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18321800000022

第22章 女人在财商上应具备的真本领(2)

5.凭“感觉”捕捉金钱

男性以论理的思考力取胜,而女人感觉的直观力,一向会获得男人的好评。也是男人不得不俯首认输的一点。

如果你只饮用包装水,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整夜上网而不会为了自己的健康去牺牲嗜好,总是改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曾经恋爱很多次,但从不会爱得死去活来,从不会为养家、供楼、养老而去存钱,别人找你最为有效的方法是ICQ(网络寻呼机),对喜欢的商品从来不计较价格,除情人节外从不喜欢任何一个其他节日,认为只要需要不在乎做任何工作,那么,你一定是一个新新人类了(也有人叫新人类或Q人类)。

对于今天的女性创业者来说,要想把这些新新人类变成自己的潜在客户,只要抓住两个词——时尚和酷就行了,而时尚与酷则就要凭借着女性特有的“感觉”了。

李华晓和他的“yeah”背包店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

8小时之内,李晓华是某大学数学系一年级学生,戴近视眼镜,模样文静,背着比别人都大一号的酷背包。8小时外,李晓华在上下九路经营着“yeah”背包店。

在她的背包店里有两位员工,一位是她的父亲李文生,一位是母亲蔡玉凤,两人在一家国营皮件厂工作了近20年,技艺一流,只是因为整个工厂生意不好,两人暮年临困。李晓华用父母辛勤积攒下的钱走进大学,走进大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父母主动申请下了岗,用借贷来的钱注册成立了“yeah”包店,专门为那些满嘴喊“yeah”的酷男酷女订做酷背包。

辛苦了半辈子的李叔,想都想不到,黄毛丫头的一个崭新的创意,就把自己积淀了20年的技艺一下子发挥到了顶点。

因为资金不充实,“yeah”包店装修极为简陋,甚至没有橱窗,一些样品就挂在墙上的木钉上,由于店铺太小,连玻璃门上也粘满了挂钩,充当了一面墙来用。

李晓华将从报纸、杂志上收集来的各式各色新潮背包、手袋、坤包,一应俱全地剪辑、归类,然后分装在透明粘胶像册中。朋友、同学知道她的兴趣与爱好,也一同帮她收集,有些在广告、招贴上看到的,无法拿来,便会想办法告诉李晓华,李晓华会带上“yeah”包店专门投资的一部小相机前去拍下来。

店铺装修简陋,但货品却绝对新潮、美观,且质量、做工都属一流。而价格却比其他商店便宜1/3,这对于那些收入还比较低的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后来,李晓华索性就用这样两句话做了“yeah”包店的广告语——装修简陋,货品一流。8个红色艳丽的大字,让过往的行人驻足观望。

“yeah”包店有一条特别的规定,顾客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包括什么样式、什么用料、什么大小等等,甚至可以直接画出来,画不出的可以口述,口述不清的还可以直接带样品来。然后由李叔出初样,顾客满意了,就可下订金、签订单。

无论什么情况,李叔都会笑眯眯地认真听顾客提出的要求,对那些订做自己设计出的款式的顾客,“yeah”包店一律保证版权独有,未经设计者许可,绝不为别人制做第二件。

另有一些“yeah”包店提供的款式,也鼓励顾客自己提供用料。比如做了一件外套,可用多出的布料配做一只与外套相衬相托的包。比如有的衣服是买来的,李叔也会在背里处巧妙地取出一点同花色的布来,为顾客设计、点缀在新做的包上,使其好像本来就是一套似的,凭空就让品味与档次瞬时上扬了无数个百分点。

不雷同与自成品味,恰恰抓住了酷一代的追求,也抓住了产品的卖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入,生意也成倍地增长,最高峰的时候,“yeah”包店一天可接到近20份订单,有皮质的,有布质的,甚至还有人要求用麻绳来制的。因为李叔样子慈祥,又好脾气,许多顾客不满意了,就让李叔修改,一遍一遍地,李叔总是不厌其烦。时间久了,就有了类似的做包店铺在市面出现,并有被模仿的样品也招摇地挂在那里,李晓华说对此她并不担心,她相信“yeah”包店总有别人抄袭不去的东西。她说,她还会让感觉延伸下去,创造出更大的灵感与财富。

