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1831400000071

第71章 求同存异,与领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1)

与领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人与人合作时常会出现问题,无论你不喜欢上司的原因是因为没获升迁或加薪,还是不被信任,辞职不干都是最下下之策,除非情况已无可挽救。

本来不喜欢某人你可以与他疏远,但与上司之间若缺乏沟通,结果双方只会愈来愈不信任。不妨多用电话或邮件与上司联络,既可保持距离,减少火药味,又可拉近合作的关系。谨记:“我应做些什么?有些什么要做?”如果你能够持续令工作顺利、情绪稳定,那么除了上司,还会有更高层人士会晓得你的工作能力。

即使你与上司互相不欣赏,但处处表示你对他的支持,多少可以得到上司对你的尊重。多考虑以下的问题:上司最需要什么资料?怎样可以帮助他?你以往犯过什么错,将来可以避免吗?这些对你必有裨益。

适应不同上司的工作方式,亦是你必须懂得的技巧。如何去适应?一点儿也不困难,只要本着诚意去与对方接触,摒弃一切主观看法或者其他同事的偏见即可。

当上司向你委以任务时,请先清楚了解对方的真意,再衡量做法,以免因误会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进行的方式,以不抗拒对方的意愿,又切合自己的要求为重,那么双方才会合作愉快。

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你的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正如培根所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彼此的信任。如果我们知道别人是在背后称赞我们,我们就倾向于加倍地喜欢他,因为这更清楚地表明他也是真心喜欢我们的。而如果我们知道别人在背后批评自己,就会对他十分反感,因为我们发觉他内心是反感我们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人所能给别人的最好印象是他喜欢我们。这是最大的报答,任何人都喜欢那些给自己这种印象的人。相悦作用在于相互间的报答。

很少有哪一个领导不喜欢被下属恭维,这是由领导强烈的自我价值肯定的愿望所决定的。那么,当领导向我们提出我们不好承担的某些工作要求时,我们可以把这些要求归入到领导所独具的能力范畴之内,在赞美领导业绩和能力的同时暗示此类工作只能由领导亲自完成,作为下属无权或无资格参与其中,否则只会把事情搞糟。

明朝建国后的某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殿上想,江南之地已归为己有,便命画工将江南山川画于殿壁上。画工答道:“臣未遍迹山川,且才识浅薄,不敢奉诏。”

皇上勃然大怒:“小奴才,胆敢违旨抗命,你可知罪?”于是立刻命令刀斧手欲将画工推出去斩首。此时画工急中生智道:“陛下息怒。您遍历九州,见多识广,而且是您的江山,您了如指掌,劳陛下先画个轮廓。”皇上一听,果然转怒为喜,挥笔画了一个轮廓,让画工开始润色。画工又说:“陛下江山已定,岂可动摇。”这话说得皇上心头大喜,不但免去画工死罪,且赏他银两300。

但是,并不是所有向领导表示好感的人都能得到领导的喜欢,相悦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制。爱听好话,不大爱听逆耳之言,是一般人的一大弱点,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上“甜言蜜语”的当。因此,一些有头脑的人,在别人的友好表示面前常常要尽可能地进行冷静分析和细细揣度。一位哲学家分析道:假如称颂你的人只是一个平庸的献媚者,那么他对你说的就不过是他常常对任何人说的一番套话。如果向他表示好感的人是这样一个“平庸的献媚者”,那么,对方很可能就不会喜欢他;相反,还会对他反感,产生戒备心理,避而远之。

因此,就一般心理活动而言,人们并非总是喜欢别人的称赞的。那么,如何让赞扬收到好的效果呢?

首先,要知道人们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称赞,从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是自己应该保持的优点,哪些是自己需要克服的缺点。

其次,人们也并非是受到别人的称赞越多就必定越喜欢对方。当听到某人的千篇一律的赞扬话时,尽管知道对方是真诚的,但时间一久,听得太多,也就不感到荣耀了,而这时,如果经常批评自己的人开始赞扬自己,就会十分重视这种赞扬的价值。心理学家认为,这里存在着一种“得失效应”。这是指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

老生常谈的赞扬话不能使其增值就只能贬值了。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颇有意义的结论:当领导处境不利,缺乏自信,或不为他人所接纳和赞许的情况下,他最需要的是肯定性的评价和支持。这时下属那恰当的“鼓励性称赞”就恰如“雪中送炭”。而当一个人在得到众口交赞的情况下,多一个人的“锦上添花”未必会使他感到喜欢。

