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管理要读心理学
18356900000026

第26章 沟通中的心理学——“蜂舞”法则(2)

首先,书面记录具有有形展示、长期保存、可作为法律保护依据等优点。一般情况下,发送者与接受者双方都拥有沟通记录,沟通的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下去,便于事后查询。一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计划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大量工作,以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使计划的构思者在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依据。

其次,书面沟通显得更加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书面语言在正式发表之前能够反复修改,直至作者满意。作者所欲表达的信息能被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减少了情绪、他人观点等因素对信息传达的影响。

其三,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传播,十分有利于大规模传播。

当然,书面沟通也有自己的缺陷。首先,相对于口头沟通而言,书面沟通耗费时间较长。同等时间的沟通,口头比书面所传达的信息要多得多。

此外,书面沟通缺乏内在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提供信息反馈,其结果是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接收到,也无法确保接受者对信息的解释正好是发送者的本意。发送者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了解信息是否已被接收并被准确地理解。

◎非言语沟通的方法

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

一位作风专断的主管一面拍桌子,一面宣称从现在开始实施参与式管理,听众都会觉得言辞并非这位主管的本意。在礼节性拜访中,主人一边说“热烈欢迎”,一边不停地看看手表,客人便该知道起身告辞的时间已到。事实上,在言语只是一种烟幕的时候,非言语的信息往往能够非常有力地传达“真正的本质”。扬扬眉毛、有力地耸耸肩头、突然离去,能够传达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激动人心的会议备忘录(甚至一字不漏的正式文件)使人读起来十分枯燥,因为它们抽去了非言语的线索。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经过研究认为:在人们沟通中所发送的全部信息中仅有7%是由言语来表达的,而93%的信息是由非言语来表达的。

非言语沟通内涵十分丰富,为人熟知的领域是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物体的操纵等。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手势语言等身体运动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形式来实现沟通。早在二千多年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即观察到了身体语言沟通现象,他指出“高贵和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敏,傲慢和粗俗,都能从静止或者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反映出来”。

人们首先可以借由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身体姿态来传达诸如攻击、恐惧、腼腆、傲慢、愉快、愤怒等情绪或意图。举例而言,在你一日最忙碌的时刻里,有位职员来造访,讨论一个问题。你和他把问题解决之后,这位职员却站着不走,并把话题转向社会时事。在你的内心里,很希望立即终止这个讨论而去继续工作,可是在表面上,你却很礼貌、专注地听着,然后,你把椅子往前挪了一下,并坐直了身子且整理你桌上的公文。不管这举动是潜意识的抑或故意的,它们都刻画出你的感觉并暗示这位职员“该是离开的时候了”,除非这位职员没有感觉或太专注于自己的话题,否则谈话很可能因彼此间的默契,而获得结束。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也会直接影响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这一点不仅为大量生活中的事实所说明,严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外有关研究证实,学生对于课堂讨论的参与直接受到学生座位的影响。在倾向上,以教师讲台为中心,座位越居中心位置,学生对于课堂讨论的参与比例也越大。沟通中空间位置的不同,还直接导致沟通者具有不同的沟通影响力,有些位置对沟通的影响力较大,有些位置影响力较小。例如,同一种发言,站到讲台上讲,与在台下自由发言所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高高的讲台本身具有某种权威性。

沟通者的服饰往往也扮演着信息发送源的角色。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十分注意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饰。在外交场合,克林顿穿笔挺的深色西服,扎深色领带;而在会见选民时,他则穿浅色的休闲服,以显示亲民色彩。

副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语词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或者停顿等来实现的。

心理学家称非语词的声音信号为副语言。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副语言在沟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句话的含义往往不仅决定于其字面的意义,而且决定于它的弦外之音。语音表达方式的变化,尤其是语调的变化,可以使字面相同的一句话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一句简单的口头语,“真棒”,当音调较低,语气肯定时,“真棒”表示由衷的赞赏。而当音调升高,语气抑扬,说成“真棒”时,则完全变成了刻薄的讥讽和幸灾乐祸。

