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地方,常可见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他们经常称赞你,且附和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有这种员工,就必然有爱戴高帽子的上司。尽管各位管理者都会表白自己明智、有自知之明和不介意下属批评,但人们总是喜欢被表扬。有些管理者认为,只要自己不为他们的吹捧而迷惑,他们的表现也不差,就可以任由他们继续奉承下去。但事实上,你的态度,会使他们感觉你默认了这种吹捧,不仅会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还会使他们轻视你,降低了对你的尊重。对待这种下属,在与他们沟通时,无须太严肃地拒绝他们的奉承,也不要任由他们随意夸张。当他们向你卖弄奉承的本领时,你可以说:“你最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考虑新的计划和建议,下次开会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意见。”
(五)善于表现、急功近利者
下属中,总不乏雄心万丈、积极进取之人,甚至你能感觉到下属的目标直指你的职位,许多管理者因此而忌才。但是,对待这些急功近利者却不能忽视。因为这种人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和进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急于表现自己的下属沟通,切忌使用单刀直入式,免得让他产生你忌才的错觉,而不接受你提出的任何建议。你可以认真聆听他的建议,适当称赞他的表现,表示你对他有某种程度的赞赏。得到你的称赞,他一定会进一步表现自己,那时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告诉他:“凡事都得按部就班,这样才会对其他员工比较公平,如果其他人比你更急时,你能否容忍他像你现在这样牵着别人鼻子走吗?”你的语调要像平常说笑般轻松,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设身处地为其他人想一想。
(六)郁郁寡欢、以为怀才不遇者
这种下属常为自己的才华不能受到重视而终日叹息,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待这种员工,千万别用类似的打击性语言:“你有多少才能呢?像你这样的人,随便可以找到。”这种语言会使他们感到被轻视,变得更加郁郁寡欢。平日对他们要热情,这样会使他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事后一定要认真过问,如果做得好,别忘记称赞两句。尽管他们在公司里只不过是些小角色,但也可以偶尔邀请他们参加重大会议,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并经常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果他们同时感觉到机会面前人人均等,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总之,虽与有“问题”的下属在沟通和相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作为管理者,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尝试了解他们的性格,并进行因人而异的管理,而且要牢记这项工作是非常需要时间和讲究方法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第10节放手让下属去干,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到亶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宓子贱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近臣随他一起去亶父上任。
到任后,宓子贱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二人的胳膊肘,捣他们的乱,使得整个字体写得不工整。于是,宓子贱就对他们发火,二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二人回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宓子贱做事。鲁君问为什么,二人说:“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宓子贱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亶父对宓子贱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亶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五年以后,再向我报告要点。宓子贱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亶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这就是著名的“掣肘”典故。古人对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管理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在这方面做的最出色的是齐桓公的“凡事问管仲”。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晋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
齐桓公只说了一句话:“问管仲。”
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他还是那句话:“问管仲。”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说:“凡事都去问管仲,照这么看来,当君主蛮轻松的吗?”
齐桓公说:“像你这样的小人物懂什么呢?当君主的辛辛苦苦网罗人才,就是为了运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个人亲自去做,一则不可能做得了,再则就糟蹋了苦心找来的人才了。”
“我花那么多的心血找到的人才,”齐桓公接着说,“让管仲当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给他处理,齐国就安泰,我就不应该随便插手。”
网罗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费力的事,得到真正的人才不易。一旦得到贤良而忠心的人才辅佐,国家就会兴旺安泰。要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身为管理者,就不要随便插手干预。正是因为齐桓公的贤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辅佐,不久之后,齐国就跃居春秋五霸之首。
无论是鲁君,还是齐桓公,他们的话都很值得细细品味。管理者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到头来工作搞不好的责任还得由管理者来承担。
所以,放手让你的下属去施展才华吧,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了工作的主旨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将下属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你的事业才能迅速地获得成功。
§§§第11节激起下属的好斗心,才能使他有更大的决心
“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这是诸葛亮提出的了解、识别人的方法之一。了解、识别人的方法很多,采用通过拨弄是非挑拨离间来了解其立场这种方法,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在张三面前说李四的不是,在李四的面前说张三的不是一样,是一种激将法。什么是激将法?简单地说,就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反面的话激励别人,使之决心做什么事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激将法有如下几种。
(一)“明激法”
就是针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直截了当给以贬低,用否定的语言刺激,刺痛之、激怒之,使之“跳起来”,从这激将的过程来观察识别对象的真正的志气和志向。
《三国演义》中,周瑜企图假借曹操之手杀掉孔明的时候,孔明采用激将法,揭穿周瑜的诡计。当孔明欣然同意接受断曹操粮草命令时,对鲁肃说:“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鲁肃将此言告知周瑜,周瑜愤怒地说:“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肃又将此言告知孔明,孔明将问题挑明,并从抗曹大局出发,笑对鲁肃说:“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这时孔明正是利用周瑜的自尊心,好胜心强以及不甘落后的虚荣心,故意夸耀自己,贬低周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暗激法”
就是不就事论事,而采取隐晦,旁敲侧击的方法去激励下属、刺激下属。
有一次,查尔斯·史考勃手下的一名工厂经理来向他讨教,因为他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他们分内的工作。
“像你这样能干的人,”史考勃问,“怎么会无法使工厂员工发挥工作效率?”
