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18326600000048

第48章 关怀强迫症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独立性逐渐增强,依赖性开始淡化。

他们越来越主张“选择”,反对“强制”“划一”,最反感“我这是为你好”的家长的唠叨,最渴望家长能放开手,松松绑,他们渴望展翅飞翔。这本来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可是有些父母却无视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仍然顽强地煞费苦心地去关心孩子,呵护孩子,使孩子感到没有面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有的甚至情绪对立,做出让父母感到无法接受、难以理解的事情。

协和医科大学最近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13岁的小男孩为摆脱父母的溺爱,从上小学起就开始瞒着父母积攒零花钱,他决意在18岁成人后立即离家去过独立生活。因为他实在受不了父母把他当“贝贝”的做法,他需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整天让父母“牵”着鼻子走。

无独有偶,一位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件小事,却令人深思。

一个春寒料峭的初春,一天上午,天阴沉沉的。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雨雪一阵阵地吹来,这种天气,一般人都不愿意出门了。

这时,张老师突然看到××学生的家长匆匆赶来,并对张老师说:“老师,请您把这棉衣和雨伞在放学前都交给××。早晨××来上学时,我们动员他穿上棉衣,带上雨伞,怎么说,他也不听。这不,我怕他冻着,特地请了一会儿假给他送来了。谢谢您啦。”张老师一边答应一边接过棉衣和雨伞。没走多远,这位学生母亲又跑回来叮嘱一句:“老师,您可别说是我送来的,要不,他不穿了。”说完,这位慈母又急匆匆地消失在刺骨的风雪之中了。

家长来校送衣物本是常事,但不让孩子知道是妈妈送来的,否则孩子就不穿,这问题在哪里呢?了解后才得知,平时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甚至多次提供并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使孩子反倒心生怨气,甚至人格扭曲。

为什么一切为了孩子的父母,培养的孩子却成了和自己作对的“冤家”,这其中有孩子的不懂事、不理解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家长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做为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更要关心孩子不断长大的发展需要,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合理的意愿与要求。这样,当孩子愿意接受我们的关怀与帮助时,我们会感到很高兴;当孩子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呵护时,我们也不会因此失落。相反,应鼓励孩子的独立与勇敢。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懂得,孩子的未来,将由他们自己去创造,去承担。

我们所说的家长“关怀强迫症”,是说一些家长以取消孩子的独立性为前提,给孩子过度的关心与帮助。这种“关怀强迫症”

带有某种强迫性,不管孩子是否需要,是否愿意,都施以关怀。一旦孩子拒绝,还心生沮丧乃至怨恨。这样的“关怀”是不能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的。

我们不妨再找点我们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当您带着孩子和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在一起时,有时您免不了会当着孩子的面对他或她评介一番。尽管这些评介可能是脱口而出,或仅寥寥数语,然而对听者和孩子本人往往会产生微妙影响。一些儿童教育专家总结了家长当面评介孩子的六大忌讳:

一忌自夸——“她是班上的小公主,老师,同学个个对她喜欢得要命!…‘他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简直是个神童!”这类夸奖话即使真实度很高不宜常常挂在口上。要知道,在外人听来,这犹如“王婆卖瓜”,而对一些已略知“谦虚是金”的孩子来说,听了也会颇感别扭。

二忌全盘肯定——“他数字竞赛得了第一,校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还被推选为啦啦队队长……”这类家长也许是被亲情迷糊了双眼,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而这种“全盘肯定”式的评介恰恰最易导致孩子的自满情绪。

三忌全盘否定——相反,诸如“这小子样样不行,是个大草包”,“我们家里没有哪个有他这么笨的”等全盘否定的评介又易走向另一极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

四忌是非不分——“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爷爷了”,“他真有两下子,偷了他姐姐十元钱她却浑然不知……”这类是非不分的评介肯定的是缺点,陋习,对孩子的坏影响不言自明。

五忌损伤自尊——对那些缺点较多但自尊心又较强的孩子来说,家长在向他人作评介时切莫信口开河。“这孩子今年又考了个倒数第一”,“她演出砸了锅,同学们都小看她”……这类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评介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乃至反抗。

六忌贬低他人——在对自己孩子作评介时,与孩子的同龄人作“横向比较”是十分自然的,但此时须注意多多肯定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而切莫任意“抬高自己,压低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缺德”行为,如孩子仿而效之,将后患无穷。

总之,评介孩子须在以肯定为主的大前提下注意“度”,并把期望渗透其中。此外语气也最好中肯,平和,给孩子一种实事求是,给听者不卑不亢的感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