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1824700000064

第64章 秘闻:臭不可闻(7)

19世纪中叶,美国的石油产业开始崛起。当时,各个石油厂商都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来笼络客户,提高销售业绩:他们向客户大量免费派发油气灯,让人们直接感受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好处。这样大规模的赠品促销是为了让广大用户彻底改变原有的照明习惯,接受新科技。这一做法至今仍被沿用,特别是在上世纪末的无线通信行业,许多大公司都是采用这一营销手段来占领全球市场,并且演变成许多新的形式,例如赠送新款手机或者给客户补贴性价格减让。这样一来,无线通信运营商轻而易举地就将成千上万的客户牢牢地控制住了。而那些手机厂商也被迫加入其中。虽然那些手机厂商都希望将无线通信的运营业务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但是在大多数国家,地方政府只将无线频率使用权和运营牌照颁发给本国控股的企业,而不是外国的电信巨头。因此,地区运营商与各个手机生产厂商不断地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最优惠的条件。也就是说,谁能提供最优惠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很快占领该地区的电信市场,并且还能在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基础上获得网络铺设的项目合同以及提供技术设备的供应保障。在这一背景下,通常都是手机巨头,例如芬兰的诺基亚和美国的摩托罗拉出资扶植当地新兴的运营商,合作开发地区市场。其中,土耳其的电信公司Telsim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依靠摩托罗拉提供的大约20亿美元和诺基亚的几百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从此一鸣惊人。

摩托罗拉公司管理层在1998年注视着土耳其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财富──一当时欧洲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从1997年的1500万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8200万。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一半多的人口使用移动电话,而10个土耳其人中只有不到1人使用移动电话。土耳其被看做是一个金矿,而在这样一个大金矿里仅有两家移动通讯公司。因此,Telsim这样的由个人掌控的公司使外国投资者非常感兴趣。对于摩托罗拉来说,Telsim不再仅仅是它的客户而更是它更好的投资对象。摩托罗拉迅速地做了一笔交易。公司的财务总监埃德?休斯说,“摩托罗拉和其它的竞争对手认为土耳其蕴藏着无限商机,而我们就径直奔去”。

Telsim公司可不是普通的电信运营商,这家企业的拥有者是著名的乌赞家族。乌赞家族是土耳其最有影响力和最富有的私人财团,曾登上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富豪排行榜。该家族掌管着13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银行、电视台和一家在德国的印刷厂。当时,Telsim是土耳其第二大电信运营商,然而,乌赞家族却是靠着贷款来运营企业,暗自把公司的一多半塞进自己的腰包,购买豪华游艇、私人飞机和高级公寓。此外,乌赞家族还侵吞公司资产,转移到旗下其他企业。

在Telsim得到扩张许可后,摩托罗拉在1998年4月得到了为其提供设备的合同,并筹措了3.6亿美元和支付2亿美元现金,为其支付许可证费用。这样摩托罗拉间接地拥有Telsim由于抵押而带来的51%的股份,后来这个数字上涨到66%。

对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两大巨头来说,Telsim公司所允诺的未来的巨大收益,以及投标过程中各大公司的激烈竞争,对它们都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当Telsim公司1999年9月来向摩托罗拉公司要求更多的资金的时候,摩托罗拉的管理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留给了Telsim公司总计7.75亿美元的贷款。公司领导层承认,这个数字超过了摩托罗拉公司给予任何其他客户的信贷额度。毕竟,MCI通讯公司和Sprint通讯公司当时都在竞标,同时还有英国和德国电讯公司参与其中,激烈的竞争使摩托罗拉公司下决心继续追加投资。

当乌赞家族两个月之后继续向摩托罗拉公司要求更多的投资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遇到什么反对意见。不过,摩托罗拉公司提出,Telsim公司应该尽快补上资金的漏洞,同时增加更多的订单以确保收入。乌赞家族称他们已经收到一笔数百亿美元的大额订单,并说自己和诺基亚之间的业务也正步入正轨。到了2000年2月的时候,摩托罗拉公司同意再向Telsim公司提供4.5亿美元的贷款,条件是Telsim公司到当年9月时除偿还本金之外再增加3亿美元作为补偿。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财政长官埃得休斯说,当时双方都同意这一决议。而且,摩托罗拉公司因为掌握着Telsim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所以自认为胜券在握。

与此同时,乌赞家族对诺基亚也玩着同样的把戏。他们对诺基亚抛出了这样的诱饵:目前诺基亚公司已成为第一位投标者,但如果它不追加更多的投资,Telsim公司将会考虑例如西门子之类的其他的大公司。于是,在2000年3月,诺基亚允诺向Telsim公司增加3.2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同时再提供1亿美元的现金作为市场投资。诺基亚公司得到的回报是Telsim公司5%的股份。

才过了一个月,Telsim公司的人又回到诺基亚公司,向他们表示,英国沃达丰公司和德国电信在竞标中又提出了更多的投资允诺。考虑到可能获得的巨大利益,诺基亚公司决定继续增加给予Telsim公司的贷款。当年5月,诺基亚又拨给Telsim公司8亿美元的贷款以及4.5亿美元的现金。同时诺基亚拥有的Telsim公司的股份增加到7.5%。

