上它己经不是1888年的产品,而是1894年的产品。“汉88”就是汉阳造。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开始仿制时的套筒步枪和马枪,是否也称作汉阳造呢?的确,最初生产的枪管外带套筒的步枪,也是称作汉阳造的。不过那时所称的“汉阳造步枪”,还没有形成为一种步枪的专称,而仅仅就是指的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枪而己,到了汉阳造成为一种步枪的俗定专称时,早期仿制的套筒步枪己经有了自己的专用绰号“老套筒”,而且该型枪在中国的生产时间不长,出晶亦不多(后来国内所见的老套筒多数是进口的),所以,汉阳造也就仍然只是“汉阳式7.9毫米步枪”的专用代称。

其次,说说汉阳造都产自何地何时,就像上面说的,汉阳造,原本就是汉阳制造的意思,但到后来,它已经成为一款特定步枪的专用代称,于是,不管它产不产自汉阳,只要是这款步枪,它就还是叫汉阳造。清末的江南制造局,以生产快利步枪布闻名,汉阳造问世后,便投产汉阳造步枪,最初还是与快利步枪同时生产,到了后来,索性放弃了快利步枪的生产,而专门生产汉阳造。清人朱彭寿在考察江南制造局的奏折中,称该局“现又改造小口径毛瑟枪”,这里所说的“小口径毛瑟枪”,就是“汉阳式7.9毫米步枪”,尽管其并不产自汉阳,但在民间,在军队中,仍然也称作汉阳造。

1912年河南部督张镇芳有一份关于河南兵工制造的报告,曾提到开封机器局“全年可造七米粒九小口径毛瑟快枪三百支”,这里所说的“七米粒九毛瑟快枪”,在民间,在军队中,也仍然是俗称的汉阳造。

四川兵工厂也曾投产汉阳造,尽管它产自四川的成都,它还叫汉阳造。在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兵工厂,也曾有仿制汉阳造的纪录,不管它是产自山东、阿南、山西还是河北,只要是这款步枪,也都称作汉阳造。

抗日时期的华北伪军,也曾投产汉阳造。

到了抗战开始后,全国几乎所有的兵工厂几乎全部集中到大西甫的重庆,兼并重组,此时的汉阳造便主要在重庆生产。生产汉阳造的兵工厂,也不再称作汉阳兵工厂,而统一名称为第二十一兵工厂制枪厂,但该厂出品的步枪,仍然是命名的“汉88式步枪”,在民间和军队中,也仍然被称作汉阳造,第三,说说汉阳造的产量与使用。

汉阳造的生产,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是旧中国产量最大也是使用最多的一款步枪。有几组数据,从中应该不难看出一些问题。其一,全国各地兵工厂内迁到重庆重组后生产走上正轨的1942年,全国三家生产步枪的兵工厂,即一厂、‘十一厂、四十一厂,总的步枪生产量为59200支,而汉阳造在其中所占即达46600支。

其二,汉阳兵工厂制枪厂在迁来重庆之前,也就是从1894年至1938年这44年之间,共计出品汉阳造876316支,迁来重庆并入二十一兵工厂后,从1939年到1944年不到5年的时间,共计出品207164支,而一直到1944年之前,该厂中正式的生产纪录还是零。

其三,在1944年之前,仅二十一兵工厂制枪厂一个厂的纪录,汉阳造的全部出品是108(或130)万支,而包括原来的十一厂、后来的一厂、四十一厂等加起来计算,中正式的生产纪录也仅有206210支。

这几组数据透露给我们怎样的信息呢?一个,是一直到1944年之前,中国步枪的生产,直是以汉阳造为主,并非有些网民所认为的那样以中正式为主,而且从兵工厂内迁到重庆开始,汉阳造的生产有一个猛的棋升。再一个,是战时中国抗日军民手中所用的汉阳造,有很多不是在汉阳生产的,而是在重庆生产的,甚至是在四川、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生产的。

大概有人会认为,汉阳造的风光是在清末民初,实则不然,不尽然。不错,敲响封建的清王朝丧钟的第一声枪响,是汉阳造:民初军阀混战中大显身手的,是汉阳造;北伐战场上双方用得最多的,是汉阳造;国共十年内战中的双方用得最多的,也是汉阳造,但容易忽视而实在不应该忽视的,是在整个的全民族抗战期间,抗日军民手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汉阳造。诚然,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是落后了,但它曾有过的风光我们不该忘记,它所创造的辉煌就更不该只因后来人的好恶而轻易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