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11月19日公墓举行落成典礼,美国总统林肯应邀到会演讲。这对林肯来说,有很大难度,因为这次仪式的主讲人是美国前国务卿埃弗雷特,林肯只是由于总统的身份,才被邀请在埃弗雷德之后“随便讲几句适当的话”。埃弗雷特当时不仅是个著名的政治家,而且当时被公认为美国最有演说能力的人,尤其擅长在纪念仪式上演讲。在这个典礼上,他那达两个小时的演讲,确实精彩。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讲才能和听众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并最终赢得他们呢?林肯决定以简洁取胜。结果林肯大获成功。尽管他的演讲仅有10句话,从上台到下台不过两分钟,可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林肯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在场一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轰动了全国。当时的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毫无瑕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就是埃弗雷特本人第二天也写信给林肯道:“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了你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你只用了两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后来,林肯这次出色的演讲的手稿被收藏到图书馆,演讲词被铸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学,作为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生前做过多次演讲,下面的《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是他诸多演讲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因为你们的成就,使天空也变成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当你们从宁静海对我们说话时,我们感到要加倍努力,使地球上也获得和平与宁静。
“在人类历史上这个最珍贵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为一体,他们对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他们也与我们共同祈祷,祈望你们平安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7月21日,乘坐该飞船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首次登陆。尼克松的这篇演讲,就是通过电视向他们发表的。但全篇只有百余字,极其简短。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
“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上述这些演讲大师们驾驭语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同时,这也说明了简洁精练在言语交际中的举足轻重。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演讲要想得到较佳的效果,语言必须简洁、精练,要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而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
如何塑造良好的演讲形象
演讲者的形象是演讲者思想道德、情操学识及个性的外在体现,是演讲者的仪表、举止、礼貌、表情、谈吐的综合反映。演讲者一经上场,就会把自己的形象诉诸听众的视觉,直接影响听众的评价和审美。
因此,聪明的演讲者从上台到下台,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人以完美的印象。
1.走进会场
在一般的演讲场合,走进会场时要面带微笑,不论听众是否在注意你;如果是重要的演讲者或被请的,往往由大会主持者陪同,则更要雍容大度,谦和诚挚,用眼神和微笑与听众交流,步履稳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2.就座前后
演讲时如需提前上台就座,演讲者将和大会主席或陪同人员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讲者应先以尊敬的态度主动请对方入座,对方也会礼貌地恳请演讲者坐,这时方可坐下。坐下后不要前探后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3.介绍之后
主持人或大会主席介绍之后,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并向主席点头致意,并要由衷地从面部、眼神表示出谦虚之意和感激之情。
4.登上讲台
演讲者向主席点头致谢后,稳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此时应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也可面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讲者。
5.演讲开始
演讲开始前,先以友好、诚恳、恭敬的态度向听众敬个礼,以表示对听众的致意。然后不要急于开口,暂停几秒钟,以亲切、尊敬的眼光遍视一下听众,表示光顾和招呼的意思,这能起到组织听众、安定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深吸一口气,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心率过速。
6.站姿
若会场未设演讲台,演讲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间为合适,这可以统观全场,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围听众的情绪,使处在不同的位置的听众都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讲者的表演。另外,站位也要考虑光线,要让光线照在脸上,使听众者看到演讲者的真实表情,但必须合适,不能刺激演讲者,使他看不到听众。
至于站法,没有固定模式,但要保证演讲者的表演。较好的有两种。
一是前进式站法。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足成45°角,身躯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
一是自然式站法。即两足平行,相距与肩等宽,给人一种注意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
7.走下讲台
演讲完毕,应说句“谢谢大家,再见”,接着向听众敬礼致意,向大会主席致意,然后走回原座。坐下后,如果大会主席和听众以掌声向演讲者表示感谢,则应立即起立,面向听众致礼,以表示回谢。
8.走出会场
大会主席陪同演讲者往外走的时候,听众常常出于礼节鼓掌欢送。这时演讲者更应谦虚,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谢,直到走出会场。
如何确定演讲中的重音
我们在演讲中,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对所讲内容的印象,显示演讲的感人力量,常常必须在演讲中重读某些词句。通过重读,使演讲听起来音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从而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在演讲语句中,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我们要稍稍加重某些词句的读音,这就是重音。重音和非重音在一个语段中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非重音,也没有绝对的重音。重音与非重音在一个语段中的音调总的说来是一致的,它绝不是要特意突出什么,也并非要高声地重重地读。重音的确定,对于演讲来说十分重要。确定重音必须联系演讲的中心思想,考察一定词句在演讲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地识别重音,正确地读出重音,是提高演讲效果的重要一环。一般说来,重音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凡属具有对应关系的,表示比较的词语,要读作重音。如以下两段演讲稿中加点的词语就应重读。
①用闪光的团徽盖住讨厌的师范二字,这一举两得之发明,恐怕连发明大王爱迪生也不得不叹为观止吧!
②粮油总公司和粮苑宾馆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基础,得天时地利人和之精髓,吸春花秋穗夏露之灵气,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大力发展生产、购销、储运、加工一条龙服务体系。
(2)凡句子中列举的同类词语,或排比句中表示排比标志的词语,该重读。如下面三例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爱我们的蓝色,它是大海的韵律,它是天空的广阔,它是和平的徽号,它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②这是清高,是奉献,还是书呆子气,任其议论好了。我们自我意识很好,我们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的哺育,对得起社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心地坦然,光明磊落。
③让我们以真诚的心,不屈的意志,聪明的智慧,在父老前辈面前,在弟弟妹妹面前,在子孙后代面前,塑造起一座崭新的、巍峨的丰碑吧!
