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事业心将使父母产生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进取心,父母才能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有责任感,才会对孩子负责,对孩子生命敬畏,才会做到“家教”必须“育人”。责任感不但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更是一种能力。
(三)拥有童心,真正地理解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才会接纳你。只要我们做到,孩子三岁我们就三岁,孩子十岁我们就十岁,孩子十五我们就十五,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拥有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曾告诫过父母:“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的先生。”
父母只有唤回自己的童心,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拥有童心才能融入孩子生活圈,在共同游戏中做个孩子王;走近孩子的身旁,并蹲下来以平视的目光、对等的语言、商量的口吻与孩子沟通。这种“童心”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父母成了孩子倾心模仿的楷模,使父母的“感召作用”在孩子中得以充分发挥。
三、宽容理解
家是孩子每天停靠的港湾,是情绪的出口,是在外受伤跌倒时可以疗伤止痛、补充能量的地方。而父母则是臂膀、是脊梁,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多年前湖南省有一位姓张的农家考生,再度高考落榜,可其父闻讯后却乐呵呵地叫家人赶集称鱼买肉,办了桌丰盛的家宴,欢迎孩子回家务农,他还亲自撰写一副对联:“学成归故里,举家其欢庆;致富有人才,兴农靠科技!”贴在大门上。全村人由衷地为老汉的大度和通情达理叫好。落榜的儿子更是精神振奋,一年来,发愤图强,创办了三个养殖场,获利6万余元,成为全村乃至全县致富的领头雁,受到省里领导的亲切接见、嘉奖。
张老汉是一个明理、豁达的父母,他的宽容理解,使迷茫失落的孩子得到最大的精神支持。最重要的是张老汉深深地懂得儿子虽然落榜,但前途并未因此变得黑暗。“榜上无名,足下有路”,张老汉能正视孩子的两度失败,保护了儿子受创的信心,从而使儿子另辟蹊径走向成功。
宽容孩子,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个性、理想、爱好、认知、情感、本性、优缺点、挫折、失败等。也就是要接纳孩子这个人。只有先接纳孩子,我们才能更理解孩子,引导、教育孩子。
四、关注心情
父母要理解孩子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情。只有理解心情,才能更好地走进心灵。
女儿在小学六年级时,学校要挑选几个学生到市里参加数学竞赛,经过初赛,女儿位列其中,但后来任课老师却告知她让另外一个初赛比她分低的同学去参加比赛。当时女儿有点想不通,认为老师偏心。看见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告诉她只要基础好有实力,比赛机会还多的是,这次就是参加了比赛也不能一定入围,下次再争取吧,结果她很快就想通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到家里,突然丢下书包大哭起来。说老师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斥责她:“某某同学,你为什么不认真抄课文?是不是上次我没让你去参加数学竞赛你就记恨在心?看不出你这么小气,与老师对着干,在那里捣乱,你这个样子,今后怎样在社会上做人?”妈妈听完女儿诉说后,一边帮她擦拭着眼泪,一边安慰她:“这一定是老师误会了你,因为老师可能想着你记恨她那次没让你参加比赛的事。既然你心里没有记恨她,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老师这样认为,可能也有她的想法和道理,你就不要与她计较了,好吗?”看见女儿默不作声,妈妈再进一步开导:“好了,看来你已经想通了,你小小年纪就能这样大度地原谅人、理解人,同时经受得住无端的委屈及挫折,女儿真是人小量大,像个小小弥勒佛啊。”一句话,说得女儿破涕为笑了。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误解、威胁、侮辱、打骂等。这时就特别需要父母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的方法是: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引导宣泄,通过倾诉、哭泣、喊叫、写日记等方式把不良情绪发泄掉;给孩子作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从事一些文体、文艺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理解不但是一种关怀,而且是一种力量。身为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的同时,切莫忘记关注孩子的心情。努力让孩子时刻处于快乐的状态,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关注心情,就是关注生命。
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要进入童年的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把自己视作孩子的朋友,处处用理解去设身处地地替孩子着想的父母才会读懂幼小的童心,才是爱心教育最得当的方法。
爱心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
