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鸿的家距离机场非常远,乘出租汽车要100多元人民币。吴章鸿为培养孩子,平时就省吃俭用,一天生活费不超过5元钱。结果,她花一元钱,乘公共汽车到民航小区,然后步行走上了通向机场的高速公路。走了很久,脚下的路还在无限地向前延伸,根本就望不到尽头。有位好心的环卫工人告诉她;“凭走,是到不了机场的,你还是拦个车,求好心人带你一程吧。”当吴章鸿到达机场一打听,才知道吴纯乘坐的飞机晚点了。晚饭时,机场商店出售的食品价格比外面商店贵几倍,连一包饼干吴章鸿也舍不得买,就硬撑到晚上8点多钟。当吴纯走到出口处时忽然听见妈妈的呼唤,一脸惊讶地说:“妈妈,您怎么来啦?真对不起,让您花了那么多的钱,我却没有拿到奖。”吴章鸿拍拍儿子的肩头,笑着鼓励道:“正因为你没有获奖,妈妈才专门赶到机场接你。妈妈从不以一次的成败来论英雄,只想你能从这次参赛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孩子听后,十分感动。
在吴章鸿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教育引导下,她的儿子先后共获9项国际钢琴比赛大奖,被媒体誉为“钢琴天才”。
赏识是孩子最好的动力。分担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特别是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作为父母应该是接纳孩子,分担孩子的情绪情感,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帮助和引领孩子成长。
三、赏识是理解的基础,只有理解才有动力
黄博士夫妇还在迈阿密大学当穷学生的时候,儿子在学校开始学拉小提琴,很多孩子在学校学小提琴的同时,父母又出钱为他们请了私人老师。学校教的是些皮毛,要上档次往深处发展,必须靠私人老师。在美国教音乐的私人老师很抢手,收费很高。黄博士夫妇当学生的,哪来这么多钱送孩子到私人老师那里学小提琴呢?儿子只能在课堂上学,然后回家自己练习。
儿子很理解父母的处境,从来不提他的同学到私人老师那里练琴的事,从未提出过要像他的同学那样到私人老师处学琴,也从来没有抱怨过父母没有钱送他去练琴,当然也从未说过:父母亲不会拉琴,不要来说我拉琴的事。而是每天放学后很自觉、很专心、很投入地练习。
到了学期结束的汇报演出,有一个最激动人心的节目,是所有的小朋友跟老师的钢琴节奏演奏曲子。
老师演奏的节奏慢慢加快,演凑到第四遍以后,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停下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越弹越快……最后到老师忘乎所以地“疯狂”演奏的时候,只剩下三个孩子能跟着老师一块演奏,其中一个就是儿子!
从拉琴的姿势就看得出来,儿子是那三人中唯一未受过私人教师专门训练的孩子。
当人们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时,黄博士内疚极了,真想大哭一场……
一旦做父母的获得孩子的理解,许多事情就可以解决了。孩子理解父母,许多事情不再用你唠叨,孩子都会自觉自愿,甚至任劳任怨地去做。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理解,就需要真正的交流和平等的沟通。孩子对父母的理解,是无价的。这种理解将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不断引导孩子向高处飞翔。所以,理解也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赏识是行动的支持,而行动才能激发超越的力量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是一位只上过初二的农民,他把对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全部寄托在我身上。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非常顽皮,听不懂课,成绩经常考二、三十分。最后由于成绩太差,期末,老师不准我参加升二年级的考试,因为怕班级的平均分被拉下来。考试都没有参加,升级肯定无望。
放假回家,我连“家庭报告书”——“成绩单”都没有。父亲问我:“升级了没有?”于是我伤心地哭了。父亲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帮我擦干了眼泪。这也许是不太善于表达爱的父亲,最有效表达爱的方式。
父亲是个很节俭的人,平时省吃俭用,从不枉花一分钱。小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醋是什么滋味,因为家中只有在过春节时才买一点醋,还是来客人时菜里才放一点。可为了我的学习,父亲从不吝啬。小学时,每天晚上都要在自制的小煤油灯下复习功课,因为光线太暗,要趴在桌子上,伸着头才能看清,有时一不注意,头发就会被灯烧了一下。
有一天,吃饭时,父亲发现我的头发被灯烧了。第二天,他就把家中下蛋的母鸡拿到集市上卖了,这只母鸡可是我们家的“烟火油盐钱”啊!结果给我买了一盏照灯。当父亲把照灯给我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我学习就变得认真起来,我是班级唯一考取乡初中的应届毕业生。
