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金口财
18315400000030

第30章 圆场:化解别人和自己的尴尬(1)

潮涨七里三分,潮落五里三分

当人们因固执己见而争执不休时,造成僵持局面难以缓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双方的观点本身,而是彼此的争胜情绪和较劲心理。事实上,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本身常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角度的转移,不同乃至对立的观点都有可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在打圆场时可以抓住这一点,帮助争执双方灵活地分析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彼此观点的相对性和兼容性,进而停止无谓的争执。

清末名士陈树屏善于用几句话解开人们的纠纷,人称他“片语解纷”。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县的时候,清朝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不太合得来。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客里有个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就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持不下,不肯丢自己面子认错。

陈树屏知道他们明明是借题发挥,狗扯羊皮说不清楚的。他心里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使宴会煞风景,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恭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两人本来都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于是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停止了潮涨潮落之“争”。

张、谭两人因江面宽窄而争执不休,致使宴会大煞风景,其实根本上是两人的较劲心理在作怪。为了不使众人扫兴,主人陈树屏抓住“江面宽窄”这一焦点,指出它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只要时令一变,两人的答案就都有可能正确。经过这一处理,原来看起来二者必居其一的僵硬问题变得灵活了。张、谭两人都没有说错。既然如此,两人也就顺台阶而下,停止了无谓的争执。

制造幽默的气氛

在现实生活中,过于严肃和枯燥的东西往往不易为人所接受,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把它变得灵活些、有趣些。在交际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搞得交际的双方都很尴尬,甚至阻碍了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幽默的解说将其诙谐化,利用它把原来被它搞僵的场面激活,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推进。

20世纪50年代一次中国的国宴中,外宾见了盘肉汤菜中的笋片的样子是法西斯纳粹的标志的形状,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询问周总理。周总理一看,发现是民族图案“万”翻滚后形成的,便解释说:“这不是法西斯标志,是中国传统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齐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听了这机智巧妙的解说,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友好热烈,这道汤菜很快被吃了个精光。

在这一外事交际活动中,中国传统图案“万”字符由于与法西斯的标志相似,结果制造了尴尬局面,这一事件当然令宾主都感到不悦。然而,机智过人的周总理使用了“将严肃问题诙谐化”的交际技巧,在对“万”字符进行解说之后,号召大家吃掉“法西斯”,结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气氛活跃起来,宾主双方的尴尬与疑虑烟消云散。

强调事件的合理性

人们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或有辱身份的举动,而旁人又往往不便于直接指出这种举动的不合理性,于是进一步导致了整个局面的尴尬或僵持。在此情形下,最为行之有效的打圆场方法莫过于找一个视角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据来证明对方举动在此时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个人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面也得以继续下去了。

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员及其丈夫举办一次敬老宴会,请文化艺术界许多著名前辈参加。90多岁的老画家由他的看护陪同前来。老人坐下后,就拉着一个年轻女演员的手目不转睛地看。过了一会儿,老人的看护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做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说完,脸都气红了,弄得大家很尴尬,此时这位演员笑着对老人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

在这个例子里,年轻的女演员恰当地使用了“强调事件合理性”的打圆场技巧。在有许多文化界老前辈参加的宴会上,90多岁的老画家拉着女演员的手目不转睛地看,这确实是有悖常理的举动。考虑到老画家的地位和自尊问题,女演员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态度,而是以“自己是演员”为依据,证明老画家看自己是正当而合理的,给老人铺了一个舒服的台阶。老人顺利摆脱了尴尬,宴会就可以正常进行下去了。

向好处发挥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往往会让当事者遭遇尴尬、不快或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轻则烦恼伤心,重则结下疙瘩,有的甚至在心中一生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云。这时如果利用突发事件及事物与语言间的关系进行机智巧妙的阐释,就会使当事者转忧为喜。

1. 火烧衣服——幸福无边

一个周日,某豪华酒店正为一对青年举办结婚典礼。彩灯高悬,宾朋满座,新娘新郎在爆竹声中相依相偎缓缓而来。不料,一团火星溅到新娘的衣服上,顿时蹿出了火苗。幸亏有人眼疾手快,上去将火捏灭。尽管只烧了条衣边,但新娘还是很难过的,她觉得新婚燕尔就把衣服烧破了有些不吉利。在场的人都有憾意,却不知说什么好。还是一位老者见识多,他站到新娘面前说:“恭喜你!新娘的衣服边没了是个好兆头,它将预示你们这对新人将来一定恩爱美满,幸(新)福(服)无边!”老者一句话,利用“新”、“服”与“幸”、“福”的谐音关系,巧妙地转换成另一种吉祥的祝福,化腐朽为神奇,说得众人都乐了,新娘也便转忧为喜了。

