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过去叫“察木多”,藏语的意思就是水岔口,确切地说应该是“两河交汇”——澜沧江的两个源头扎曲、昂曲,正好在昌都汇合在一起,昌都城就筑在这两条河交汇处的洲头上,可不就是水岔口嘛。
昌都是藏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第一个战役就是昌都战役。昌都战役1950年10月6日打响,以解放军第18军为主力,经过大小20余次作战,一个月内便结束了战斗。1951年元旦,也就是昌都战役过后仅两个月,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它标志着昌都的彻底解放。
昌都是藏东的交通枢纽,川藏公路东经江达到四川,向南经八宿、波密到林芝。黑昌公路西经类乌齐、丁青到藏北,青康公路往北到青海囊谦、玉树,滇藏公路向南经左贡、芒康到云南,可以说四通八达。而且邦达机场在附近,主要就是为藏东服务的。
昌都也是康巴人的大本营之一。康巴人就是生活在康区的藏族人。过去藏区大致分为四部分,前藏叫“卫”,以拉萨为中心;后藏叫“藏”,以日喀则为中心;今青海、甘肃一带藏区叫“安多”;藏东的昌都、青海的玉树、果洛和四川、云南藏区叫“康”。由于康区多高山大川,森林茂密,草场广阔,生活在这里的康巴汉子性格豪放,长相英武,体格健硕,勇猛善战。又由于茶马古道贯穿康区,康巴人有经商的天赋,大商家层出不穷,帮达仓就是代表。
昌都还是藏东的文化中心。过去藏区文化的代表是寺庙,昌都的寺庙尤其多,解放前号称有寺庙759座.藏传佛教各大教派都有寺庙在昌都。“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昌都恢复了五百多座寺庙,有僧人26000多人。
昌都镇背靠巍巍高山,前临滔滔江水。整个城市被扎曲和昂曲两条河分成云南坝、四川坝和马草坝三个部分,河上有桥,把三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昌都像一座山城,建筑依山势而起,远望重重叠叠,蔚为壮观。
近年来,昌都成为西藏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天津市援藏对口昌都,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天津援建了一个广场,广场正对着澜沧江,气势恢宏,因此叫“天津澜沧江广场”。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有一条“昌庆街”,现在建设成古色古香的仿古街道。从一块立于街道口的石碑中,可知建这条街花了大功夫,它由北大的专家设计,内地的单位建设。建成不久,便被联合国授予了“人居奖”。
昌都这块风水宝地,自然引来四方商客,在老城的几条街道上,形成了很有味道的市场。店铺里挂着氆氇、藏袍,还有藏刀、酥油灯等民族特需品,这是比较固定的坐商。流动商贩就多了,林区的在地上放一块卡垫,摆上多种药材,像灵芝、藏红花、兽骨、熊掌之类,甚至有豹皮。小贩支起货摊,卖印度香、玛瑙项链、哈达等,还有瓜果蔬菜摊、卖茶叶的、卖肉的……应有尽有。市场里拥来挤去着不同民族、不同省籍的人,时而走过打扮入时的小伙姑娘。除了操着藏语外,完全同内地县城的市井生活画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