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锦囊.1
18240800000031

第31章 故意装糊涂突破办事难关(2)

例如,张之洞任命张彪为镇统制官,但军事编制和部署训练却要黎元洪协助张彪。张彪不懂军事,黎元洪呕心沥血,为之训练。成军之日,张之洞前往检查,见颇有条理,就当面称赞黎元洪,黎元洪却称谢说:“凡此皆张统制之部署,某不过执鞭随其后耳,何功之有?”

张彪听了黎元洪这话,心中十分感激,融洽。

1907年9月,张之洞任军机大臣,东授湖广总督。从此二人关系逐渐赵尔巽看不起张彪,要以黎元洪取代张彪,黎元洪坚辞不同意。

同时,黎又面见张彪,告之此事,建议他致电张之洞,让张之洞为其设法渡过难关。张彪一听,心中大惊,立即让其夫人进京运动,张之洞来函,才保全了他的职位。张彪对黎元洪十分感激,张之洞亦认为黎元洪颇有诚心。

张之洞极看重黎元洪的“笃厚”,叹谓:“黎元洪恭谨,可任大事。”

实际上,黎元洪考虑得比较远,虽然张之洞已离开了湖北,但在北京当军机大臣,仍可影响到湖广总督的态度。如果黎元洪在张之洞离鄂之后,即取其宠将职位以自代,则不但有忘恩负义的嫌疑,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63.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在许多情况下,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你不必是白痴,只是假装如此。智慧对愚人并不紧要,疯人根本不注重理智。所以用你自己的语言与每一个人说话。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蠢,你就并不愚蠢。要想受别人的敬重,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心机用得过多,便容易不得要领,或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对于一般狡黠的人来说,这是常有的事。虽然说聪明是件好事,但卖弄学问却不然。说理太多会成为一种争论。一些重要的论断,最好只讲不得不讲的道理。

在许多情况下,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你不必是白痴,只是假装如此。智慧对愚人并不紧要,疯人根本不注重理智。所以用你自己的语言与每一个人说话。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蠢,你就并不愚蠢。要想受别人的敬重,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东汉末年,杨修以才思敏捷、颖悟过人而闻名于世。杨修,在曹操的丞相府担任主簿,为曹操掌管文书事务。曹操为人诡谲,自视甚高,因而常常爱卖弄些小聪明,以刁难部下为乐。不过,杨修的机灵、颖悟又高过曹操,致使曹操常常生出许多自愧不如的感慨和酸溜溜的妒意。

有一天,曹操招了一些工匠在丞相府后面修建花园。花园是按曹操的设计图修建的。当花园落成之际。曹操亲自去察看了一下。花园修建得错落有致,景物相宜,曲径通幽,极富情趣,曹操十分满意。走出花园后门时,曹操忽然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一番,皱了一下眉头,随即从侍从手中要过笔来,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没说一句话,转身就走了。  究竟是什么意思?工匠们琢磨来琢磨去,就是琢磨不透。

这时,杨修走了过来,工匠们像见到救星一样,一把拉住他,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杨修一听就明白了,对工匠们笑笑说:“丞相嫌后门宽了.要缩小一点哩。”

“是丞相说的吗?”一个工匠不放心,问了一句。

杨修摇摇头,用手指指门说:一活’字在门中,这不是‘阔’字吗?”

匠头埋怨说:“丞相跟我们说一声不就行了,何必要跟我们打哑迷呢?”于是按杨修给的新尺寸,工匠们将花园的后门改窄了。

第二天,曹操又,来了,看了看改装后的园门,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便不露声色地问匠头,“是谁叫你们这样做的?”

匠头战战兢兢地告诉丞相,是杨主簿吩咐的。曹操笑着说:“我就想到是杨修教你们这么做的。这小于,也算是机灵到家了。”

一次,北方来人向曹操进献一盒精心制作的油酥,曹操开盒尝了尝,觉得味道很好,因此连说了两声“好”,随即盖上盒盖,在盒上题写了一个醒目的“盒”宇,便走开了。

曹操的侍从们凑到了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谁也不知曹操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决定请杨修来琢磨琢磨。

杨修来后,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便动手打开这盒油酥。一个老文书连忙说:“不要动,这可是丞相喜欢吃的呀。”

杨修对大家说:“正是因为它味道好,丞相才让我们口分了吃,大家尝尝吧。”

老文书不放心地说:“你这鬼精灵,别捉弄我们吧!”

