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是这样的: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人事经理与这位领班会晤了四次。而每次都在尚未进入主题时,领班已经泣不成声了。也许他有演戏的天分,但是对这位人事经理已达到了绝佳的效果。每次经理都对公司说道:“如果必须开除他,你们自己去说吧,我办不到。”就这样,领班一直在那家公司做下去。
不单单如此,有些政治家也常常用眼泪来收买人心。日本国会有一次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中曾根首相为了征询田中角荣的意见和他会晤。在谈话中,田中前首相感叹地说;“我听孙子说,在学校同学们都讥笑他,所以不想上学了。我心里很难过,爷爷的错误竟要孙子来承担。”说罢,已是泪流满面。中曾根首相看了,不禁也热泪盈眶,并立刻告诉田中:“我们必须在政治与伦理间订立规范。”敏感人士认为,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泪蒙骗了。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动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达到。
在日本的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有一位田中派的候选人,由于田中形象的阴影使他处于不利的形势,但仍当选了。他之所以能当选就是因为采取了“我被沉重的田中事件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来”等低姿态,以流泪的神情来争取民众的同情,而他的夫人也立于街头,向来往的行人哭诉,因此获得了多数民众的同情票。
别吝啬你的眼泪,因为它也是一种武器,如能使用得当,这种武器照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办事效果。
7.用心措辞脱险法
有一则笑话,说有一口吃者与另一人共同装袋子。装完后,口吃者拢好袋子口,另一人用绳扎。这人将绳绕了两圈以后,用劲一勒,没想到将口吃者的手指拢在了里边,口吃者立刻忍耐不住,叫道“勒……”那人又用劲一勒,口吃者还叫“勒……”,那人不明就里,又狠狠地一用力,只听口吃者大叫一声“勒着手了。”
这虽是一则笑话,但很说明问题,即有些话如果不说完全,可能会成为另一种意思。
断章取义在说话办事中也很有用途。比如说错话,或者遇上了不讲理的人都可以用此法做紧急处理。
明朝时一位皇帝要解缙在他的一把外国进贡的扇子上题字。解缙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他一时疏忽,把诗中的“间”字漏了。他的冤家汉王朱煦发现后,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乘写题之机,有意扔字欺主,如此狂妄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
皇帝一看,果然如此,便大喝一声:“武士们将他带下,推出去斩了!”
人们都为他捏一把汗。这时,解缙接过扇子一看,却哈哈一笑,说:“圣上请息怒,听为臣的慢慢讲来。这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有一字之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而不是诗,当然没有‘间’字。”
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读你的《凉州词》。只要大家听了,都认为是你的作品,朕不但不问罪,而且还重重有赏,如其不然,立即斩首!”
解缙谢恩,立起身来,当众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巧用停顿,将一首诗改成了词,而且读得有声有色,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君臣赞不绝口。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保住了性命,领赏而去。这种语句停顿术就是断章取义,断章取义的方法很值得一用,因为它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语句的停顿来取得辩论的胜利。
有一次,周总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辩论。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说:“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对!牛弹琴!”周总理巧妙地将对方抛出的语句,中间略加停顿,拆成两句,返还给对方,言简意赅,给了对方有力的打击。周总理这里使用的就是语句停顿术。
另如:“同志”一词本是一般称呼,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是很走俏。被叫一声“同志”,“走资派”就“解放”了;“造反派”一被叫“同志”二字,就引为“战友”。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同志”二字受到最大的亵渎: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台上握手、台下伸腿的“同志”,上上下下层出不穷。
那时,四川有位老工人,路过成都熙春北路孙中山铜像下,想到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话,无限感慨地说:“只有孙中山是真同志呀!”
