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注释】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译文】
诳骗,并不是长时间的诳骗,而是在诳骗之后,把真象推出。
把小虚变成大虚假,在极端的虚假之后,采取极端真象的行动。
【战例】
之一
战国末期,七国并立。实际上,秦国有最强的兵力,楚国有最多的地盘,齐国有最好地势。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难以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两国,再各个击破。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相赠,只要楚国能毁掉与齐国的盟约。楚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是得了一片土地,二是削弱了齐国,三是可与秦国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就高兴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盟约。
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摔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好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好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并未毁约绝齐,怎能随便订立盟约呢?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不曾想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毁约绝楚,和秦国订盟约。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见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的事情。”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必秦王亲自决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可以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哪能随意送人?你听错了吧!”逢侯丑无奈,只好回禀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轻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楚怀王只好割地求和。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捞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之二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员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
唐将张巡非常忠于唐室,不肯投靠安禄山、史思明。他率领几千人的军队坚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领几万人马攻打雍丘。在两军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张巡虽然取得几次突袭的小胜,但是无奈城中箭不够用,现造根本来不及。没有箭,很难抵抗敌人大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即刻想起一计,何不效仿诸葛亮计策,就急命手下搜集麦秸,扎成千余个如人般大小的草人,将草人披上黑长衣,天黑的时候就用绳子小心翼翼往城下放草人。黑夜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黑夜带兵偷袭,急命弓箭手齐发箭,箭多如牛毛。张巡很容易地获箭数十万支。天明后,令狐潮才知中计,十分气恼,叫苦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楼上往下放草人。敌兵见状,个个开怀大笑。张巡见敌人已完全被蒙蔽,就迅速吊下几百名勇士,敌人仍不以为然。几百名勇士趁着黑夜,迅速摸入敌营,杀得令狐潮不知所措,军营乱成一片。张巡乘机率领军队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落荒而逃,损失惨重。张巡利用无中生有之计打败了人多势众的令狐潮。
【前人之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译文】
没有显露出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可以长时间使用,长时间使用容易被对方察觉,所以,空的不能始终让它空着,使无变成有,这就是由假变成真,由虚变为实。自始自终无不可以打败敌人,但是转变成有的话,就可以打败敌人。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困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令士卒捆扎1000多个草人,给它们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吊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卒争着用箭朝草人射去,张巡一夜之间得到数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吊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卒觉得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加防备。于是,张巡选派500名勇猛士卒,连夜吊下城去,袭击令狐潮的大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几里远。
【赏析】
本计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信以为真;第二步,让敌人识破己方制造假象,让敌人放松警惕;第三步,己方突然变假为真,让敌人仍然觉得是假。这样,敌人已被己方所迷乱,主动权就轻而易举被己方掌控。使用此计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敌方的指挥官性格是多疑的,要过分的谨慎,此计很容易立竿见影。第二,要抓住敌人处于迷乱的时机,迅速变假为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此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真假要有先后,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很容易被敌人发觉,难以胜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处于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击敌人,等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即被击溃。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释】
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行动,动作。这里是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人的军事行动。
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
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织。《益卦》的《彖》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利益无穷。
【译文】
故意装着佯攻的行动,利用敌人决定,重兵在某地固守的时机,悄悄地实行真实的行动,乘虚而入出奇制胜,事物的增益,因为变动而顺利。
【战例】
