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穿帮:民国军史中的以讹传讹
18362500000032

第32章 影视中的手提机枪指攫

手提机枪就是冲锋枪。我这里之所以用手提机枪而不用冲锋枪,是想说明个特定的年代。在旧中国,自从冲锋枪被引进,直到抗战胜利,中国的兵器分类中是没有冲锋枪一词的,那时的神锋枪被称作手提机枪。这也就是说,只要出现手提机枪的叫法,它所表现的时雪必定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这二十年间的事儿。这十年,是一个战火连天,兵戈不断的时间段。战火催生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因而有关这二十年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自然少不了枪战,枪战最刺激的是短兵相接,短兵相接最火爆的场面莫过于冲锋枪“突突突突”连发射击的场面了,于是不论神剧还是主旋律剧,短小精悍的冲锋枪便成为影视兵器谱中最耀眼的明星。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同的子提式应用于不同的战场空间,这却是必须要遵循的,不然就是关公战秦琼了。

一、花机关不是斯登式

花机关,是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特别流行的一款冲锋枪的俗称。只要留心这一时期的战争档案与回忆史料,肯定会经常看到这支枪的记述它实在为这一时期的军事斗争提供了太多太大的助力了。但不幸的是,在影视中,这款名枪却被张冠李戴。比如著名的强渡大波河、飞夺沪定桥等几场重头戏,本来是花机关大出风头的地方,而在前几年的主旋律电视剧《长征》中,呈现给我们的,却全是斯登式,让人瞠目结舌。当然出现这种错误的远远不仅仅《长征》了,像什么《太行山上》、《新四军》等,还有近期被炒得很火的《惊沙》,也频繁地出现斯辛苦式,而这些故事所发生的年代,恰好是花机关最为活跃的年头,斯登式却还没有诞生呢。

花机关是国人对德式18型9毫米忡锋枪及其改进裂和仿制品的俗称。这里的“花”字,系因该枪套筒上遍布的散热孔而言,因为在中国民间有称多孔的物件作“花墙”、“花眼”等习惯,而机关枪,在当时则是所有可以连发的自动枪械的通称,花机关枪故而得名。因系俗称,在各地又有不同的叫法,如在川军中往往将其称作“蛇蚤笼笼”,在粤军中则戏称作“猪笼机”,也都是根据其枪筒外部的散热套筒的形状而取的名,稍正规点的,则按译音,称其作“伯格曼”或“自格门”等,但用得最多的,仍是花机关。

该枪诞生于一战后期的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支实用的冲锋枪,后来被多个国家仿制,但仿制最多也是在实战中使用最多的,却是二三十年代内战频仍的中国。因为冲锋枪具有生产成本低廉、火力猛烈的特点,所以该枪诞生后不久,就引进到中国,并被大量仿制。国内最早生产该型冲锋枪的应该是上海兵工厂,估计是在1923年左右开始的,之后沈阳、大沽、巩县、汉阳等厂亦先后生产再后来,几乎所有的军阔控制的兵工厂和修械所都一窝蜂似的生产此枪,出品特别多,装备也特别普遍,其普及程度大大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比。长征路上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战斗,就是每人一支驳壳枪、一支花机关、一把大刀的超级配备,在当时轻机枪装备尚不普遍的战争中,该枪表现出相当强的杀伤力。在“****”前的老电影如《金沙江畔》、《党的女儿》、《突破乌江》中,都有此枪的身影。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花机关基本是一枝独秀虽然与花机关差不多同时诞生也差不多同时进入中国的,还有美式汤姆逊冲锋枪。但这枪与德式18相比,加工难度太大,成本太高,属于枪中的贵族,并不适合中国绝大多数的军阀生产与购买,所以除川军刘湘部队与晋军阎锡山部队曾经大量制造并列装外,其他军阀部队装各极少,远远无法与花机关相比。

