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18347700000076

第76章 无以生为

原典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人民陷于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才陷于饥饿。人民不好治理,是由于统治者喜欢有所作为,因此才不好治理。人们把死看得很轻,是由于统治者奉养过于丰厚,因此才把死看得很轻。只有不使奉养过于丰厚的人,才比过分追求生活享受的人高明。

名家注解朱元璋: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若重敛而厚科,则民乏用矣。民既乏用,则盗贼之心萌,盗贼之心既萌,将必持戈矛而互相戕,是谓难治。

王弼: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河上公:人民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也。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于意,财利不入于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于贵生也。

经典解读在上一章中,老子对严苛的政治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要求执政者善待民众。这一章里,他又对繁重的经济剥削进行了指责,对执政者提出了严正警告。

老子揭示了老百姓与执政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他认为,宽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因为执政者赋税太重,多行暴政、贪图奢侈,人民就会因此遭受饥饿、难以治理、轻视死亡,终而铤而走险、纷纷造反,执政者也就面临倒台、死亡的命运了。

从根本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执政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深层的原因。面对深重的压迫,为了生存,老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奋起抗争这一条路可走。死亡,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再可怕。

对于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看得比较清楚,他曾对大臣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摇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那如何才能减少人民的苦难,使人民安居乐业,不去铤而走险呢?

老子给出的方法是:“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执政者不把自己的生看得太重要,就是爱护百姓和自己生命最好的方法。唐太宗给出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着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总之,人民的饥荒,是执政者沉重的租税造成的;人民的轻生,是执政者无厌的聚敛造成的。这种说法,同贯穿全书的“无为”思想是相通的。它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广大农民阶级思想的流露。

智慧典例

学会拒绝物质诱惑

老子告诫执政者: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意思是说,只有不使奉养过于丰厚的人,才比过分追求生活享受的人高明。

的确,物欲横流的时代,向人们展示了太多的诱惑。行走其间,很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醒的淡泊。然后,在淡泊中寻找自己、陶冶自己,在纷乱的滚滚红尘中学会拒绝物质诱惑。

一条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诱惑,手握大权是诱惑,获取暴利是诱惑,惬意享受是诱惑,痛快玩耍也是诱惑。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唯有学会拒绝诱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因此,在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要善于引导自己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

孔子谋道不谋食在拒绝物质诱惑方面,孔子与老子有着相似的观点。他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人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了。

孔子赞扬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孔子看来,颜回洒脱淡泊,而不去计较个人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个有志向的人。

他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饮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此外,孔子还教导学生“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话虽如此,但很多年轻人意志薄弱,贪图玩乐享受,常常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个男孩,中学时代他成天沉迷在网吧,在虚拟世界的游戏中体验到了虚幻的快感,忘却一切的烦恼——何曾在人间!把学业抛诸脑后。等到他年龄大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本值豆蔻年华的生命却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这是不懂得拒绝惬意享受、痛快玩耍的诱惑惹的祸。他们可曾想到,这种追求不过是物质生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表现,这样的生活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毫无意义可言。

让我们学会拒绝诱惑,让生命更有意义;让我们学会拒绝诱惑,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让我们学会拒绝诱惑,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