6.小本也能赚大钱

现今电脑行业几乎完全是男性统治的世界,女性企业家和首席执行官屈指可数。而桑德拉?库特兹格却是第一位成为百万富翁的软件公司创始人。她以2000美元起家,建起了一座年销售量达4.5亿美元的软件王国。

1972年,桑德拉放弃了她在通用电器公司的销售工作,准备在家抚养孩子。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于是她就在自己的卧室里开办了一家名为ASK的软件设计公司。

ASK的第一位客户要求她设计一种可以查寻库存并及时提供生产信息的软件。她敏感地意识到其他厂商也会需要这种程序。于是她聘用了几个电脑专业和工程学毕业生,指导他们编写标准的应用软件来解决生产商遇到的这个问题。

由于桑德拉最初未能吸引到风险投资资金,所以她只能依靠公司自身的收入来发展业务。没钱买更多的电脑,她便说服附近一家惠普公司的主管让她属下的程序员每天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的时间使用公司的电脑。

到1978年,ASK终于推出了名为“Manman”的一组生产管理软件,它能改进库存和管理。当时的ASK没钱雇佣自己的销售人员,也没钱做广告,为了打开市场,桑德拉采取了向惠普、休斯顿等大公司销售的策略,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

1979年,ASK的销售额达到了280万美元,到1981年时ASK成功上市,它成为美国发展速度排名第ll位的公司。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桑德拉把它归功于自己的从不墨守成规和女性化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她说:“在ASK成立之初,很多人认为我必须像一个男性那样去思考和管理公司才能获得成功,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喜欢与员工开诚布公地交流,我会拥抱和表扬每一位出色的员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是我的一种方式。”

7.女性的发家秘诀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秘诀,每个失败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因。聪明的人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在《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榜上,60岁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排名第6位,身价6.4亿美元,媒体追捧她为“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超脱于财富之外的陈丽华全然不在意外界附着的种种头衔,当下时时牵动她神经的则是已在王府井东侧开工建设、总投资近40亿元、占地35万平方米的金宝街。“黄金宝地——金宝街”,对于2005年收工的这个“巨无霸”工程,陈丽华笑言这是富华集团最“豪气”的一个地产项目,“大手笔”的陈丽华要搭建中央商业区与中央商务区之间的桥梁。

靠地产发家的雍容贵妇陈丽华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她并不想过早地进入资本市场“圈钱”,她把上市融资看作“拆借”股民的钱,她说富华集团现有的庞大现金流,足以运作高质量的项目,完全不必“借钱”。“不想挂牌上市”、“不玩资本”的陈丽华生平却是最爱紫檀,她把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斥资2亿元建造了国内第一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聘请名匠、苦心造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地产反哺紫檀,对资本市场满含敬畏的陈丽华把自己投资紫檀的“率性而为”看作财富的回归和升华。

