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考古发现之谜总集
1829200000036

第36章 古地图及宝藏专古传奇秘境的地图(10)

金银制品中最引入注目的有一对金罐和一只金盒。这一对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其中一只罐耳已掉。这对金罐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是多么奢华。另有资料表明这对金罐不是军队送给拿破仑三世或皇后的,而是欧也妮皇后到别的博物馆看到后要来的,一份文件中揭露道:“有几样来自夏宫(圆明园),但不是中国远征军司令将军搜集的物品被国王取走,其中主要有两个大金罐,制作精湛,价值25000法郎。”

小件景泰蓝制品比较多,有盆、瓶、罐等,其中一对景泰蓝上的图案据分析是郎士宁所绘的仕女图。

珠宝及小件料器等主要摆放在厅中的玻璃桌柜中。其中一串大念珠还有一个故事。一般朝珠是108颗,可这串珠子是154颗。这是盂托邦将军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皇后。但没想到她并不高兴,因为她早已风闻这些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口袋装满了金银珠宝,欧也妮皇后埋怨只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决定另送给她三车礼品。

欧也妮皇后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清朝皇帝的军刀、盔甲等,现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

1973年5月,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国。5月12日,他来到巴黎东南70公里处的枫丹白露古堡参观,据他描述说:中国馆门前有两个石狮,馆中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都是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他看见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内,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其中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斛、吊灯。还有各种玉雕、如意、盔甲和丝绸等物以及大象牙、成对大犀角,十分引人注目。此外还有乾隆《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璧玉册、上所雕刻的文字为征瑞书写;乾隆缂丝无量寿佛大立轴,自墙面悬起,折至屋顶。乾隆年间制造的大金塔、小金塔、金曼达,上面都镶嵌绿松石。有一金塔高约5尺,与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金塔完全一样:另外还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特别令人注目的还有宫廷肩舆一抬。据说这个肩舆被抢劫到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曾乘坐过(但该博物馆馆长称此肩舆为泰国皇帝所献)。

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内图书馆内的圆明园的主要艺术珍品有:由中国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祜刻版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20幅;《圆明园菊花迷宫图》;郎土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

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郎士宁绘制的《乾隆肖像》,肖像是乾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身边站立两位大臣,这幅画是郎士宁用中国毛笔绘制的,这是中国与欧洲绘画技艺相互结合的作品,画家在脸部只用极轻的阴影,却抓住了乾隆的神韵,乾隆身边的大臣也极有威仪;“乾隆百花瓷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为陀螺状,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可谓绚丽多彩、万紫千红,在绘画花瓶时大量使用珐琅彩中的粉红色和洋彩,使各种色彩相互融合,既接近油画,又接近水彩画,非常美观,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收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士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只见过3次,即刚绘制成的时候,70岁的时候和他退位之际。

法国巴黎私人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也有不少。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法国侵略者将一部分圆明园珍贵文物献给皇室,后被各博物馆收藏,但大部分圆明园珍贵文物被个人收藏,有些文物后来在各种拍卖会上拍卖,有些文物至今仍在个人手中。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收藏有众多的圆明园文物。梁启超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五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贮藏的“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两裸体美人倚肩于瀑布之上,两鸟浴于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奇工也。”除此之外,还有“雕玉物品,雕金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庋一龛,不遑枚举。”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康熙玉如意。这是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尺寸为18×5×238英寸,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从展品目录中说明:这件精美的玉如意被英法联军抢来以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收藏在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巨型的乾隆大玉山一座。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的表画上,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涂以红色,此件作品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这座精美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此节图、文根据圆明园管理处提供材料编写)

③国宝归故里

驰名中外的艺术典范圆明园焚毁在英法侵略者手中,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精品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圆明园的文物被劫掠后的百余年来,中国人民一直非常关注着国宝的下落,企盼它们终有一天能够重回祖国的怀抱。虽然多年的辛苦追寻成果甚微,圆明园的文物大多“秘不示人”,但总有一点“蛛丝马迹”出现,时常点起国人希望的火种。

