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昆虫记(超值金版)
1824100000026

第26章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2)

我把小葫芦拿起,轻轻地摇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动静。我又拿到耳边摇了一下,听到里面传出微微的撞击声,就像是干果里面的核松动了一样。里面藏的会是什么呢?是死去的虫子吗?可能是死去的虫子萎缩、干硬了,我对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结果出人意料,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戏耍了。那么,里面到底是什么呢?

我将小葫芦用刀子划开,没想到葫芦表层下面的内壁非常厚,并且质地均匀。我手边的三只小葫芦中,内壁最厚的达两厘米。内壁里面便是葫芦中空的部分了,我在里面发现了一个球状物,大小刚好填满葫芦腔,并且和四周的内壁没有任何粘连。我明白了,刚才听到的撞击声,就是这个球状物与内壁碰撞发出的。

A为米隆食粪虫的葫芦,B为横切面。这个球状物的表层看上去跟它的外壳一样,应该是同一种质地。我将这个球形内核用硬物砸开,清除掉表皮碎片后,发现了一些湿泥团,里面掺杂着金黄色的小碎块、绒絮团、动物毛皮,还有细肉渣。

我借助着放大镜,将湿泥团中的杂物碎屑都挑选出去,然后用煤火去烧烤这团湿泥。起先这团湿泥被熏得乌黑,随后开始发鼓,接着冒出了刺鼻的烟气,同焚烧动物是一样的气味。可以断定,这团湿泥浸满了动物的血脓。

我决定用同样的办法去检验一下葫芦形外壳。起初外壳也是变黑了,不过没有内核黑得那么厉害;随后释放出了少量的烟气,并没有刺鼻的气味;燃烧后的葫芦形外壳变成了一堆红色的黏土,没有一点儿动物尸体的残渣。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米隆食粪虫制作食物的方法。它们为自己的幼儿准备的第一顿大餐是肉饼。首先,它们从尸体身上割下肉,并剁成碎末。用的是头顶上的两把解剖刀和前臂上的锯齿刀。切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带着一些动物的皮毛、骨渣,等等。就这样,它们把剁好的肉馅做成肉饼,然后储藏在内核中。

糕点师傅会精心地装扮蛋糕,各种花饰、各种条纹装饰,都会被熟练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上。米隆食粪虫对这些烹饪的后续工作一点儿都不陌生。它别具匠心地制作了一个葫芦形的外壳,用来盛放自己的作品,外壳上面还刻满了装饰花纹。

这个外壳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用到半点肉汁和血脓,几乎没有任何营养,我觉得它的作用并不是用来充饥的。幼虫快要变成成虫的那段时间,胃口非常大,见什么都吃,球形内核的壳,还有内壁上刮下的粉屑,它都吃。但是,直到幼虫变成成虫,从壳中走出的那一天为止,葫芦形外壳都是完好无损的。由此可见,葫芦外壳的作用:在初期,为里面的肉馅保鲜;后期,为里面的幼虫充当保护伞。

葫芦都是分上、下两个隔室的,球形内核位于葫芦下面的大隔室。两个隔室之间有一层隔板,是用黏土制成的。米隆食粪虫的卵位于上面的小隔室,并在里面孵化。我是偶然发现上面的小隔室内有卵的,但那些卵已经死去,并且风干了。幼虫孵化出来以后,要钻透两个隔室中间的隔板,才能钻到下面的大隔室内去进食。若是没有钻过去,则会被饿死。

幼虫刚刚出生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它们要找准时机,靠自己的努力钻透隔板。大部分幼虫还是能如愿到达底层的大隔室的,它们可以尽情享受那些美餐,这是它们的母亲为它们准备的,也是它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得来的。我们会在中间的隔板上发现一个小洞,那就是幼虫当时的通道。

葫芦形的外壳加上坚实的内壁,使得里面的两个隔室密封性良好,这就保证了在幼虫孵化出来以前,肉馅饼不会变质。这样的环境,也保证了在小隔室内的卵的安全。至于具体的孵化过程,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看来米隆食粪虫深谙建筑的构建体系,并且知道食物接触空气会变质,这些问题都被它逐一解决了。那么,幼虫的呼吸问题它是如何解决的呢?

