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黑客就在你身边
18234700000076

第76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美黑客大战已经过去了,可是到底应该怎样从国家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各人的看法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在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军事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张召忠教授的观点。

2001年5月1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张召忠教授认为:首先应当肯定,历时7天的中美网络大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揭开了信息时代网络战争的序幕,把一个活生生的现代战争样式呈现在网民面前,而且在实战中创新了不少战法,积累了诸多经验,扩充了黑客队伍,磨练了网络战意志,在世界网民面前展示了中国网民的聪明和才智,让那些在信息技术上领先于中国几十年而不可一世的网络贵族们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从动机来看,中国网络黑客虽然兵出多家、盟规各异,但基本上都是针对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和中国大使馆被炸2周年等事件而发泄义愤,体现了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豪情,对于这样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值得保护和称赞的。从网络大战的性质来看,属于自卫反击作战,是在遭受对方黑客强攻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的一种行为。

网络和信息好比是人的神经中枢系统,人体的各个部位都依赖于这个神经中枢的指挥和控制。由于美国的军用网站没有和英特网硬连接,所以,即便是黑客高手也难以攻克此类网站。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这次网络攻击战的目标全部是民用网站。攻击民用目标被视为非法,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对网络破坏行动都是禁止的。

我个人认为,中美两国政府都不会擅自支持和默许此类网络攻击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既不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又不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还严重违反相关条约和法规。对于进行网络攻击的黑客,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因为他们的精神和动机是好的;一方面要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攻击的后果是严重的,是很容易伤及无辜的。任何战争和进攻行动,都受到政治和法律的约束。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地在法律的约束下行动,超越了法律就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

网络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也绝对不是这次网络大战之后才诱发出来的一个新课题。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注意3个问题: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不要追求绝对的安全。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放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应该在最大限度使用高科技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

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关键,是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力度。我们经常听说美国、中国、欧洲哪个国家遭到网络攻击或者黑客破坏,但很少听说俄罗斯的网站遭到破坏。因为俄罗斯一切都强调自力更生,宁愿不使用,也不引进美国的信息产品。这种办法也的确是够绝的,一般国家做不到。我个人的观点,适当引进信息技术产品是需要的,但关键部门的使用要格外警惕。

广泛利用和推广黑客实战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毒攻毒。黑客自有黑客的道理,只要规范其行动,就可以发扬其优势,使之为国效力。应该看到,这些黑客奋战在国际网络战争的第一线,远比那些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嚷嚷网络而不会进行网络攻击的战略家和理论家强得多,如果通过合理机制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人的作用,使之地下与地上相结合,定会迅速提高我国的信息安全水平。去年克林顿把黑客高手请进白宫,共商网络安全大计,难道我们不可以以此为鉴,大力发掘黑客特长吗?

此外,黑客高手们在实战中验证的技术,也可以转化为信息网络安全产品,逐渐培育和形成信息安全产业,以便为中国的网络防御和信息安全提供坚实的盾牌。

在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上,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因为自己的家里安装的都是美国人的“锁”,连“钥匙”都是人家给配好了的,不信看一看你自己的奔腾芯片、微软的平台,不要说几个黑客高手,几十、几百个也绝对不可能搞垮美国!网络战争是一体化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篡改几个网站的页面很容易,要想攻击国防部网站就难一些,要钻进五角大楼的数据库、盗取核控制机密、冒充美国军方高层指挥员给作战部队下达命令,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要想摧毁和瘫痪美军的数据链路、隔断美国地面与太空的联络信道、阻绝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网络空间,就更是难上加难。

未来战争的胜利者,属于那些具有忧患意识和超前思维的智者。谁能预测未来,谁就能把握未来和控制未来,谁也就能够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