2000年4月,香港传来消息,香港嘉土德和苏富比两拍卖行分别将于4月30日和5月2日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四件圆明园珍贵文物。消息一出,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在密切关注国宝又将流向何方。国家文物局获悉后,立刻正式致函有关方面,要求拍卖行立即停止拍卖圆明园文物,严正指出:这四件国宝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根据现代国际法的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关于文物退还的公约》,郑重声明中国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追索的权利。这乃国家和民族权益之所在。然而,两家拍卖行置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于不顾,依然照常按期进行拍卖活动。国人被激怒了,人们纷纷要求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抗议拍卖战争赃物。香港市民反应最为强烈,舆论普遍认为,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拍卖行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他们对拍卖行执意拍卖国宝表示愤慨,举行抗议活动,并要求特区政府做出果断决定,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有关文物。法律界人土指出:按照有关国际法原则,只要在拍卖前能出示合理凭证,证明文物属中国财产,是可以阻止拍卖的。

4月30日,在多方努力均无效的情况下,拍卖会如期举行,海内外都拭目以待拍卖会的结果。下午,猴头铜像和牛头铜像出现在众人面前。猴首开价200万港元,拍卖场内竞争气氛热烈,现场一位留着平头的男士格外引人注目,他似乎对台面上的物品极为热心,志在必得,不断与其他买家竞价,每次都加价20万或30万港元,豪气吸引全场。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来自中国北京代表保利集团的易苏昊。由于叫价声此起彼落,以双语报价的拍卖官几乎忙不过来。价码超过400万港元后,其他买家纷纷败退下来;只剩易苏吴和一名身穿灰色套装的女子相持不下。该女子由一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遥控出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到第25次出价时,易苏昊叫价740万港元(包括佣金约818万港元),对手才知难而退,不再叫价。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这件猴首价钱竟涨了三倍多。

稍后,牛首铜像也以200万元起价,但这回战况改变,其他买家大多在旁观战,由易苏昊与透过电话出价的“神秘客”单打独斗,双方出价都又急又快,一分钟内叫价21次,最后再度由保利集团以700万元得手。会后,易苏昊表示,参与竞投主要是因为这两件东西关手中国人民的情绪,使中国人想起了伤心往事,竞投国宝也是不希望国宝外流。5月2日,继嘉土德拍卖行无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警告和抗议拍卖两件国宝后,苏富比拍卖行又拍卖了另两件圆明园文物:铜虎首和乾隆描粉彩镂雕六方套瓶。结果同样又都被北京的买家投得。由于前次竞投,各界目睹了中国人势在必得的情绪,因此这随后的拍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保利集团此时已充分预料到下面的拍卖价一定会抬得很高,但仍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国宝的决定,中间退出已不在考虑之内,“这已不是钱的问题,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

下午2点20分开始拍卖六方套瓶,开价420万。争持的对手只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其中一名是操北京话的中年男子,另一名是通过电话操英语的外国人,每口叫价基本上是50万跳一级,仅用了6分钟即以1900万元成交(包括佣金共2100万元)。最后的买家是代表北京市文物公司的刘岩。他说,能够投得这件国宝,并将其带回国,得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

另一件国宝铜虎首拍卖底价为300万港元,七八分钟内有三人争持叫价37次,最后以1400万元成交,加上佣金总计1544万港元。买家仍是保利集团的易苏昊。各地宝藏探险之谜

(1)隧道里的神秘宝藏

1969年7月21日,一个名叫莫里斯的阿根廷人,将一份上面有着许多见证人、并且已获得厄瓜多尔共和国承认的合法地契公诸社会,立刻引起轰动。因为这份地契讲述了一个令世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地契中最主要的部分说,莫里斯在厄瓜多尔共和国境内摩洛拿圣地亚哥省内的大隧道里发现了一些对人类有着极大文化与历史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主要包括了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且刻有各种标志和文字的石器和金属牌匾。这些牌匾可能包含了人类历史的一个片段,同时又是人类起源的一个证据,或者是某一种消失的文化的线索。莫里斯请求厄瓜多尔总统成立一个科学委员会来核定、评价这些文物的价值,并愿指出大隧道的准确位置和入口……