(1)完成原始积累——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

《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榜上有1/4富豪借助地产迅速致富,攀越财富巅峰,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陈丽华和她统领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也不例外。陈丽华对自己的上榜“感到很意外”,外界也不免惊讶,因为此前大家对陈丽华了解得实在太少。其实并非陈丽华和她的富华集团不著名,而是因为她一直以来处事非常低调,投资情况更是绝少主动曝光,因而平添些许神秘。但要说起地处长安街黄金地段、毗邻天安门广场的长安俱乐部,可谓妇孺皆知,那是陈丽华20世纪90年代初自香港转战内地投资的第一个地产项目,总投资4.5亿元。现如今,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陈丽华起家的第一桶金是在香港发掘到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在比利华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陈丽华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陈丽华感谢贫穷,她说贫穷真的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陈丽华在北京颐和园出生、长大,满族后裔、正黄旗世家,幼年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生计所累,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热诚讲信用,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从事国际贸易、地产投资。80年代后期,安土重迁的陈丽华返回北京,她笃信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内地再上层楼。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陈丽华而言几乎毫发无损,因为早在回归京城那年,陈丽华静悄悄地实现了从香港的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热热闹闹地进行地产投资。说起往事,陈丽华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什么先知先觉,她说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透视陈丽华的创富故事,格外印证了这样一个论断:中国内地早期的本土企业家与资本运营无关。“土法上马”的她们远非资本运作高手,上市融资、资本运作重塑金身,最为流行的“资本故事”没有在陈丽华身上上演。虽然远离“资本市场”,但60岁的陈丽华依然不失为一位出色的女董事长,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亲自聆听下属汇报业务发展情况的时间都要超过1个小时。勤奋努力、事必躬亲的陈丽华充分发挥了她潜在的商业才能,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动向做出正确决策,逐渐形成了富华集团独具的经营风格。经过近20年的打拼,富华集团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陈丽华利用手中积累的财富,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实战,以房地产业为主,兼及高级会所、高档公寓、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并介入旅游、商贸、网络信息、航空服务领域,锋头强劲。在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公司,国内在大连、深圳、秦皇岛等城市也有投资,但主要投资趋向于北京。她准备在朝阳区金盏乡投资数十亿元兴办大学城、医院,投身教育产业、医疗事业。继长安俱乐部之后,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集团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富华集团在京的固定资产已超过150亿元,已建成使用、已开工和准备开工的项目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陈丽华淡淡地一笑,“都是靠朋友帮忙。很多人都问我经商的诀窍。我说很简单——诚实、信用第一,真心实意地交朋友。”富华集团走到今天这般地步,陈丽华居功至伟,她虽然还是集团的董事长,但权杖已平稳地转度给了儿子赵勇,自己一门心思地用金钱、用心智,去沉淀、去“打磨”名贵的紫檀木。在地产领域赚得“超级利润”之后,陈丽华“出人意料”地迅速转身开始投资紫檀,尽管“投资紫檀,建博物馆,10年之内难有回报,但陈丽华始终心向往之,乐此不疲。”“子承母业”,年轻的赵勇接管了富华集团的一个地产项目,不声不响、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无论陈丽华、赵勇都不可能割舍地产主业,但是在富华集团二次创业的蓝图里,已经分外强化紫檀投资,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附庸风雅”的长线投资。

(2)追求财富回归转投——紫檀誓不言弃

人称陈丽华是“投资型的女企业家”,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显赫之后,花甲之年的陈丽华转而祭起了传统文化牌。在陈丽华女士看来,她生平最大的“投资”是对“活的国宝”——传统文化技艺的拯救。她说:“财富回归,这是一种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耗资2亿元建造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在京城正东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风格,恢弘气派。这座博物馆从建筑到馆内陈设的千件珍稀家具器物皆是陈丽华个人投资,全部产权亦尽在其个人名下,陈丽华女士坦言,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费钱”,单纯意义上的地产项目可以“钱生钱”,而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陈丽华并不指望这个博物馆能给她带来什么利润,也不奢望它赢利,她说:“亏损的博物馆不可能带来金钱上的回报,纯粹从经济上而言我的这个文化投资或许是不成功的,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博物馆所蕴涵的巨大潜在价值,寸檀寸金,馆里的藏品个个都是无价之宝,保守地估计那些紫檀家具至少值2亿美元。我现在是用地产上赚来的钱料理这个博物馆。人们都把财富和高科技相提并论,我倒以为我的这些宫廷工艺的紫檀丝毫不比外国的高科技逊色!”

陈丽华女士对紫檀的喜好近乎“痴狂”,她每年都要携重金远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并收集檀木基料。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行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热带毒蜂袭击,被铺天盖地的蜂群追赶,幸亏及时找到掩体才避过灾难。

在紫檀博物馆里人们看到了按1:5比例制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紫檀名贵难求世人皆知,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陈丽华女士采买紫檀曾八进缅甸金三角等地,每吨价钱十几万元,而一个角楼耗材400吨! 1999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那市长还向她授予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60岁的陈丽华没有住在儿子赵勇的长安俱乐部,也没有住在女儿赵莉的丽苑大厦,更没有为自己营造豪华别墅、公寓,她就住在紫檀博物馆里,和她的120名员工住在一起,和她魂牵梦萦的紫檀住在一起。此生此世,冥冥之中一切仿佛命中注定,陈丽华离不开紫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