冲锋枪的寿命一般都较短,当后来成本更低廉的第二代冲锋枪问世后,花机关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的许多影视文化人,大概并不知道此枪的历史,所以在需要花机关出场的戏里,也就往往用斯登式取而代之了。

按说作为艺术的电影电视剧,为了剧情需要或出于导演的偏爱,如果在剧中把花机关改为当时己经出现的汤姆逊,这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在斯登式大行其道的解放战争中用上那么几支己经过时了的花机关,也未尝不可,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波河那个时候,斯登式还远远没有诞生呢。

斯登式是在抢渡大渡河过去了六年多以后的1941年,才在英国仓促研产的一种战时冲锋枪,后又有过多种改型,生产最多的是2型,于1942年生产,并在加拿大等国委托生产。各种型号的斯登式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加工工艺特别简单,成本特别低廉。大约二十支斯登式,才相当于一支汤姆逊的造价,所以二战各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组织,都有装备。中国在抗战后期也曾在加拿大定制斯登2式冲锋枪,原是准备用于对日反攻作战的,但这批加拿大造运到中国时,抗战却已经结束。所以,不唯飞夺泸定桥、强被大渡河的红军勇士们不可能使用该枪,就是忻口战役时的国军和皖南事变时的新四军也是不可能使用该枪的。

到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加拿大造的斯登2式冲锋枪源源到来,内战中的国军曾大量装备,又因为解放战争的进展出奇的快,获得了******这个运输大队长不断补给的解放军手中的斯登式增长的也特别快。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有些解放军连队中的斯登式己经达到了三四十支。开国大典中的一个步兵方队,就是全部以斯登式作为装备通过天安门的。《董存瑞》、《智取华山》、《沙漠追匪记》等老电影中,都有大量斯登式的突出表现,这是与史实相一致的。实际上,就是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手中也仍然是有大量的斯登式的。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花机关与斯登式,都是早已经进了博物馆的老枪了,但这两支老枪活跃的舞台,却属于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

二、抗日战场没有3%冲锋枪

除了英式加拿大造斯登2式冲锋枪在影视中的无所不在以外,出镜律排第二位的应该就是美式3冲锋枪了。铺天盖地的抗日神剧中,不仅抗日的国共两军使用,不仅游击队使用,连日本鬼子也在使用。即便是在号称主旋律的某些大片中,也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更有与杨靖宇、张自忠等抗日英雄相关的大理石雕塑中,也出现3冲锋枪,可就真的让人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实际上,美式3冲锋枪,在抗战初期还没有诞生,在杨靖宇、张自忠牺牲时还没有诞生,在八年抗战中,也基本没能传到中国来呢。

和英国人长期看不起冲锋枪的贵族习惯不同,美军人是早就有冲锋枪的。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不久的1921年,他们就研制生产了汤姆逊冲锋枪,并通过黑帮的火拼使其名声大振。二战爆发后,美国未参战前曾向英、俄等国大量出口。珍珠港事变后,美国参战,该枪也用来装各美军。但汤姆逊的生产工艺与成本毕竟太不适合战时生产了,于是便有了它的改进型冲锋枪的问世。再后来也许是受了斯登冲锋枪或40冲锋枪的影响,属于第二代的3冲锋枪也诞生了,不过这时已经是1944年,二战已经到了后期。

冲锋枪也被称作盖德冲锋枪,因为其形状,美国大兵将其又昵称作“注泊枪”该枪也是11.43毫米口径,使用美国习惯用的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因太量采用冲压件,使生产成本太太降低,更适合战时太批量生产。之后不久,改良版的3冲锋枪又接踵而生,其构造更简单、更合理。

按说,冲锋枪尽管比它的早期型号汤姆逊1928简化了不少,生产成本也降低了不少,但其仍然属于第一代神锋枪,体型大,重量大,零件多用切削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远不如3冲锋枪(含3冲锋枪,下同)那么短小、简单和低廉,但不知为什么,美国人生产与装备的忡锋枪却远远多于3冲锋枪,一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如此。