德国教育学家米克说:“有着良好交流气氛家庭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有着更为健康和坚韧的心理来承受一些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这些孩子也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爱心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是成功的。通过交谈,孩子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本领和艺术,同时,也使父母加深了孩子的了解和情感。
现代社会中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多半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或有爱心的人。我们父母就要在与孩子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沟通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手段。亲子之间无法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障碍。这个障碍不除,一切教育无从谈起。而改变的钥匙,就掌握在父母自己手中。
爱心是沟通的基础,尊重是沟通的桥梁,平等是沟通的法宝。一位父母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教子心得:
我有空就给孩子讲各种故事:“大拇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有时,背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时要求他编故事,任他海阔天空地编,我专心致志地听。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也感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长大后,他回忆童年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孩子上四年级时,有一天,我帮他整理书包,发现了一张数学卷上得了89分,而旁边竟模仿成人的笔迹赫然写着:“已阅!父母。”我一看不禁十分恼火,但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郑重地与他交换意见。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主要是怕我们责怪:“考100分,不告诉我倒问题不大,考得不好却瞒着父母,还冒充父母签字,我们怎么帮助你呢?当然,我们也有过错,不够耐心……”孩子理解了我们的用心,以后没有发生类似的事。
高一时,一次物理考试,他只得了58分,回家来,十分沮丧。我和他父亲安慰他:“不要怕失败,而要认真找原因。”我还告诉他:“我在高一时,物理期中考试也考过56分。后来,我发奋努力,到期末,考了91分。只要努力,凭你的基础是没有问题的。”他冷静下来,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在老师的鼓励支持下,不仅迎头赶了上去,而且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二时,参加杭州地区中学生“求是杯”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浙江赛区二等奖,因此也获得了免试保送上浙大混合班的机会。
1993年3月,孩子以浙大研究生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了。在读期间,他发表了17篇计算机专业的论文,其中4篇发表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多篇被国际计算机学术交流大会上录用。《浙江日报》记者通过导师要他撰文“我的成才之路”。他跟我说:“我还没有真正成才,路还很远,不能张扬自己。”我为孩子的自知之明而欣慰。
1999年7月1日,儿子登上去异国求学的航班。一直到现在,电子邮件频繁来往,我经常在网上收到他的问候,告诉我他在异国的所见所闻,而我也经常在网上同他聊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爱应该是理性的爱,其中沟通至关重要。说到底,爱心教育的艺术,是谈心沟通的艺术。谈心沟通的艺术,决定了教育的整体效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效的。”
孩子首先是人,因此亲子关系也是一种必须沟通的人际关系。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父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父母无论多忙,每天一定要挤点时间跟孩子说说话。时间最好是固定的,以便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有的父母习惯于和孩子做家务时进行交流,有的习惯于晚餐桌上沟通,有的习惯于每天散步时沟通,还有的父母习惯于和孩子进行睡前交流、探讨,对孩子一天的生活来一次“清零”——解决碰到的问题,扫除心理垃圾,让孩子带着爱和快乐进入梦乡,满怀信心和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天。绝对不能平时忽略沟通,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想到与孩子认真沟通,这样的沟通很难敞开心扉进入深度会谈,沟通效果一般也不会太好。
二、父母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更要懂得倾听的艺术。当你成为一位非常好的倾听者时,便是你成为高明的说话者之时,你也就具备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朋友的条件。
人需要有倾听的对象,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让他及时疏缓情感,使其心灵舒展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孩子心理得到安慰,以获得平衡。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因为“说”是一种释放,释放出来就会减轻心灵上的“郁结”。我们相信,没有心病的孩子成长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没有心病的孩子绝无大碍!