作为一名学者,50岁的莫里斯1965年来到厄瓜多尔,本来准备深入研究一下当地的各种部族,以及人种学等。然而,他在6月的一次调查研究中,却因为意外地发现了这来历不明的大隧道,而名噪一时。

1972年3月4日,由厄瓜多尔考古学家法兰士和马狄维组成的科学调查小组,在莫里斯的带领下,再次对大隧道展开调查。

隧道入口由一块大岩石凿通而成,几只夜鸟忽然飞出洞口,越发阴森恐怖。毫无倦意的莫里斯更是兴奋异常:此地是一支骁勇善斗的印第安人部落聚居区。这个神秘入口,就是大隧道的入口,隧道在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地底延绵好几百公里。

调查队员钻进了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进洞后是一段狭长的通道,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开亮电筒和头盔上的射灯。接着便垂直往下,他们把一条绳子垂到下面75米的第一个平台上,然后沿绳而下。

接着,他们又沿绳垂直下到第2平台和第3平台,每台高度都达75米。下到洞底,莫里斯领头摸索前进。法兰士注意到隧道的转角处都呈直角形的严谨设计,有些很窄,有些又很宽,所有洞壁都很光滑,洞底非常平坦,很多地方像涂了一种发光颜料。很显然,这隧道并非天然形成的。

法兰士和马狄维原先对隧道是否存在所持有的怀疑,顿时烟消云散。他们来到一个大厅的入口。那大厅很宽敞,大如一个大机库,很像配给中心或仓库,并有许多通道。

法兰士试图用罗盘测量这些通道的方向,但罗盘指针不会动。“这里有辐射,所以罗盘失灵。”莫里斯解释说。在其中一条通道的入口处,有一副骸骨精心摆放在地上,上面洒满金粉,在调查队员的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莫里斯和法兰土以及马狄维发现了很多意外的东西。洞里出奇地静,只有脚步声、呼吸声以及雀鸟飞过的声音。他们目瞪口呆地站在一个巨大厅堂的中央。

这个大厅的面积约为140米×150米。大厅中央有一张桌子,桌子的右边放有7把椅子。椅子既不像用石头、木材做的,也不像用金属做的,它摸上去好像是一种塑胶,但却坚硬和沉重得像钢。

在7把椅子后面毫无规律地摆放着许多动物模型,有蜥蝎、象、狮子、鲜鱼、豹、猴子、美国野牛、狼、蜗牛和螃蟹。最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动物都是用纯金做成的。在桌子的左边便摆放着莫里斯的地契所提及的金属牌匾及金属箔。金属箔仅几毫米厚,6厘米高,18厘米宽。

法兰士经过仔细检查仍无法知道这些牌匾在制造时使用过什么原料。因为那些金属箔看起来很薄和脆弱,但竖起来却不弯曲。它们像一本对开本的书籍那样摆放着,一页连着一页。每块金属箔上都井井有条地排满像用机械压上去的文字。

法兰土估计金属箔至少有两三千块,在这些金属牌匾上的字体无人知晓。他认为这间金属图书馆的创立者肯定想把一些重要的资料,留传给遥远的未来。因为这个金属图书馆的制作者想让它永垂不朽。

莫里斯在大厅找到一个石刻,高11.43厘米,宽635厘米,正面刻着一个身躯为六角形,头为圆形的人,右手握着一个半月,左手则拿着太阳。令人惊奇的是双脚是站在一个地球仪上。这石刻是在公元前9000至前4000年做成,这说明那时的先民便知地球是圆形的。

法兰土认为这个隧道系统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存在。他拿起一块刻着一类动物的石刻,它有2921厘米高,5032厘米宽。画面上所表现的动物有着庞大的身躯,正用它粗大的后腿在地上爬行。法兰土认为石刻画的是一条恐龙。法兰土不敢再想像下去:难道有人曾经见过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