中国远征军的一部分撤退到印度成为驻印军后,开始接收美援军火,部队开始装备美式冲锋枪。印缅公路建成后,大批的美援军火进入中国,更多的国民党军有了美式冲锋枪。这其中有汤姆逊1928冲锋枪,也有其简化版冲锋枪(含冲锋枪,下同),但同样不好理解的是,更简化更低廉的3冲锋枪却并不包含在内。从大量驻印军、远征军的照片档案中,从众多当年远征军老兵的回忆文献中,都有汤姆逊冲锋枪来华并装备国军的纪录,但却从未见到过3冲锋枪的影子。估计应该也会有,但不会多。

冲锋枪大量地来到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其来源有两个,个是美援,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仿制。1947年,90兵工厂仿制冲锋枪成功,并命名其为民三十六年式11毫米冲锋枪,次年,又有9毫米版本的3冲锋枪问世,被称作民三十七年式9毫米中锋枪。但该两种型号中锋枪的批量生产都己是1948年,这年底,东北全境便已解放,故产量都不大,总共出品仅3200支,国军装备的3冲锋枪更多的仍然来自美援。

冲锋枪在解放战争时的装备量不知斯登式多,但为数仍很可观。解放军的缴获亦犬,新中国成立以后,其作为战争剩余物资装备民兵的也不少,估计电影厂的道具仓库里也不难找到。大概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影视中才会如此大量地出现。

冲锋枪用到八路军、红军手中是穿越,用到侵华的日本鬼子手中,就像《亮剑》中表现的那样,如果表现的是1944年以后的事,从时间上讲并非穿越,但与史实仍然严重不符,即华北的日本鬼子不可能会用到即冲锋枪。

为什么不可能呢?第一,是日本鬼子没有使用冲锋枪的习惯。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节约的国家,冲锋枪的子弹消耗量太,为了节约起见,因而日军基本不用忡锋枪:日本鬼子很讲究精确射击,忡锋枪的射击精度远不如三八太盏,受其一页的战术思想束缚,因而日军不喜欢用冲锋枪。第二,是日本鬼子即使想用,他也弄不到3中锋枪。因为目3冲锋枪是在美军参战后的二战后期才开始生产的,故而其绝对不会外卖给其对手日本人,而即便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有少量的缴获,也绝对不会转周到中国的华北战场米。因为这样的原因,故而日军的陆军部队中,不论是战斗兵种的步兵,还是属于战斗支援兵种的炮兵、装甲兵,还是属于战斗勤务支援兵种的通信兵、稻重兵,都没有神锋枪的编制,更不可能有3中锋枪的出现。

日军的特种部队用不用冲锋枪呢?日军的进攻作战中,也往往编组有特种小分队,对我实施渗透作战,和任何时期的渗透分队的配各一样,日军的特种小部队同样也配备轻便的火器,但即使他们也会少量地配备冲锋枪,也绝对不会是在当时的华北连影子还都没有过的则冲锋枪。

日本人也制造过冲锋枪。早在侵华战争之前,便己仿制过德式28冲锋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有南部式、二式和百式冲锋枪问世,但由于受战术思想的限制,尽管研制了好几种神锋枪,但出品与装备却极少,即使日军的警卫、侦察等近战分队,亦极少见其踪影。到是海军陆战队中,有部分装备,当然也不可能是冲锋枪,而是仿德式28冲锋枪。