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有效沟通,不能以气势压人,以权威压人,而应以理服人,避免强硬的父母作风。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父母应多用一些协商、探讨的口气商谈,要淡化自己的角色意识,把孩子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不应居高临下地命令或斥责孩子,要放低姿态,和颜悦色地和孩子讲话。这样才可以调整亲子关系,避免对立紧张状态的产生。
四、与孩子沟通要讲究艺术性,沟通要找到切入点。家庭教育忌讳直白浅露和唠叨说教,既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又要有点艺术性和时代感。沟通找到切入点,父母才能水到渠成地引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五、与孩子沟通需要精心准备的,切忌盲目性,要做到“事先备课”。所谓“备课”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前要先准备一下,讲什么道理,选取什么事例,准备达到什么目的,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用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最好,选择什么时机,都要精心准备,每次沟通都要说得有水平,有新意,找准切入点,说到孩子的心坎上,这样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六、与孩子沟通善用激励性语言。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能有效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积极行动的愿望,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同样一件事,我们完全可以多用肯定性评价,少用否定性评价。如要批评孩子把饭撒到桌子上,你可以说:“你今天吃饭快起来了,有进步,如果能注意不把饭撒到桌子上就更好了!”“试试看,只要你努力,多加练习,不但能学会,而且能做得更好!”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努力。平时,要细心地发现孩子点滴的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听孩子谈话时,孩子的做法、见解有不同之处都应积极地给予肯定性的赏识和评价。
六、与孩子沟通掌握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面带微笑地提醒孩子,面带微笑地和孩子沟通谈话。不要藏起你的微笑,笑脸包含着爱意;笑脸意味着接纳;笑脸意味着宽容;微笑意味着谅解;微笑意味着鼓励;微笑意味着褒奖。笑脸是孩子精神世界的阳光。著名科学家高士其说:“笑是美的姐妹;笑是善的良友;笑是爱的伴侣;笑有笑的哲学;笑有笑的文化;笑有笑的教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微笑就是教育的艺术,就是教育的真谛,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思与思的共舞、爱与爱的融汇。当父母对教育的真情,对孩子的挚爱,形成绚丽的微笑之花时,生命便在花蕊中歌唱。
七、与孩子沟通的内容要广、要深、要杂,绝对不能一谈话就是作业啦,考试啦,学习啦,成绩啦,同时父母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孩子聊一聊;新闻、报纸、杂志,奇闻轶事、热点追踪等都可以谈,不拘一格,各抒己见,形同朋友聊天,气氛活跃、热烈、宽松、自在,多倾听,多引导,常分享。长此以往孩子不但有主见,心情好,而且口才好,会沟通。
总之,父母要养成与孩子沟通的习惯,首先要把交流融洽在生活中,不放过任何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什么都谈,增加感情;其次,要发展共同爱好,进入同一话题,谈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爱心是沟通的基础,平等、尊重是敞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窗。温和、激励的语言是搭建与孩子信任、爱心、友谊和成功的桥梁。
爱是把批评孩子化为提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故意指责孩子的缺点,甚至抱着一种讽刺的态度,会刺伤孩子的心,有时会使他陷入悲观失望。”所以,父母批评孩子要方法得当。
爱心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提醒,提醒孩子的人格心灵和自我意识。在批评、惩罚孩子时,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及自强。不管是激励孩子,还是批评、惩罚孩子,目的都是提醒孩子,变教育为自我教育,否则父母的激励或批评、惩罚就是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爱心教育的方法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曾经有位父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饭的时候,儿子还没有回家,邻居带口信来说:“你儿子因犯错误留在学校,班主任请你去学校一趟!”
我急忙赶到学校,班主任气呼呼地向我告状:“今天下午上数学课,一名学生突然发出一声惊叫:蛇!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呼叫声。有的同学爬上了桌子,有的往教室外逃,教数学的女老师慌了手脚。我听到一片乱哄哄的声音后,赶到教室,只见你儿子趴在桌子底下,伸手一把抓住一条蜥蜴,往一个小纸盒里一塞,放进书包,若无其事地坐到位置上。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不服气,到现在仍不肯写检查。”
我把孩子领回家,但并没有批评,我不能主观臆测,随便下结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这是教育的大忌。晚饭后,我心平气和地问儿子:“你抓蜥蜴,不怕它咬你吗?”儿子说:“蜥蜴没有毒,不咬人。”“是吗?你怎么知道的?”“书上说的!”“你什么时候抓到的?”“七八天了。”“这么久了,喂什么给它吃?”“我没有喂它!书上说,蜥蜴饿急了,会吃掉自己的尾巴,我想试一试,看看是不是真的。但它至今还没有吃掉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