2. 16444——多拉发发发

前几年,当社会上“8”字身价一涨再涨时,有家个体户的汽车却摊上个16444的号码。亲戚朋友都说这个数字太不吉利——一路死死死。车主也因此郁郁不乐。可是,邻居的一位中学生却说:“大爷,你这号码很好,因为在音乐简谱中,它们是:多拉发发发。只要你‘多拉’货,就一定能‘发’财。”车主一听,非常高兴,硬是要送那中学生80元钱,奖他的好口才,谢他的巧祝福。从此之后,车主再也不嫌那个号码了。

此例中,聪明的中学生没有按照阿拉伯数字来解释,而是将之转换成音乐简谱中的谐音,这么一转换,就将十分不吉利的几个数字“变”成了祝福语。真是一语解忧!

3. 酒杯筷子被碰掉地——悲去喜来,处处快乐

一年春节,王成和几个朋友一道去看望一个刚刚病愈的朋友。在即将要吃饭时,女主人端来一个盘子,里面是一套酒杯和一把筷子。不巧,背着身给客人点烟的男主人一转身把盘子碰翻了,噼里啪啦,酒杯全碎了,筷子也撒了满地。男女主人都很尴尬,一边收拾一边埋怨,火气都很足。客人也不知所措。这时,王成急中生智,一边帮着拾筷子,一边说:“哎,哥们儿,你家从此要交好运了,这么多酒杯打碎了,筷子撒得满地都是,这叫悲(杯)去喜来,处处快乐(筷落)!”“好!”其他几个朋友都帮着打圆场,两位主人也立刻化忧为喜了。

此例中,王成由酒杯之“杯”想到悲痛之“悲”,由筷子落下想到“快乐”,真是自然天成,不露痕迹。

4. 纱门装潢——大发横财

一天,李成去同事家里商量一件事,正好同事家里有个木工在装纱门。一不留神,木工将印有花鸟图案的纱门装潢了。主人发现后有些不乐意,木工也很歉疚。见此情景,李成逗了一句:“老兄,你这纱门装得妙趣横生。把材料用横了——看来主人家是要大发横财了。”主人听后,连说:“托福!托福!”木工也来了一句:“经这位先生一说,我这纱门装得横竖都好。”

上例中,将纱门装潢,本是一件错事,但经李成这么一解释,竟变成要“大发横财”的预兆,主人听了岂能不心花怒放?

5. 水瓶打破——达到新水平

有一年教师节,某乡一百多名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欢聚一堂,庆祝自己的节日。参加这次聚会的还有县教委和乡政府的有关领导。当校长陪同各位领导来到会场时,一名热情的学生提来一瓶开水,很有礼貌地给他们一一倒上水。快到刘书记面前时,刘书记站起来说:“让我来。”说罢就从那同学手里接过水瓶。由于没拿稳,水瓶掉在地上,“呯”的一声把会前的喧闹驱散了,全场一下寂静起来,大家都把视线投向刘书记,刘书记非常尴尬。大会主持人对此情景也颇感意外,飞快地考虑着对策,一分钟后他就凑上前去对着麦克风说道:“老师们,看到了吧?这是在证明我乡的教育在刘书记的领导下打破了一个旧水瓶(平),也预示着我们很快将达到一个新水瓶(平)。”听到这儿,大家轰地笑起来,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那尴尬的气氛一下子被冲得无影无踪。

身居要职的刘书记当着一百多名老师和领导的面,失手打碎了水瓶,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损颜面的事情。主持人急中生智,利用谐音,把“水瓶”说成“水平”,称赞刘书记带领教育界突破了原有的旧“水平”,使他能够从容体面地下台,从而成功地维持了会场热烈的气氛。

从以上五例不难看出,利用汉字的谐音与事物、事件的关系进行巧妙机智的转换,实在是打圆场辞令中的“看家本领”。

向好处联想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如果细心体味、挖掘与联想,总能找到内在的联系。打圆场者就是根据事物、事件同语言之间的意义上的关系进行巧妙、积极的推衍联想、生发,从而将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出一种吉祥、快乐、令人高兴的解释,使对方从烦恼与不快中解脱出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从表面看是辞令,其实更本质的东西是打圆场者的思维与智慧。

1. 桌上三颗钉子——考试板上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