“我不知道,”那人回答,“我向那些人说尽好话,我在后面推他们一把,我又发誓又诅咒的,我也曾威胁要把他们开除,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还是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效率。”
当时日班已经结束,夜班正要开始。
“给我一根粉笔,”史考勃说。然后,他转身面对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问道:“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
“6部。”
史考勃不说一句话,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走开。
夜班工人进来时,他们看到了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今天到这儿来了,”那位日班工人说,“他问人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6部。他就把它写在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史考伯又来到工厂。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更大的“7”。
日班工人早上来上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
原来夜班工人认为他们比日班工人强,他们当然要向夜班工人挑战。他们加紧工作,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性的大“10”字。情况显然逐渐好转。
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比其他的工厂生产得更多。
转变的原因何在?用史考勃他自己的话来说明就是,要使工作能圆满完成,就必须激起竞争,激起超越他人的欲望。
超越他人的欲望!挑战!这是振奋人们精神的一项绝对可靠的方法。
(三)“自激法”
就是一味地褒扬对方光荣的过去的状态而不提及其现在,无形中就否定了下属现在的工作,从而激励起对方改变现状的决心。
(四)“导激法”
激将法不能只采取简单的否定或贬低,而要“贬中有导”,既能激励他的意志,又要指明其奋斗方向。
在用人过程中,采用“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要注意分寸。“反话”容易使人泄气。所以,采用这一识人方法时出发点一定要正确。不是为了整人去挑拨是非,而是为了选拔人才,用是变非,变非是去激被考察者的志向变化,观其在是非曲折中能否承受这样的考验。如果受了一点委屈,被误解就破瓶子破摔,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才的。应该有大将风度,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12节多方面的心理抵触导致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是令人痛惜的,管理者们在交流的时候,常常抱怨他们在网罗优秀人才的时候是如何的不易,而失去他们却又如同秋风吹落叶一样难以挽回。是同甘共苦之后期权的诱惑突然失效了吗?还是公司的薪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公司的管理结构出现了某种可怕的惰性?或者公司的业务方向发生严重偏离以至前景堪忧?当优秀人才提出辞职时,企业领导人既感到突然,又会在脑袋里闪现出很多的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不能确定。优秀人才的流失的确是令人痛惜的,但也促使管理者进行反省。如果能够弄清楚优秀人才出走的真正原因,或许是这种事件发生后的最大收获。优秀人才为什么选择离开?当优秀人才提出辞职后,和他进行一次促膝交心式的会谈,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们为什么离开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及时挽留。即使未能留住,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公司许多隐藏的问题。
优秀人才选择离开,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对薪资的心理抵触
对薪资待遇不能满意。对更高水平薪资待遇的追求,是优秀人才跳槽很常见的原因。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疏于薪资水平的市场调查,以至公司整体薪资水平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公司内部人才评核机制出问题,不能有效地根据职员的个人能力及所承担工作的性质做出适应的薪资安排。
(二)对工作的心理抵触
对所承担的工作有兴趣是最好的工作动力,具有挑战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是众多优秀人才择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相反,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或者与兴趣相左的工作只能桎梏人的创造能力和消磨人的斗志,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是一种重大损失。如果薪水可观,或许有些人才还能忍受下去,但是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三)对管理方式的心理抵触
对管理方式不满。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是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压制员工的创造性,而应该鼓励员工去做新的尝试;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禁止员工自主决策,而应该强调效率;一个好的管理文化,不应该对员工的成绩视而不见,而应该对这种成绩适时给予鼓励。但是大多数企业往往并非如此,它们机构设置复杂,工作人浮于事,官僚习气十足,办事效率低下。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优秀的人才是很难有展现才华的机会的,也不能得到经常的肯定。等待晋职的噩梦是如此之长,他们只好选择离开。
(四)对企业目标的心理抵触
对公司的目标缺乏认同。良好发展的公司应该具有非常清晰的短期与长期的目标,并且经常安排高层和普通员工参加的聚会,以便通过这种交流,公司上下能够达成一致目标,并且逐渐取得共识,从而拧成一股绳齐头并进。一个商业目标不确定的公司是很难留住人才的,除非它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并且允许优秀人才参与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五)对个人发展的心理抵触
缺乏个人成就感也是很多优秀员工辞职的原因之一,他们不能容忍总是默默耕耘却没有任何荣誉回报。荣誉对于每一个优秀员工来说,既是必要的酬劳,更是有效的激励,可以使他们以及他们的同事做得更好更出色。个人成就感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有晋职上的荣耀,有优越办公条件的气派,也有业务上的开创性和领先性,还有良好的社会反馈以及个人能力的逐步提升。常年从事单一的工作,或者总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工作往往会使人们烦躁和情绪低落,从而萌生去意。
§§§第12节让员工产生归宿感是留住人才的根本方法
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留住人才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对于员工来说,有时金钱并不是作出选择的唯一条件,工作环境的温馨,工作伙伴的熟悉,工作配合的默契,都对一个人的工作心理状态有影响。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宿感,让员工拥有归宿感是人的重要原则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微软、美国西南航空和丰田的做法吧。
美国微软公司是IT行业的精英人才库,它的成功固然有多方面的经验可以总结,但就其对内部员工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来说,一个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色是公司为了方便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专门建立了个四通八达的公司“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电子信箱,上至比尔·盖茨,下到每一个员工的邮箱代码都是公开的,无一例外。
作为微软的员工,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根本用不着秘书的安排,就可以通过这一“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和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任何一个成员进行联系与交谈。这个系统使员工深深体验到一种真正的民主氛围。
微软的员工认为,“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最直接、最方便、最迅速、也最能体现尊重人性的工作沟通方式。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除了上层对下层布置工作任务,员工们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传递消息外,最重要的是员工可以方便地使用它对公司上层,甚至最高当局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