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为什幺要标准化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到来以及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全球工业正在向标准化迈进。世界性的一些大品牌在生产、采购、行销、服务与研发上都在走向标准化。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便是全球标准化采用最好的范例。公司只有达到全球标准化,才有资格、有能力与国外的这些大品牌平起平坐,在正面竞争和合作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当今,标准问题已经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产业,成为各国保护产业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即所谓“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中国品牌要建立全球化的品牌,首先必须让商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并且能够建立全球性的规模;一定要清楚自身品牌在哪些方面具有标准化的条件,不合格的要提出整改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产品与服务都必须在配合消费者的需求下予以标准化。
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只有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尽快建立自己有较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和系统,才能向全球标准靠近,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中国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各自不同的行业里,将标准随人们需求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提升,而不仅是靠粗制滥造有名无实的低价商品参与品牌这场战役。
标准是一种竞争规则。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即所谓“赢家通吃”。
第二节 全球标准化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哪些要求
(1)技术上要符合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逐渐降低,进出口数量配额、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相反,技术标准逐渐突出起来,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2)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符合全球市场的国际通行规则。对产品的功能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再不能粗制滥造有名无实的低质产品。如果没有标准,中国品牌在进人国际贸易市场和产品市场方面,必将障碍重重。
(2)中国企业的财务体系和准则必须符合全球通行的方法和基本的游戏规则。这意味着所有的投资人、债权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一切运营情况、财务情况。这样有助于中国品牌进人国际资本市场的障碍得到消除。
(3)中国品牌在全球标准化的背景下,应该营造出以中国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运营方面的概念。这些概念应该与市场经济通行的理念和哲学相对应,而不是一个分裂的、难以沟通的系统。如果能做到这些方面,中国品牌在技术、项目、贸易合作的障碍便可得到有效排除。
在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的动态化也就必然地凸现出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而日益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是天下。通常情况下,技术(或者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几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
第三节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各有什么不同
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国家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中的主体。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地方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标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共同的市场,世界各地的人们——不管他们身处何地——都渴望得到共同的产品,并寻求相同的生活方式。全球公司必须忘掉国家、文化间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满足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和欲望。
第四节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有什么不同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推荐性标准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
这里提一下,强制性标准是强制性的,而推荐性标准是非强制的。但推荐性标准往往能够和公司的实际结合起来,所以,推荐性标准也不能忽视。
第五节 采用国际标准要注意哪些问题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
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注意是否适用“反之亦然原则”。“反之亦然原则”是指国际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家标准中也可以接受,反之,国家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际标准中也可以接受。因此,符合国家标准就意味着符合国际标准。
第六节 产品合格标准由谁说了算
许多公司的产品质量经过检验是合格的,但到了市场却不受欢迎,缺乏竞争力,销售不畅,企业效益不佳。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譬如,产品的样式不够新颖,规格不够齐全,价格偏高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企业上上下下都满足于“合格”两个字,“合格”是他们抓质量的奋斗目标。如果最后“合格”了反而不畅销,那就应该刨根问底,问一个到底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力争检验合格,提高合格率,这样做错了吗?没错,这是企业始终要坚持的质量管理的方式。问题出在判定是否合格的标准上。产品质量符合标准,那么标准是不是符合市场呢?是不是符合顾客要求呢?许多标准问题就出在它不符合市场、不符合顾客的要求,是主观上制定的标准,然后把它作为目标去攻,攻了个合格品,但最后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根据这样的标准生产的合格品,可以说毫无意义,是一种资源浪费。
企业把确切反映市场需求、分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制定出来,在企业内部认真实施标准,这种情况下出厂的合格品就会是畅销品。这第一个台阶的标志是符合标准的产品占领了市场。
第七节 标准体系对产品质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需的配套标准,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叫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不致因质量波动失去顾客的信誉而丢掉市场。这个目标是同质量管理体系一致的,没有任何的矛盾,所以我认为如果企业真正建立了标准体系,应能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轻而易举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在未建质量体系的企业里,要下大力气攀上这第二个台阶。因为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标准是不解决问题的。
一个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许多内部外部的因素,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不可能稳定,所以建立标准体系就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
第八节 标准化在大规模定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发现以往的那种过分单一的标准产品虽然已经过时,但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对大规模定制式生产是极其有用的,例如:
(1)标准化零件,按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多种最终产品。采取这样的生产模式,既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又可实现一定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2)产品系列化,不仅基型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可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变型产品。在基型的基础上发展变形产品,是极其简单的一件事情,企业几乎不需要多大的代价,就可以完成的,并由于零部件标准化和系列内的通用化,而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批量,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大规模定制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生产服务方式,被认为是当今企业竞争的新前沿,这是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势不可挡,企业应该意识到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迟早会向自已发出挑战,而且也会给企业带来竞争的机遇。
在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这种生产模式的过程中,标准化可以发挥出极其有效的作用,除了模块化之外,产品系列化、组合化也符合这个思路。但是我们许多企业标准化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没有发展到这个深度,只停留在表面上,其工作比较肤浅。