直到这时,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公司还是没有意识到他们被愚弄了。当时,Telsim公司已经从两家公司那里占用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包括10亿美元的现金在内。而两家公司还对Telsim能够如期还款确信不疑。

2000年8月,Telsim又向摩托罗拉公司要求更多的资金注入,摩托罗拉便再次向他们提供了7亿美元的贷款和现金。不过,到了10月1日,Telsim未能按期偿还诺基亚的贷款的时候,诺基亚的管理层开始担心起来。而且,他们联想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摩托罗拉公司可能和自己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但他们浏览了摩托罗拉的网页并没有发现任何情况。终于,在2001年1月,诺基亚公司驻伊斯坦布尔的一位经理和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主管人员进行了接触,他们这才一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觉自己可能正“置身于一场大骗局之中”。

更糟的事情还在后面,到了2001年初,土耳其的经济陷入了一场大萧条之中。在美国,本来走势良好的电信股一下子成了泡沫,土耳其的电信行业也全面下滑。按照协定,Telsim股权中的66%用来担保摩托罗拉提供的那部分贷款,诺基亚的贷款担保是Telsim股权的7.5%。但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些股权分别被稀释到了22%和2.5%。不过,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一致认为,这是Telsim公司人为制造的欺诈行为。

乌赞家族也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已经败露,于是一场纠纷很快就爆发了。为了对付电信公司的监管人员,乌赞家族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起诉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公司的高管层,罪名是教唆谋杀乌赞家族的成员。

两大手机厂商只好应诉,在美国本土的法庭上获得胜诉。2003年中期,纽约联邦法院判处乌赞家族支付总额高达42亿美元的罚金和经济补偿金。此外,乌赞家族还必须将Telsim公司股份的73.5%提交给法庭,作为对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家公司的资产抵押。与此同时,法院还对乌赞家族团伙的主要成员下达了逮捕令,今后,他们一旦踏上美国领土,就将被就地逮捕。

面对美国方面的指控,乌赞家族立即作出回应,否认了所有罪行。一位新闻发言人指责美国法院的判决缺乏公正,没有给乌赞家族澄清事实的机会。他们的辩解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乌赞家族又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刊登广告,拉拢摩托罗拉公司的广大股东。结果,许多股东果然联名上书公司领导层,要求撤销起诉,因为股东们心中也有苦衷。在判决生效之后过了很长时间,索赔款还是没有着落。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拥有权力和行使权力完全是两码事。很快,摩托罗拉公司管理层想尽一切办法,来安抚股东,为此,公司董事会成员都被免职。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些股东仍旧不依不饶,就这一丑闻继续起诉,理由是公司董事会在2000年到2001年间,遵照土耳其合作方的授意,将公司股票价格人为抬高,并且对贷款几十亿美元的事情只字不提,成了蒙骗股东的帮凶。现在看来,摩托罗拉公司当初的疏忽竟然酿成如此惨痛的后果,可谓悔之晚矣。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对一件事情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是土耳其的手机市场正在崛起。尽管存在财政问题,Telsim的手机客户却从1998年的50万增长到现在的650万。但是,即使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法庭上获胜,他们也未必能从中获益。实际上,两家公司已经将冲销了全部贷款。也许他们的账簿上应当单独列出一项:学费。

乌赞家族的核心人物哈坎·乌赞。乌赞家族来自原南斯拉夫农村,20世纪初来到土耳其谋生,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从事建筑业,到1994年,它的业务已扩大到土耳其的银行、报纸、电视台和移动通讯网络,在国内名声赫赫。2003年年初,《福布斯》评估,乌赞家族的净资产总额高达13亿美元,在9个国家有130处业务。不过,这个家族一向有交易失败的历史──包括过去与西门子(Siemens)和盛世公司(Saatchi&Saatchi)的纠纷,家族的公司是许多起诉讼的被告。

百年老店毁于失控

股市上有句名言:一个好的投机者应该把股市当成自己的妻子,股票则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当然,这不过是一个比喻罢了,但是其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投资股票就如同养育子女一样,有的孩子天生强壮,而有的则先天不足,需要精心呵护。比如,德国著名的巴高克集团一直以来就是股市上的病秧子。这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也可谓是德国股市百年风云的见证者。巴高克集团股票最初于1909年在柏林挂牌上市,到了1995年,该股顽强地捍卫住了自己的强势地位,成为德国股市DAX中30只强力指标股之一。然而从经营业绩上来看,巴高克集团可谓是每况愈下。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危机给这家传统工业集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时的巴高克集团领导层企图进行业务拓展,为此增发新股。

巴高克集团是生产锅炉起家的,后来逐渐扩张进入其他领域,比如机械制造、环境工程、冶炼加工和钢管贸易等等。后来,公司甚至都从事贩卖黄瓜和李子的生意,因为罗马尼亚客户购买公司的重型卡车,却没有外汇来支付货款,只好以易货贸易的形式来支付。集团扩张的结果是企业缺乏统一的经营理念,结构也过于庞杂,不够明晰,集团财务屡屡陷入困境。造成这一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巴高克集团总是接受大宗订单,价格甚至低于成本,并且造成很多交货的延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违约金。此外,兼并其他企业的价格也都很高,使得企业不堪重负。再加上公司领导层意见不统一,朝令夕改,不断地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公司的赤字一直没有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