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1831400000049

第49章 自动自发,踊跃争先才能在领导眼中出位(1)

积极主动,才能脱颖而出

《把信送给加西亚》所讲述的是在19世纪的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中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罗文,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推诿和借口,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

不幸的是,我们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罗文?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想做某事的理由,这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堂皇。有多少人把时间浪费在寻找理由上,而没有主动地去完成任务?

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要等到老板督促和提醒你时再行动。主动做事不仅会让你超越别人,还会让你百倍地发挥自身潜力,超越自我。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文的作者写道: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如果只有老板在身边时或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才会卖力工作,这样的员工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阿尔伯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因为一种小小的品质,那就是主动。”

恰巧,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过:“有两种人不会成功:一种是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第二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事的人,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

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伦敦的《泰晤士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经营,连年赔钱。当时小约翰·沃尔特只有27岁,他请求父亲让他全面掌管这份报纸。尽管顾虑重重,父亲还是答应了。

这位年轻的编辑开始重新调整报纸的模式,引进了新的办报理念。之前,这家报纸从来没有尝试引导公众舆论,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没有个性。这位大胆的年轻编辑接手后便大刀阔斧地向一切谬误开战,即使是政府的腐败行为,也公然进行批评。过去的公众风俗、印刷信息和政府公告等栏目一律取消。为此,父亲特别沮丧。他坚信,他的儿子不仅会毁了报纸,也会毁了他自己。但没有谁能说服小约翰·沃尔特改变方向,他要给世界提供一份有分量、有特色、有独立性的报纸。结果,新的生命、新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注入了这份本不显眼的报纸。

一个有思想、有干劲、有毅力的人在为《泰晤士报》掌舵,在大家无法找到出路时,他开创出了一条路。在那些新增栏目中,外国的消息被介绍进来。这些消息在以政府机关发布的公告形式出现的前几天,总是先在《泰晤士报》上出现。其他对政府不利的外国文章也率先被介绍了进来。

这位富有攻击性的编辑却惹恼了政府,他的所有外国邮件在国外就被截留,甚至政府只允许官方记者对国外信息进行报道。可是,没有什么能让这位年轻人的坚定精神有一丝的减退。他以高额的费用,雇了一个专门的邮递员。所有横在他道路前的障碍,一切来自政府的阻挠,都使他更加坚决地走向成功。在《泰晤士报》的面前,潜藏着进取的干劲和顽强的精神。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的发展。而最终它也的确成了一份在世界上极有分量的报纸。

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积极努力地改变现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泰晤士报》从原先一张无足轻重的报纸变成了现在世界著名的报纸,可以说是和小约翰的改革和不气馁的精神息息相关的。

约翰森刚开始在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工作时,职务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兰特先生当做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之所以能升迁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点职责外的事。他说:“刚为杜兰特先生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后,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依旧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为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公司里。是的,确实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工作时杜兰特先生常会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这些事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渐养成召唤我的习惯。”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传统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只做到恪守职责已远远不够。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满足于完成交付给自己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工作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有那些像约翰森这样积极、主动,全身心投人工作中的员工,才能脱颖而出,成为雇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对一个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真正优秀的员工还会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一定要具备一种率先主动的工作意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积极主动的员工就是好员工。积极主动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事的方法,更是一个好习惯。同样的一个工作环境,同样的一份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总是能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做完,从来都不用担心加薪和晋升。那些因为对待工作随便、怠慢而不能晋升的人,也完全有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秘诀是——行动起来,养成做事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世界排名第六的畅销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特在年轻时,曾经修理过自行车,卖过词典,做过家庭教师、书店收银员、出纳,还当过清洁员。在他看来,他的工作都很简单,不费精力,而且是下贱和廉价的,但后来,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经验,才给他带来了很多珍贵的教训。

他在做出纳的时候,有一次,他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后就和别的同事聊天。老板走来,示意他跟上来。然后老板自己就一言不发地整理那批已订出去的货,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空了。

就是这样一件事,彻底改变了阿尔伯特·哈伯特的观念,他明白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该再多做一点儿,哪怕是老板没有要求的,也要去发现那些需要做的工作。阿尔伯特·哈伯特一直遵循这样的方法和积极主动工作的心态,这使他变得更优秀。

如果不主动工作,就意味着你丧失了主动权,而被动地去完成工作的状态会让人变得懒惰,当人形成一种凡事都要靠别人指示才去做的习惯后,就会完全地丧失本来可以握在手中的机会,或许就是因为丧失了这样的机会,你和成功就会失之交臂。拿破仑·希尔说过,“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梦想,并将它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有了热情才能调动行为的主动,行为的主动又能影响心态进一步成熟,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对一个人来说,做事是否积极主动,常常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我们的工作职场中,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积极主动做事的心态,每天多努力一点儿,多付出一点儿,我们就能在工作中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亨利·瑞蒙德在美国的《论坛报》做编辑时,一个星期只能挣6美元,但这没有消减他对工作的热情,他总是工作很长时间,努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在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后这样说:“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

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好事,既然有能力,就需要用事实来证明能力的存在。如果一个销售员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就应该每天比别人多访问几个客户,工作成绩提高,能力才得以表现。

在职场上,很多事情只要能率先主动一点儿,体现的就是不一样的个人能力和品质。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结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就因为这一点点让工作大不一样。所以,工作中,你能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多主动一点点,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成绩,获得不一样的回报。每天努力一点点,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日积月累,你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这样的员工老板如果不重视,那只能说明他没有眼光,并不能说明你没有能力,但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主动多做一点儿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就开始消极,不愿意主动,处处找理由,又从手中丧失这个主动权。

一个小小的习惯就能体现一个人最珍贵的素质,在被动的驱使和主动去做这两者之间,如果选择主动,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这种习惯能让人们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有采取率先主动这一战术才能成就优秀。既然事实这么显而易见,赶快行动起来吧!

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借口”包围着。“太忙了”“太难了”“差不多”“可以了”“不着急”“没办法”“又不关我事”等话语,我们习以为常,且耳熟能详,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类似的“借口”。

我们每个人都盼望成功,总觉得成功离我们很远很远,其实成功只需要我们没有借口,努力去做。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一定要具备一种率先主动的工作意识。主动工作不仅让你有了主动权,而且还是你快速提高工作绩效的方式之一。

取得一些工作成绩是一个结果,实现这个结果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人们付出,需要人们主动去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如果不主动,怎么能脱颖而出呢?当然不能!只有一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的人,才可能有这种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驱使一个人去获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因素。大家对于工作的态度可能局限在怎么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上,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多干一点点,可是,可能就是这一点点,就让你与众不同。

不要只做领导交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