大规模定制正是向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这种生产模式的挑战,所以企业标准化工作要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发展。首先制定好产品标准,然后形成体系,随着再运用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这样一些标准化形式使标准化向纵深推进,直到占领制高点。
第九节 如何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确定起草企业标准
标准是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依据。在我国,通过发布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各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其试验方法作出具体规定,对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企业应遵照执行;对尚无上级标准的,应当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
企业在确定生产项目或准备开发新产品项目前,应首先做好市场调研,对产品项目作可行性分析,并尽可能收集相关法规文献和技术资料,起码应了解国内是否有该产品的技术标准,再确定是否需要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已有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如木质地板,已有GB/T15036.1-1994《实木地板块》、GB/T18102-2000《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GB/T18103-2000(实木复合地板》等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类木质材料的地板。对这类已有上级标准的产品,应按标准规定直接执行组织生产。
有的企业标准在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已按程序备案并在实施,这些企业标准在不与上级标准抵触的原则下,在标准的有效期内仍可执行。但应注意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作比较,如果企业标准未能满足国家标准的条文,应参照国家标准对本企业标准进行修订;重要指标与上级标准不相符的,应废止该企业标准,直接执行国家标准。总之,企业在生产或开发新产品之前,应首先做好市场分析和信息处理,然后再确定是否制定企业标准。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经得起市场对该产品标准的考验。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企业了解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知识,解决产品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第十节 如何根据公司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
我国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标准,多数为推荐性标准,公司可以结合本企业产品的实际参照执行或根据本企业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
如软材料,已有GB/T10792-1995《碳酸饮料(汽水)》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等不同类型汽水的一般性要求。而某企业只生产可乐型饮料或者还有其他别于国家标准的同类产品,就可以根据其产品特点起草本企业标准。再如乳粉,已有GB5410-1999《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GB10765-1997《婴儿配方乳粉I》等国家标准。一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无糖、补锌、加钙等特色的乳粉产品,并根据该产品的特点制定了产品的企业标准。很多产品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这些产品,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可依据的上级标准,企业就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文献起草产品的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起草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参考与其产品类似的上级标准。
起草产品的企业标准时,应当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选取其产品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和经检验可体现产品特性的数据进行客观表述。这些企业标准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后,就作为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依据,也可作为产品质量仲裁的依据。
第十一节 私营公司如何推进标准化建设
如果就市场竞争而论,标准化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赢得市场竞争”。当然并不是企业一开展标准化就能赢得市场竞争。标准化没那幺灵,但是如果把标准化工作做好了,确实能赢得市场竞争。标准化工作应该怎幺做才算做好呢?这个不好一概而论,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根据经验,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攀登三个台阶,或者说要走“三步曲”。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站稳市场,不至于刚占领市场,由于质量不稳退出市场。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了一个标准,就几十年可以不变。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具备应变能力,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
标准化要一步一步地跟着企业的市场运作来转,一直转到这个角度,登上制高点,这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这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种种弊端,每个企业都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标准化道路。
第十二节 如何保证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1)标准文件。
每个企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建设均从界定企业价值观和目标的标准文件入手,建立这些标准一般遵守以下要素:该项标准的目的和依据是否明确?该项标准对员工来说是否容易理解?该项标准是否能有效地实施?该项标准是否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该项标准在适当情况下是否设定了高于基本法律要求的标准,以建立和保护企业形象?标准应具有新意,不能简单照搬。而且以标竿企业为榜样,又能反映企业现状。如果企业员工觉得标准与其工作关系不大,置之不顾几乎是当然的。
(2)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对标准的原则和目的的决心应让每个员工都看到。高层管理人员应制订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和目标,并应将有关绩效目标列入考核范围。
(3)人力资源分配方案和资格要求。
企业在建立标准化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准备充足的人力资源。标准不会自行产生和落实,需要具备适当专业知识、职业资格并获得充分授权的人来负责。如果指派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就是向整过企业表明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否则,就是同样表明,标准化工作是纸上谈兵。
(4)部门间合作和相互支持要求。
国内企业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内耗,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时,企业上下每一个人最关注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职位,本应用于工作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耗费在内部的明争暗斗中。由于固有的人性因素,建立标准化管理体制并不能完全铲除上述弊端。但是,标准化管理体制注重外部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特点,有助于大幅度减少内耗。而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
(5)国际基准。
任何标准化管理体制都应当以国际最佳做法作为基准。如果不遵循适当的基准,武断设定标准,不论员工还是其它有关联的人都会对管理体制丧失信心,从而不断发生规避行为,直至使管理体制彻底瓦解。
(6)全面培训工作。
标准制订之后,须就如何遵守和执行进行对员工培训。培训必须全面、正式。要向员工说明标准的目的,帮助员工了解为何必须按一定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及怎样处理实际操作中特定的问题。而且培训的内容必须具体,结合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有关标准的适用办法。很多企业要求员工接受在线考核,以确定他们了解标准及其适用办法。
(7)监督检查制度。
只有坚持全面的监督和检查,标准化管理体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规则遵守方面负有责任,而且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检查。
有些监督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用抽样检查法。不仅检查实施了什幺行为,还要检查怎样实施有关行为、是否获得适当的批准、是否遵守特定的标准。
(8)与绩效和奖惩挂钩。
管理人员和员工通常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工作。在实践中,绩效标准表现为考核成绩和奖励等形式。如果高层管理人员希望保证员工遵守统一的标准,就必须经常性把上述责任逐级落实到个人。
标准化管理体制一旦实施,即时范围很窄,也能团结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统一协调合作,因为这能使管理工作目标清晰、分工明确、行动透明、责任感也会增强。而且也会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设定了共同的目标,反过来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企业形象、提升实际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