公元前圆园远年,这年远月,本已归附刘邦的西魏王豹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并带兵占据了刘邦去关中的交通要道——蒲津关。刘邦曾派谋士郦食到魏营劝服西魏王豹,遭到拒绝。于是刘邦命令大将军韩信带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凭借黄河这道天然的屏障,坚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防备森严。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攻下。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兵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敲鼓呐喊,推船下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不曾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阻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前人之语】
奇出于正,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曰:“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译文】
出奇制胜的用兵方法出自正常的用兵道理。如果没有正常的用兵道理,也就不会有出奇制胜了。
不公开地修复栈道,暗渡陈仓也就不会成功。三国时期,魏将邓艾屯兵于白水的北面,蜀军大将姜维派廖化在白水的南岸安营扎寨。邓艾对他的部将们说:“姜维突然把他的军队退了回去。
我军的兵力较少,按照兵法讲,他应该不等架桥就渡河来攻打我军。我料定姜维是为了斩断我军退路,派廖化驻扎在河边想牵制我军,他自己则带领部队袭击洮城去了。”于是,邓艾带领部队连夜急速行军,抄近路赶到洮城。姜维的部队果然正在那里涉水渡河。邓艾率军先到一步,坚守洮城,因而洮城没有被姜维攻破。这是姜维不会运用“暗渡陈仓”的计谋,而邓艾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他用的是“声东击西”的计谋。
【赏析】
本计是利用敌人被己方“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共同之处,都是迷惑敌人以及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二者的差异之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进攻地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进攻路线。
本计的精妙之处,是制造从正面进攻的假象来掩护真正的进攻路线,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情况下潜入敌人的后方,乘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出击,从而战胜敌人。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
阳乖序乱,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注释】
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全句意思为:敌人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
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全句意思为:己方应暗中静观其变,坐待敌人更进一步的局势恶化。
暴戾恣睢:穷凶极恶,任意胡为。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意思是说:阴阳有变,天地之间也能任某种力量所控制,何况建诸侯国、出兵打仗呢?
【译文】
当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时,己方应等待内部反目成仇,就会不攻自破。己方顺其自然,自然会有所得,若想要有所得,就不能操之过急。
【战例】
之一
战国末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数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慌乱。白起乘胜攻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可以说危在旦夕,就在这紧急时刻,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一往,以救赵国之难。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他说:
“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头号功臣。可我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位子比他高,将来恐怕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易相处啊。”苏代说得头头是道,范雎被说得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良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是秦国的对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位子就保全了。”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秦国退兵。白起突然被召回,心中不高兴,后来才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防备严密,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征伐。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兵法,不能与当年的赵括相比;再说,两国现已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人。所以,这次进兵,难以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劝说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
于是又派王陵攻打邯郸,又没攻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
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有怨恨,如果让他逃到他国去,肯定是秦国的一大祸害。”秦王一听,便赐剑白起,让其自刎。
之二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以后,不久抱病而亡,几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利相互算计对方,曹操决定要消灭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二人逃向乌桓,曹操就派兵向乌桓攻打,不久,就攻下了乌桓。袁氏兄弟又逃到辽东,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康。曹军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捉拿袁氏兄弟。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用不着去打,公孙康自会将袁氏兄弟的人头递上门来。
于是就下令班师回朝,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袁氏兄弟来投靠,心有猜疑。袁家父子向来有夺取辽东之心,现在袁氏兄弟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容身,投靠辽东实为情势所逼。公孙康认为自己收留袁氏兄弟,日后必有大患。再者,收留袁氏兄弟,肯定会得罪实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到,如果曹操带兵来攻打辽东,只好收留袁氏兄弟,共同抵抗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退回许昌,并没有攻打辽东之意时,认为收留袁氏兄弟必定有害无益。于是,公孙康埋下刀伏手,假装召见袁氏兄弟,一举拿下袁尚、袁熙兄弟二人,割下头颅,派人送到曹营中。曹操大笑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害怕袁氏家族要占他地盘,二袁投靠公孙康,他必起疑心,如果我们急于攻打公孙康,反会促使他们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我们退回许昌,他们肯定会自相残杀。今天的结局,果不出我所料。
【赏析】
隔岸观火,就是利用敌方与他方的矛盾或者敌人内部矛盾,让他们相互斗争,这时,不可以攻打他们,免得促成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己方。最好的方法是观其势,顺其变,让他们互相厮杀,双方力量自然会慢慢削弱,等到两败俱伤之时,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