物体的操纵是人们通过物体的运用和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的非言语沟通。例如,历代中国皇帝通过威严神圣的皇宫建筑和以“龙文化”为特征的日常器具,来显示自己是“真龙天子”;而世界各大宗教派别者纷纷凭借自己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和宗教仪式,来向世人昭示自己的教义;在中国古代,如果主人在会客时端起茶杯却并不去喝茶,便是在暗示送客的时间到了。在今天的企业中,也会经常看到下面的场景:

一位车间主任,他在和工长讲话的时候,心不在焉地拾起一小块碎砖。他刚一离开,工长就命令全体员工加班半小时,清理车间卫生。实际上车间主任并未提到关于清理卫生的任何一个字。

§§§第4节几种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克服方法

沟通中的障碍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沟通的障碍,常常造成我们对沟通能力的误解,影响我们对沟通能力的掌握。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

◎克服沟通的语言障碍

语言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但语言又是一种极复杂的工具,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沟通麻烦到处可见。

(一)语音差异造成隔阂

中国地域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不同民族间的沟通便面临着语言的障碍。此外,现代汉语又可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粤语等八大方言区。而每个地区方言还可分出大体上近似的一些地方方言。如闽南话又有厦门话、漳州话、泉州话之分。四川话中的“鞋子”,在北方人听来颇像“孩子”;广东人说“郊区”,北方人常常听成“娇妻”,等等,类似的笑话很多。

(二)语义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不明,就不能正确表达思想,不能成功地沟通。例如,某学生给学校领导写信:“新学期以来,张老师对自己十分关心,一有进步就表扬自己。”校领导感到纳闷,这究竟是一封表扬信还是一封批评信?因为“自己”一词不知是指“老师自己”还是“学生自己”?幸好该校领导作风扎实,马上进行询问调查,才弄清这是一封表扬信,其中的“自己”乃是学生本人。

◎克服沟通的习俗障碍

习俗即风俗习惯,是在一定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固定特点的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因素,如道德习惯、礼节、审美传统等。习俗世代相传,是经长期重复出现而约定俗成的习惯,虽然不具有法一般的强制力,但通过家族、邻里、亲朋的舆论监督,往往迫使人们入乡随俗,即使圣贤也莫能例外。忽视习俗因素而遭致沟通失败的事例屡见不鲜。

(一)不同的礼节习俗带来的误解

一位保加利亚籍的主妇招待美籍丈夫的朋友吃晚饭。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那是件很丢脸的事。因此,当客人吃完盘里的食品之后,这位主妇照例要为客人再添一盘。客人里正巧有一位亚洲留学生,在他的国度里,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去来侮辱女主人。于是,他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是艰难的第三盘。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准备了第四盘。结果,在吃这一盘的时候,那位亚洲留学生竟撑得摔倒在地上。

(二)不同的审美习俗带来的冲突

一位英国男青年邀一位中国女青年出游。为了取悦女友,他特地买了一束洁白的菊花带到她家,不料女青年的父亲一见便勃然大怒,结果他被轰了出去,却不知道祸因所在。在英国男青年看来,白色象征纯洁无瑕,他选择白色的花完全是一片好意,他压根也不会想到,在中国,白色的花是吊唁死者用的,只有在那样的场合才是美的象征。现在他将白花送给活人,在中国父亲看来,那是在诅咒他短寿,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三)不同的空间习俗带来的麻烦

北美人与拉丁美洲人在交谈时各有不同的空间要求。在北美洲,如果谈话内容是业务联系,那么,双方之间的合适距离大约是2英尺。这种距离在鸡尾酒会那样的社交场合会缩短,但任何时候,如果近到8~10英寸,就会使北美人感觉不舒服。而对拉丁美洲人来说,2英尺距离显得太冷淡、太不友好了。于是,他会主动接近谈话对象,甚至无视北美人设置的“禁区”。拉丁美洲人如果把身子探过桌子与北美人交谈,这样的空间处理方式常常会引起紧张。