八年抗战中,我抗日军民有没有冲锋枪在使用昵?有。但既不是斯登2式冲锋枪,也不是3{'锋枪。在抗战的前期,估计是在1938年以前,主要有两种冲锋枪在使用。一是少量的汤姆逊1928冲锋枪及其在中国山西、广东、四川的仿制品,二是德式18冲锋枪、也就是俗称的“花机关”及中国各兵工厂的仿制品。但由于抗战爆发后冲锋枪的生产已经停止,这两种冲锋枪即使在抗日军队中有货,也都是战前的出品,考虑到冲锋枪的寿命都极短,估计在进入抗战的相持阶段后,就很少再有堪用的了。在抗战的后期,也就是美援来到中国的1944年以后,有大量的928或其简化版冲锋枪装备到远征军等少数的国军中。在所谓的美械部队中,新老版本的汤姆逊冲锋枪编制数是很大的,每个步兵连编制有18支,在一些警卫、侦察分队中则更多。

许多电影电视剧中还有将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五六式冲锋枪使用于淮海战役,甚至使用于新四军的,有将更晚的八五式中锋枪使用于辛亥革命中的起义民军的,有将西方国家战后流行的5冲锋枪使用于抗战国军的,困太过荒唐与无聊,大概稍懂一些兵器史的人也能够看穿,就不多暖唆了。

三、转盘枪曾活跃于东北剿匪战场

有关东北剿匪题材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了一遍又一遍、一遍不如一遍的电视剧和电影,在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剿匪斗争正如原著小说中的描写一样,作战的双方是都有冲锋枪的大量使用的,但原著中只是写到了剿匪小分队中的刘勋苍小队全部配备了冲锋枪,可自始罕终并没有写出其型号“****”前的同名黑白老电影中,表现的是3冲锋枪,同样是“****”前出版的同名小人书中,出现和则是冲锋枪近二三十年改编的电视剧中,则基本是3中锋枪。最近拍摄的3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出现了43冲锋枪和美式神锋枪。这几种冲锋枪在当年的剿匪时期都已经问世,从时间上说并不算穿帮,但与历史事实相比较,使用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为什么呢?试做分析:

东北剿匪发生于1945年秋到1947年秋这两年,北满的剿匪结束更早,至1947年初已近尾声,这一时期,国军在东北还里优势,尚无大规模缴械,也就是说,******这个运输大队长在这之前还没有给我军输送多少家伙,因而冲锋枪在东北民主联军中的数量也就肯定是极其少数,特别是杨子荣、刘勋苍们所在的北满的1946年,能够得到冲锋枪的可能性就更少。那个时候,则冲锋枪在国军中的仿制还没有开始,美援的朋又远远少于,1946年的东北民主联军就更不大可能会大量使用。至于43忡锋枪,出现在北满的民主联军手中,可能性倒是多于前两者的,但也不会多到哪里去,因该枪在苏军中也仅占少数,自然不可能大量遗留在东北。

真正在东北剿匪战场大秀了一把的,是苏制41冲锋枪,也就是中国民间俗称的转盘枪。

有关转盘枪的诸元与历史,百度一下很容易得到,用不着我多说了。我只说它在东北剿匪战场的使用。

东北战场转盘枪的来源,无疑是出兵东北的苏军的遗留和东北抗联从苏联带回来的。至于数量,不会很多,但也不少。1946年3月,合江军区在情报分析中谈到谢文东股匪的人员装备情况时,便有“步枪千支、轻机五六挺、重机二、苏军自动枪二十余支”的记载,这其中的“苏军自动枪”,我认为就是冲锋枪,其最大的可能就是俗称的“转盘冲锋枪”杨子荣牺牲时,和他一同冲锋的孙大德使用的就是一支转盘神锋枪。从大量的前抗联人员的老照片中,更能看到这支著名的转盘冲锋枪。

苏式转盘冲锋枪有两种供弹方式,在苏军中主要使用71发弹鼓,少数则使用35发弧形弹匣。后来中国曾大量仿制,并被列为制式装备,一直使用到六十年代。但中国的仿制品即五零式冲锋枪己经取消了弹鼓,而只使用弹匣。有关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中,此枪出镜率相当高。按说该枪的库存量应该是很大的,使用其为道具绝对不难,但有关东北剿匪的影视中却从不表现,甚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