杨修大笑着说:“这盒盖上写着‘合’字,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人一口’吗?你胆小,你就不要吃,反正我是要吃的。”拿起—块油酥就塞进嘴里去了。

大家一想,有道理。顷刻之间,这盒油酥便被众人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曹操得知又是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口中喃喃地说道:“杨修果然是一个机灵之人。”不过,自负的曹操心里却酸溜溜的。

机灵、聪明是杨修的特长,也是他的短处。曹操自知不比杨修,心中充满了妒嫉,但表面上却丝毫不动声色。

曹操抽征路过孝女曹娥的墓地时,见到墓碑正面刻着一段赞扬曹娥的短文,背而刻着蔡邕手书的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齐臼。

曹操问身边的杨修:“你知道这几个字的含义吗?”杨修点点头,正欲开口说。曹操摆摆手说:“你先别说,让我思索一下。”

二人上马走了约莫30里,曹操领悟了它的含义,对杨修说:“我已想出了它的含义,请主簿先说说看。”

杨修说:“‘黄绢’是黄颜色的丝织物,它隐含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隐含一个‘妙’字:吲’孙’是女儿的儿子,隐含一个‘好’字,‘齐臼’是用来盛放辛辣食品的,它隐含一个‘辞’(辞的古体字)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蔡中郎(蔡邑曾任左中郎将)用这句隐语来赞扬这块十分精彩的碑文。”

曹操听后连声说:“对,对!跟我理解的完全一样。”实际上曹操奸雄一世,谁能说得清他究竟是理解了没有呢?

就算他真的想出来了答案,心中也会大力不快。一个人要是知道世上另—个的才智和反应速度,要早自己30里地,那他无论想干什么,不是都能被对方早早看穿吗?这对于曹操而言,是—种威胁。而此时的杨修只知得意,还浑然不觉呢。

64.在竞争敌手中藏锋显拙,保全自身又出奇制胜

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常常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向学,二则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对此问题古人说:“露才扬己,器卑识乏。成括有才,终以见杀。学有余者,虽盈若亏;内不足者,急于人知。不扣不鸣者,黄钟大吕;嚣嚣聒耳者,陶瓮瓦釜。韩藏待价者,干金不售;叫炫市巷者,一钱可贸。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豕贻羞,黔驴易蹶。标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生,一以直义而亡。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俞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噫,可不忍欤!”

这段话大意是说:展露才智显扬自己,这样做实际上是卑下、缺乏见识的表现。所以成括虽然有才。最后还是被杀掉了。学问广博的人。虽然饱学却好像还不足;学识不充足的人,却急于让人知道自己。不敲击不响的,是朝廷的重器黄钟大吕,响声喧嚣刺耳的,是那些低劣的陶盆瓦釜发出的声音。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的珍宝,不达干金不会出卖;在市巷叫卖的东西,一文钱就可买到。最擅长辩论的人看起来像不善言辞,最聪明的人看起来像个笨拙的人。少见多怪,为后人留下笑柄;贵州驴子的技艺,仅仅是一蹋而已,终不能救自己的性命。从前标里、晁错都以智囊著称于世,前者以能混淆同异而寿终,后者因仗义直言而丧命。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李渊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奉命讨捕群盗。对于一般的盗寇,如毋端儿、敬盘陀等,都能手到擒来,毫不费力。但对于北方突厥,因恃有铁骑,民众又善于骑射,却是大伤脑筋,多次交战,败多胜少。突厥兵肆无忌惮,李渊视之为不共戴天之敌。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反复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为可恶的是,盗寇刘武周,突然进据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的离宫之一)掠取宫中妇女,献给突厥。突厥即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或庇护下,郭子和、恭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以失责为借口尽头的危险。

大家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势必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子女玉帛”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这种屈节让步的行为,就连他的儿子都深感耻辱。甚至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后还念念不忘:“突厥强梁,太上皇李渊称臣于颌利(指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然而,在人们纷纷指责的情况下,李渊却“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有他自己的盘算,屈节让步虽然样子上难看一点,脸面上有点丢人,但对于厚黑之人又算得丁什么呢!

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还不是理想的根据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人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之众,即使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迫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也是捉襟见肘。而要进军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自称外臣,亲写手书道:“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则土地归我唐公,子女玉帛则统统献给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