再如,北美人与拉丁美洲人对交谈的时间的要求也不同。拉美人不习惯于太严格的准时约会,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让对方久等了,他们一般不认为有认真解释的必要,只是略带表示一下歉意就心安理得了。而北美人则把迟到看作是靠不住的表现。

◎克服沟通的角色障碍

角色一词按其原意是指在戏剧舞台上依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的专门用语。引进社会学中,是指每个人作为社会一分子,在社会大舞台上都扮演着角色,都得按照社会对这些角色的期待和要求,服从社会行为规范。如果缺乏明智性或陷入盲目性,人们由于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则往往会因缺少共同语言而引起沟通困难。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沟通的困难。不同阶级的成员,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政治差别、宗教差别、职业差别等,也都可成为沟通障碍。不同党派的成员对同一政治事件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信徒,其信仰、观点迥异;职业的不同常常造成沟通的鸿沟——“隔行如隔山”;年龄也会构成沟通障碍,所谓“代沟”即为一例。

◎克服沟通的个性障碍

这主要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个性的缺陷,也会对沟通产生不良影响。一个虚伪、卑劣、欺骗成性的人传递的信息,往往难以被人接受。

◎克服沟通的心理障碍

现实的沟通活动还常为人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所左右,有些心理状态常对社会沟通造成障碍。

(一)认知不当导致沟通障碍

1.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些印象往往不太容易。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因为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不是通过一次、两次交往所能完成的,而第一印象又容易限制我们对人的进一步了解。有的人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太好,但进一步交往之后,则会感觉大不一样;有些人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好,而以后也许这种印象会逐渐淡漠下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古训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克服第一印象的影响。

2.近因效应。是指在与他人沟通时,对初识者形成印象,所依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一定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形象形成的作用不一样。人们更倾向于根据最新的材料形成印象。

3.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知觉容易产生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形成印象以后,那么就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很不错。这就像月亮周围的大光环是月亮的扩大一样,所以称为晕轮效应。

4.定势效应。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识他人时,常常会有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他们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定势效应。

5.社会刻板效应。刻板印象,是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一类人进行简单的概括归类所形成的不正确的印象。比如说英国人保守,美国人不拘小节,犹太人会做生意等等。刻板印象使人们在无形之中戴上了涂有偏见色彩的有色眼镜。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人概括分类,比如说到南方人,人们心目中总有一个印象;说到北方人,又会出现另一个概括化的印象。虽然就总体来讲,南方人与北方人在某些方面(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性格特点等)是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如果以这种概括化的印象对待具体的人则是完全错误的。而我们的人际交往正好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必须防止刻板印象的影响。

(二)情感失控导致沟通障碍

人总是带着某种情感状态参加沟通活动的。在某些情感状态下,人们容易吸收外界的信息。而在另一些情感状态下,信息就很难输送进去。如果不能有效地驾驭情感,就会有碍正常的沟通。

例如,不能摆脱心情压抑状态的人大多数表现出孤僻和不愿与人交往的倾向,在公共场合很少说话,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对某些信息甚至有厌恶感。又如,感情冲动时往往不易听进不同意见。再如,情绪偏颇,像骄傲情绪、急躁情绪等也会束缚沟通。

(三)态度欠当导致沟通障碍

态度是人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除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外,态度还包括行为成分。凡以恰当的认知、健康的情感支配行为的心理倾向,就是科学的态度。反之,则是非科学的不端正的态度。态度不正确,也不能有理想的沟通效果。例如,迷信权威会带来沟通判断失误;爱面子也会造成判断失误。

§§§第5节建立完善的沟通制度

迪特尼公司是一家拥有1.2万余名员工的大公司,它早在30年前就认识到员工意见沟通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实践。现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时,这一系统对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之上的:凡是个人或机构一旦购买了迪特尼公司的股票,他就有权知道公司的完整的财务资料,并得到有关资料的定期报告。凡是本公司的员工,也有权知道并得到这些财务资料,和一些更详细的管理资料。迪特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月举行的员工协调会议;二是每年举办的主管汇报和员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