春秋时期有一个故事:赵简子有个臣下叫周舍,他表示“愿为愕愕之臣”,每天记下赵简子的过失。赵简子发现在众多只会奉承拍马的臣下当中竟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直士”,非常喜爱,以后出入都与他在一块儿。后来,周舍死了,赵简子像丧子那样悲恸,他还明确地对众大臣说:“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愕愕。”意思是说,“那么多人的唯唯诺诺,不如周舍这样的直士的批评让我惊愕。”由此可见,诚恳的批评常比廉价的赞扬更让人喜爱,这样的下属往往更能让领导倾心喜欢。

与上司好好相处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简言之,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在公司的地位。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永远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之上,问问自己有什么利于公司的长处,尽量在那方面大大发挥,不要卷入是非圈子里。

其次,无论何时何地帮助上司解决疑难,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

再有,在适当的时机,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情。

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又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头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过来插话道:“曾师是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而去。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这位后生正是抓住了曾国藩自以为“仁德”这一点,投其所好地进行了赞美,结果“飞来横福”。由此可见,只要赞得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最后更要记住:讨人喜欢和受人信赖的人,基本上不是那种以我为核心,想问题和做事情都从“我”字出发的人。

以我为核心,只会与人疏远。那是因为,以我为核心的人,缺乏站在他人立场上进行思考的能力。

做领导的工作伙伴

一个高绩效的助手,应该与领导保持着工作伙伴的关系。做领导的工作伙伴,与同等级的工作伙伴一样,都具有共同利益,朝着共同的一个目标努力,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但是,因为领导是上级,与上级的伙伴关系又有所不同,虽然是目标一致,但必须要时刻注意到领导的地位,无论是在谈及工作,还是提出建议等方面,都应该顾及到领导的威严,否则,一个再高明的助手,如果不注意这些,与领导的关系就会很僵,这样的话就再没有工作伙伴关系而言了,有可能还会因此被领导辞退。

因此,一个精明的助手,在工作起来保持着与领导的伙伴关系,但又必须时刻牢记领导与自己上下属的关系,领导是主导地位,而自己是辅佐领导达到目标的,是次要地位。因此要知道作为下属,应该去处理哪些具有辅助性质的工作。但是做这些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及时向领导报告。报告时,采用简洁的语言,使领导能够一听就明白,这样能够节省领导的时间,使其集中精力处理公司更重要的事情。

在处理事情时,尽量要做到先向领导报告,这样的话才能使领导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受到了尊重,否则,一件小事,即便你处理得比较得体,但没有请示上级,自己去办了的话,那也会让领导感觉不快,你因此也会受到责难的。

李梅爱好写作,在写作领域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出版的作品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有个杂志社找到李梅,要给她做一期专访,介绍她成功的历程,李梅答应了。那个杂志社的主编去做的专访,采访过后,专访很快就被刊出了。

杂志社把有专访李梅的那期杂志送给了李梅一本,李梅看后,感觉无论是语言方面,还是图片与编排,都很讲究,同时把握得也都恰到好处,李梅很是喜欢,她想自己留下一本,然后再向杂志社要一本送给一个好朋友。

于是,李梅就给采访自己的那家杂志社打电话,当时主编不在,是主编的助手接的电话。李梅就对助手说:“你们专访写得很好,杂志办得也很漂亮,我想再要一本这一期的杂志,把它送给我的朋友,请你转告主编一下。”

这个助手知道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梅时,很高兴地说:“您再要一本这一期的杂志啊?没有任何问题,什么时间来杂志社拿都可以。”那位助手小姐爽快地回答说。

李梅立即派了个人到杂志社,那个人还没有回来,李梅就接到了主编打来的电话。他说:“李小姐,真是对不起!您打电话的时候我刚好出去了,我见到您派来取杂志的那个人了,您要一本,我给了他两本,以便您所需时好用。同时,只要以后您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到杂志社来要。”

李梅一听主编如此热情,于是赶快答道:“谢谢你了主编,你们专访做得非常好,我很感谢。”那个主编说:“没有什么,我们还应该谢谢您呢。”停了一会,主编又说:“能告诉我您第一次打电话时是哪一位接的电话吗?”