不料,这句话被路过的几个“造反派”听到了,不容分说,便把老工人扭送到“造反指挥部”,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总代表,你称赞他是‘真同志’,这不是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吗?后台是谁?快快交代。”
老工人见飞来横祸,倒也没慌张,从从容容地想出一句绝妙的答话:“我说孙中山像是‘真铜制’的,不是别的金属制的,有错吗?”一句话噎得“造反派”头头们无言以对。
抓理,并非一律都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如上例便是利用谐音关系。然而还有一种方法即将一句话做前后倒置,同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几遭挫折,连连失败。他打算请求皇上增援军队,于是就草拟了奏章,作为面奏时的“腹稿”,其中讲到战绩时,不得不承认“屡战屡败”。一位师爷看了这个提法后,马上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一幕”:一员大将面奏时,也曾讲到“屡战屡败”,因触怒龙颜而被贬谪。他不禁为主子捏了一把汗。但是,对皇上又不能谎报军情。于是他在“屡战屡败”前苦思良久,猝然灵机一动,将“战”与“败”两字调换一下位置,这样“屡战屡败”变成“屡败屡战”,从而使这句话的意思起了质的变化。“屡战屡败”表现为无能,“屡败屡战”却表现为无限英勇。次日,皇上听了曾国藩面奏“臣屡败屡战”一语后,果然龙颜大悦,认为他在失败面前斗志不灭、百折不挠,从此他福星高照,形象大好,连连得到皇上恩泽。
这位师爷为主子开脱罪责进行辩护,就是通过改变词序来达到目的的。要揭露这种诡辩,就必须准确把握某一语句的真正含义,而不要被对方似是而非的语句所迷惑。
1949年9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沈醉带领大批特务到昆明,突然间逮捕了万余名爱国人士。正在准备起义的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致电蒋介石,蒋介石回电说,“情有可原,罪无可逭。”卢汉接到电文后无计可施,后来他把电文给正在授命他起义、曾经与蔡锷将军举办云南讲武堂、曾是朱德的教师的根源先生看,根源先生巧妙地将电文变换一下,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终于帮助卢汉解决了问题,释放所有被捕人员,蒋介石知道后,也只好苦笑着说不出话来。原来蒋的意思是,虽然情有可原,但按他们的罪行不可饶恕,经过前后一调换,就变成了“虽他们罪行不可饶恕,但情有可原。”
又如,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47年)暮春的一天,公子哥儿周某因马术未精而伤人致死,遂被控下狱。其父周唯贤在讼师陆芝轩的伙同下,贿赂了县署代书诉状的小吏,将状词中的“驰马”改为“马驰”。驰马伤人,是指人乘马飞驰伤人,罪在人;马驰伤人则是把马脱缰而伤人,这属意外事故,周某不构成犯罪。昏聩的县令竟也如此上报。当时主持江苏省司法的按察使朱之榛,审阅了该县所呈“详文”后,觉内中有诈,便写了批文,指出详文中“马驰伤人”含义不清,诘问:“究竟马系厩中,脱缰而伤人乎?抑人乘马背,疾驰而伤人乎?”这样,滥用语序式诡辩便败露了。
说到说话炼词,且不说普通人应该认真地学,就是有名的文人墨客,倘不谨言慎行,也会闹出尴尬,折损形象。
苏东坡幼年时,天资非常聪明,由于读书特别多,书上的字没有不认识的,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在一片称叹声中,苏东坡有点飘飘然了。于是有一天,他在自己书房门前书上一联: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后,有的人捧场,更多的人则是不以为然,认为他太不谦虚,口出狂言,因而使他的形象降低了。有一位长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东坡“求教”,请苏东坡认一认他拿来的书。书上写的全是周朝史籀创制的字体,苏东坡一个也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只好向长者道歉。长者也没有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东坡这才感到自己门前的对联名不副实,马上将对联各填一字,上联是:读尽人间书好,下联是:识遍天下字难。这件事反面教育了苏东坡,最后终于使他成了有名的大文豪。
另外,还有一种以篡改为手段的方法,最典型的方法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智激周瑜一节。说诸葛亮为了联合抗曹,在劝说周瑜时,虚拟出“曹操征战江南,是为了得到二乔”之说,为了使周瑜深信不疑,还故意将曹植的《铜雀台赋》“连二桥于东西兮,如长空之。”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巧妙地将二乔即周瑜与孙策的夫人揽入其内。更何况曹操长子曹丕在破袁绍时就曾有将绍之儿妻甄氏纳为己妻之事,这怎能不一下子就激起周瑜的大怒,所以才在诸葛亮佯装惶恐之状后,坚定破曹信心。
总之,在说话办事中如能灵活掌握并运用此法,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