乡初中离家约有4公里,只有星期六下午才能回家,第二天下午返回学校。有一次,星期六下大雨,许多住校生都没有回家,我也留在了学校。第二天,天刚亮,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父亲站在雨地里,全身上下湿个净透,双臂紧紧地将盖得严严实实的瓦罐抱在胸前,脸上的雨水直往下流,也顾不上擦一把。父亲将瓦罐递到我手上,说:“吃吧,看饺子凉了没有?”我将父亲拉进屋里,为父亲擦去脸上的雨水,坚持要给父亲换身干的衣服,父亲不肯,说回去还要淋湿。临走前,父亲又叮嘱了几句,最后说:“明天我要到南京打工了,你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学习别太累着!”说完就跨出房门又冲进雨里,望着雨中父亲逐渐模糊的身影,我的眼里情不自禁地涌出两行热泪。
后来,我学习更加刻苦、勤奋,毕业时,我以高出市高中(省重点)47分的成绩,为初中学习划上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赏识是一种力量,不但会唤起孩子的良好的道德意识,更会激发起孩子做人的责任。赏识的力量使孩子自爱。真正自爱的人,生命才会自由;才会接纳自我、珍视自我、喜欢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也就是说,孩子只有在自爱的基础上才能爱父母、老师、学校、生活,才能自尊、自信,让生命欢快地跳动,意识得已唤醒,潜能得已开发,个性得以舒展,生命才能最终走向辉煌。一切的爱,来自赏识;实现自我超越,来自父母的赏识教育。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金诺特说:“道德的震动,往往比言语和惩罚更有力。”让孩子自己心中良知觉醒,把赏识教育化为孩子自觉的自我超越,孩子生命将会不断的茁壮成长,从而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快乐地成长,孩子快乐成长的先决条件是情绪要好,不能有太多的压抑、忧虑和自卑感。让孩子学会以快乐、积极的心态,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才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好多父母在认识上有个误区,以为孩子不会有什么心事,吃饱了,穿暧了,玩玩闹闹,哪还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错了,孩子是有心事的。我们研究发现,教育的成败关键是孩子的心情是否舒展。当孩子的心情舒展时,他就能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他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哪一天表扬了孩子,一整天孩子的情绪都会很高涨,认真写作业,接受父母的劝告,脱胎换骨一般。原因就在于,通过父母的赏识,那一天孩子的心灵是快乐的、舒展的。
爸爸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这一点在儿子学风琴这件事上,爸爸有很深的体会。当风琴搬回来的时候,爸爸告诉儿子,这是一架有魔力的风琴,只要你不断用脚踩踏板,同时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键,它就会唱歌,如果你懂得了由7个数字组成的魔法,它就会唱出美妙的歌来。果然,风琴安好后,儿子就急不可待地坐上去,乱按一气,各种不成音律的声音时高时低地发出来,这一个下午,成了儿子兴奋得发抖的美好时光。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家庭教师与儿子关于风琴的斗争就开始了。家庭教师焦急的尖叫和指责夹杂在不协调的风琴声中。这样过了一个月,家庭教师受不了,她向爸爸抱怨:“你的儿子可能在音乐上一点天赋也没有,一支简单的曲子,他学了100遍也不会……”
爸爸也觉得必须阻止这种教育了。
爸爸对家庭教师说:“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方法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如果弹风琴变成了一件紧张而痛苦的事情,那么音乐是学不好的。”
接下来,吃晚饭时,爸爸对儿子说:“亲爱的,我特别喜欢你学的那首小曲子,叫什么来着?”儿子抢着说:“林中仙子。”“对,就是这支,能弹给我听听吗?”
儿子摇摇头。爸爸说:“唉,真遗憾。要是我自己会弹就好了,哪怕一小段!”儿子赶紧说:“那我就试试吧。”出人意料的是——他弹得很流畅,轻重缓急也恰到好处。家庭教师吃惊地看着爸爸……。
自从那天晚上儿子弹奏了“林中仙子”后,家庭教师再也不逼他了。爸爸常常在下班回来后请儿子弹奏一曲。他弹奏的时候,爸爸专注地听着,拍着手,踏着节奏。欢快的气氛无疑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他的音乐潜能就这样被开发出来,先是被邀请到教堂里面弹,后来他自己试着写曲子,那一首《感恩节的礼物》还被印成了乐谱,很多乐团都在演奏。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快乐的最佳方法。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也不会有任何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的状态,然后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父母的方法不得当。除了极少数的神童外,99%的孩子在天赋上只有特点不同之分,而没有好和坏、高和低的差别。
只有做一个快乐的父母者,孩子才能成为快乐的学习者,孩子的心情才会好,学习效果才会好。要想做一个快乐的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