李梅一听,不禁愣了一下,她有些莫名其妙地问道:“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那位主编接过话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您打电话来要五本杂志也不成问题,我只是想对员工们作一次工作伦理上的考察。”

李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说:“接电话的那个人没有告诉我名字,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哪一个。”虽然李梅没说出是哪个助手接的电话,但是主编挂了电话后还是查了出来,他毫不犹豫地把那位工作能力很不错的助手处分了。

主编之所以因为这样一件小事把助手给处分了,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这个专访是由主编去采访的,并且要杂志的人也是找主编要的,助手只有告知的权力,而不能越级进行擅自做主。助手这样去做,把主编的威严就搁在了一边。

其次,给别人面子,让别人感激,应该是领导去做的事情,是领导应该获得的殊荣,而这一次却让助手占先了。

再次,杂志由一个助手去随便答应送给别人,杂志的价值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好像杂志社里的所有的人,都可以随便送给别人杂志似的,贬低了杂志应有的价值。

其实这位助手受处分,也不能全怪主编。领导就是领导,虽然做事情时是工作伙伴关系,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助手应该请示上级之后才能作出决定,毕竟决定权在领导。并且,每一个助手都要记住,凡是有利于领导脸面增光的事情,都要时刻把领导放在第一位,这样领导的威严得到了尊重,才不会责怪作为下属的助手。

做领导的工作伙伴还要记住,领导交代给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地保质保量完成。如果领导决策有什么失误,而积极主动的你有什么想法,都只能以建议的方式向领导提起,这样的话,领导一般都会慎重考虑的,如果考虑后还不接受你建议的话,你就只能按照领导的吩咐去做了,不要擅自决定如何去做,即便你做的是正确的,领导不仅不会领情,还会处罚你。

做领导的工作伙伴,主要是在积极工作方面,在利益认同方面,不要是与领导平起平坐,擅自做主,越级处理事情等方面。

领导任何时候都是领导,在何时何地,都要站在领导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切身去感受领导的心理,顾及到领导的颜面,这样的助手作为领导的工作伙伴,才能使领导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双方联合起来才能使团队获得更大的利益。

不与领导意见相左

所谓的与领导意见相左,是指那些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又坚持固执的人,这样的人不是让领导吸收自己建议中的合理部分,而是认为自己的建议全对,领导就应该全面接受,并且不会去仔细考虑领导决策中的合理成分,提建议时也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概念。这样的助手,经常与领导唱反调,这样的结果,只能使领导对其反感,而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虽然有些才华,却不能被领导采纳,得不到重用。

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他肯定有自己突出的方面,一般都会比下属认识全面,观点独到,但领导也是平凡人,会有看问题不全面,决策偏颇的时候,这时的下属,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的人,可能看出领导决策中有不全面的地方,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负责任的下属就会向领导提出来。这不是与领导意见相左,而是诚恳地提供自己的建议与看法,以供领导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一般来说,下属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应该什么事情都听从领导的安排,不与领导意见相左,这是以前作为下属的旧观点,那时候下属的工作也就是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让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而现在的领导,需要的是那些有自己想法的下属,只有这样的下属,才可以帮助领导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才能使公司更好地运转。因此,现在的领导允许下属给自己多提供建议和信息,鼓励下属提供不同的观点与思路,使自己有更宽的眼界,作出更加准确无误的决定。

与领导看法不同,向领导提不同的建议,这不是与领导意见相左,是供领导进行充分选择,全面考虑,然后还是领导自己拿主意,作决定。这样的下属在领导的眼里,是一个高绩效的下属,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下属。

要成为这样的下属,在向领导陈述自己观点以前,首先是很谦虚地聆听领导决策的内容,对领导的讲述,如果自己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领导提出来;在领导讲到自己比较认可之处,点头称赞,并且说出这样做的好处,表现出自己与领导在此处观点的认同。

在听完领导决策的所有内容后,仔细想一下自己所提的建议,是不是有些地方合理,用请教的方式提出来,让领导对其加以分析,这样让领导接纳自己建议的方式领导喜欢,他会很乐意地认真听你把建议讲完,并且会真正考虑你提的建议的价值,然后把合理的部分融入自己的决策中。这样,领导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你建议的精华。

赵鑫是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孩,在学校学的是广告专业。毕业后,她找了一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在那里当公司领导的助手。赵鑫在学校成绩不错,自己对广告这一块也很爱好,经常有新点子、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