(3)文章中起照应、重复作用的词语,要重读。例如《演讲与口才》1988年第9期《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一文中的分数一词要重读:
“分数,你牵动着多少家长的心;分数,你困扰着多少教师的日夜;分数,你操纵着多少教师的悲欢;分数,你制造着多少人间的悲剧……”
(4)演讲重音的确定还要根据作者说话的着眼点和表达感情的重点而定。某些词语很普通,但如果是演讲的着眼点,又切合表达感情的需要,就需要重读。例如《演讲与口才》1988年第9期所载《我为什么财迷心窍?》中的一段:
“现在,我可以向领导、向父老乡亲,向那些不曾受到我的分文优惠的顾客们公开我敛财的秘密:四年来,我已有七万九千元的存款,这是当了21年民办教师、九年正式教师和村小代理负责人的我30年总收入的四倍还要多的财富。”
这段演讲中,为强调捐资办学前聚资之艰难,自然加点的词语是演讲者意欲强调之处,应当读重音。
以上这些例子,仅是重音确定的几种常见情况。重音确定后,可稍重地读这些词句,也可采用语句的停顿和音调的长短来读出重音。
因此,我们在演讲时,要努力深入角色,尽力投入到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之中,按照感情表达的重点,恰如其分地强调某些词句,来加强表达效果。
当然,在演讲中,重音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演讲中重音也不可确定太多,多了则轻重音显得不明显,反而会影响表达的效果。
怎样升华演讲的主题
演讲的主题是体现演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的重要依据,从而使演讲具有深刻感人的艺术魅力。但是,演讲的主题又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和现象的罗列以及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正确的做法是在运用典型充分的材料表达演讲主题时,及时对材料的本质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延伸,并通过富于理性色彩的语言点拨、渲染,激起听众的心理共鸣,将听众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演讲的主题得以升华。在演讲实践中,一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技巧来升华演讲的主题。
1.由点及面的扩展
演讲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一次亲身经历、一个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写,甚至人物的片言只语等等,这些虽是个别的却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为升华演讲主题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就是由点及面地扩展演讲主题的技巧。
例如,傅缨的演讲《铭记国耻,把握今天》中的一段话:
“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群中。
“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正是他们,才使得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并使那音量越来越大,那旋律越来越强!”
演讲者以吉鸿昌的爱国行为为基点,然后高屋建瓴,联想到千千万万个爱国者的精神,用“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和“正是他们”的提示语,通过三层铺排推进,概括出一代代爱国者的崇高情怀,使单一的事例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得到扩展、升华。演讲时就能燃起听众爱国的情感之火,产生一定的感召力。
2.由表及里的深化
有些蕴涵着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不经点破,听众也许理解不透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一旦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这种由外表行动或客观存在事实的叙述,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深层含义的表达方法,就是由表及里深化升华主题的技巧。
例如,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道:
“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升华了演讲的主题,唤起了听众强烈的爱国之心。
3.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讲中,有时也可以以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现象为触发点和媒介来加以引申,联系到另一类相关事物和事理,以此来升华演讲的主题。这种由此及彼引申的升华主题的技巧,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还可以创设充满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围。
4.由陈及新的点化
在演讲中,套用仿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进行由陈及新的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的升华主题的技巧。
例如,在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演讲比赛上,一位演讲者讲述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内容,最后他是这样升华主题的:
“……有一位老知识分子病重期间叮嘱自己的子女:‘祖国完成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句话比陆游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内涵。它代表着多少老知识分子的心愿,代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愿啊!同志们,朋友们,我们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这一天一定能到来!”
在这里,演讲者对这则典型材料中改过的陆游名句进行了由陈及新的点化,赋予其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把演讲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
5.由境及情的交融
在演讲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渲染,创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境况,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升华演讲主题的效果。
例如,胡云龙的演讲《我们的后代喝什么》中的一段话:
“德国的亨格尔小姐与同伴来到神往已久的长江三峡游览。一路上,她俩饱览了长江两岸醉人的风光,也深深领略了‘中国人’肆意破坏环境的无情。在中国游客眼中,长江竟然无异于一个天然的废物场,滚滚东流的长江‘毫无怨言’地包揽了中国游客抛弃的一切:果皮、废纸、饭盒、塑料……作为外国游客,她俩怎么也不忍心这样做,在无法找到垃圾桶的情况下,她俩只好将旅程中的废弃物用塑料袋一一装好,下船前彬彬有礼地请乘务员代为处理。不料,乘务员竟嗤之以鼻,毫不犹豫地把垃圾袋投入长江的怀抱。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一句:《长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能够挽起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它一次次无情摧残的重压吗?
“……水对我们人类有恩有情,我们决不能做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蠢事,也不能将我们自己酿成的苦酒逼着我们的后代喝下去,更不能做出杀鸡取卵、贻害子孙的傻事。这是责任!”
在这里演讲者通过外国游客在长江三峡的见闻和遭遇,形象地渲染出国人环保意识差的生活图景,由此抒发感慨,引发议论,做到了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很好地升华了演讲的主题。
6.由抑及扬的反衬
演讲中的高潮常常是升华主题的关键之处,而恰当地运用由抑及扬的反衬技巧,能使集中于高潮的情与理的表现更有效果,从而使演讲的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卢国华的演讲《愿君敢为天下先》的高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