它解决幼虫的呼吸问题采用的方案,同样让人叫绝。它在葫芦的中轴线的位置建造了一条呼吸通道,这条呼吸通道非常细,得用最细的麦秆才能插进去。这条通道将小隔室与外界联系起来,外开口就开在葫芦突起的末端,从外面看,像是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喇叭花。可能有人会担心,若是有敌人顺着这条通道进入到小隔室怎么办?那样幼虫岂不是危险了。米隆食粪虫早已想到了这个问题,它不但把这条通道修建得非常细,还在其中设置了许多尘土颗粒,这些颗粒不会影响幼虫呼吸,但是可以防止敌人入侵。我对米隆食粪虫的智慧赞赏不已,真是绝妙!这些建筑中的设置看似天真,看似随意,但是透露着主人的深思熟虑。

很难相信,这么复杂、精妙的建筑竟是出自一种呆头呆脑的虫子。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之前对潘帕斯草原上的昆虫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了解的,我并没有亲眼看到过,现在我只能通过手中的成品,来推测一下它的制作方法。我亲眼见过很多种昆虫筑巢和为子女制作食物,因此我觉得自己的推测出入不会太大。下面便是我的推测。

米隆食粪虫发现了一具动物尸体,尸体上淌着的血脓已经将身下的土壤浸湿,变成粘在一起的黏土。它上前收集这些湿土,有时候会收集很多,有时候则很少,这主要看当时被浸湿的土壤有多少。这些湿土就是它的建筑材料,材料越充足,筑建起来的葫芦外壳就越大、越结实。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内壁厚达两厘米,外壳比鸡蛋还要大的小葫芦。但是,体积太大并不一定是好事,施工者自身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产品越大,质量就会越粗糙。如果是收集到的湿土比较少,建筑材料出现了紧缺也没关系,它会只把收集到的湿土用在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这时,它会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个小个儿的葫芦精雕细琢,打造得像一件艺术品。

米隆食粪虫需要做的第一步,可能是先把湿土揉成一个球;接下来,它会用头上的铲子和前爪将这个圆球揉压成酒杯状。这是我根据蜣螂和金龟子的一贯的做法推断的。它们都是先把圆球压成碗状,或者酒杯状,并将卵产在其中,最后将开口合起来,最终加工成椭圆形或者梨形。

此时的米隆食粪虫不过是一个制陶工而已,它收集各种黏土,并不仅限于尸体底下的,那些浸着肉汁、血脓的土壤原本就没有多少营养。

接下来,它将变成一个大厨。它手臂上的锯齿刀上下飞舞,从尸体身上割下一些小的肉块,有时候还带着皮毛与骨渣;然后它将其中营养高的部分挑选出来,剁成肉馅。它从尸体地下取来浸满血脓的湿泥,掺入剁好的肉馅,揉成一个球。这个美味的食物球是那样的诱人,全部的制作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绝对新鲜。在这方面,它比其他粪虫类要高明得多。这些球的个头几乎一样大,因为它们是按照未来幼虫的需求多少来制作的,每只食粪虫产卵数量大致相当,所以食物球的大小也十分接近。葫芦形外壳是后来制作的,它的大小与球的大小无关。

米隆食粪虫将制作好的食物球放入口杯状的黏土中。这个过程中,食物球不会受到挤压,因此它不会粘到口杯内壁上,日后没有牵制,可以灵活转动。接下来,它的身份再次变回制陶工。

米隆食粪虫努力地把黏土口杯的杯沿向中间推压,让开口逐渐合拢,并最终把肉馅圆球包裹在里面。这样,肉馅球上面的那层黏土也肯定会比别的地方要薄。幼虫日后就是从这层薄壁中穿过来,抵达食物储藏室的。在薄壁上面,食粪虫将用黏土制造一个半圆形的球状物,内部是空心的,并将卵产在其中,这就是那个小隔室。

整个制作肉馅球和制造葫芦形外壳的工作过程都需要十分灵巧,掌握好分寸十分关键。尤其是最后一步压出葫芦末端突起的时候,要一边挤压黏土,一边留心那条极细的呼吸通道。如果出现计算失误,哪怕是在挤压的时候多使了一点儿力气,也会将这条呼吸通道堵死。

葫芦形外壳无疑,建筑呼吸通道是这项工作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即使是最熟练的制陶工,要想完成这样一项工作,恐怕也得借助一根针,到最后,等全部工作结束,再将这根针抽出。米隆食粪虫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它本身就是一台精准全自动仪器,这条呼吸通道被它一次性修好。

主体都修建好了,剩下的工作是装饰外表。这个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装修后的葫芦身上多了许多指纹形图案,既古朴,又美观。在当年发现的远古人类使用过的大肚瓮上面,也有这种指纹形图案,真是巧合。

至此,全部过程都结束了。米隆食粪虫将离开这具尸体,并寻找下一处尸体,继续在它下面制作小葫芦。它在一个巢中,只安放一个小葫芦,这一点,同其他粪类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