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了中学,最突出的变化是更理解父母了。
儿子15岁那年,我正好45岁。
9月12日是我的生日,那天是星期天,我早把过生日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儿子却记得。
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儿子轻轻推开门,小声说:“妈妈,我给你的东西放在外面了。”说完,他轻轻关上门,走了。
“儿子给我什么东西了?”我好奇地想,立刻爬起来,跑到客厅去看。只见桌子上有一个生日礼袋,里面放了一张大大的生日贺卡,打开贺卡是《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妈妈,儿子15年生日的祝福都凝聚在这小小的卡片上了。
儿子:悦悦
贺卡的儿子签名下,画了一个男孩,男孩嘴里吐出一句话:“明天会更好!”
感动的泪水从我眼中流淌下来。
“15年生日的祝福”儿子都记在心里了,而我自己却忘记了。“明天会更好”,哪位母亲不是把美好的明天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呢!有了孩子,明天怎能不好呢?
我又一次尝到做母亲的甜蜜。从那以后,儿子对我关心备至。他真的长大了!每一年过生日,他都不会忘记向我祝福。在我和他爸爸一起过60岁生日时,他亲自设计定做一个生日蛋糕,中间有大大的数字“60”。一边写“爸”一边写“妈”。看得出,他是用心设计的,又简明又温馨,让我不忍心去吃。
我发现,15岁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15岁开始至18岁,孩子会陆续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他们开始从“自我”中走出,开始理解父母,悦纳别人。
能理解父母是十分不容易。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与父母之间产生许多误解,有的变成“火山”,一触即发;有的变成“冰山”,“冷战”不停。我把这种关系总结为“青春期碰撞更年期”。对家庭来说,属于“不太平”时期。
缓解这种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
有一位初中生,做了一件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事,他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中国中学生报》上,题目是“我的独眼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独眼,她让我难堪,也使我很讨厌她。上小学时,别的同学受老师欺负后会立即找来母亲出气,而我不能。我不想让同学知道我有个独眼母亲。一次,我被同班的兵兵打了,哭着回家,本是想向母亲“告状”,要母亲去“教训”兵兵一顿,可看到母亲那凹陷的眼眶,恐怖的面孔,我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心里委屈独自承受。
初一下学期的一天,天下着大雨,我走时忘了带雨伞。心想:老天,母亲可别来给我送雨伞。刚打下课铃,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向教室外冲去,没到大门口,只听见“琼琼,妈妈在这儿”的喊声,只见母亲边喊边挥动着右手,同学们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丑陋的母亲。我非常羞愧,愤怒地哭出声来,吼道:“谁要你给人送伞!谁要你来这丢丑!”我愤恨的目光狠狠地瞪着母亲,然后一个人哭着跑回家。
后来,班上几个调皮的男生讥讽我的母亲是“独眼龙”,我又急又恨,无地自容,希望母亲从地球上消失。回家后我冲着母亲大发雷霆,哭着吼道:“‘独眼龙’,你还不如死掉,免得我成为同学的笑柄,让我抬不起头来。”母亲无语,坐在凳子上发呆,那只完好的眼睛流下了串串珍珠,晶莹透明。
初三时,我坚决要与独眼母亲“划清界限”,口口声声要和母亲断绝母子关系。由于住校,我一个学期没有回家。我不想再见到那只没有眼球的肉穴,并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永远不见独眼母亲。
去年阴历腊月十八,姑姑突然到学校找我,说是有急事要我立即回家。刚到家门,只见母亲的灵堂摆在屋子的中央,我的心里一阵酸楚。这时,姑姑把我拉到一边,给了我一封信,说是母亲临终前嘱咐她亲自转交给我。我拆开信,只见:
我亲爱的儿子: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妈妈无时无刻不爱你。你五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你爸爸年轻的生命,为了你快乐地成长,不再受委屈,妈妈一直没有想到过再嫁。你上小学时,妈妈一直都在你的后面,距离你不到三十米,六年里你竟然没有发觉。你上中学时,我为你送伞,给你带来了那么多的难堪和羞辱,妈妈觉得很愧疚。可你知道吗?就是那场车祸,使你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你今后不过独眼生活,不忍受人间的痛苦,妈妈将自己的一只眼睛给了你……
我“扑通”跪在母亲的灵堂前,哭得昏死过去……
这个妈妈为什么不早一点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儿子呢?我相信,她的儿子要知道真相,会像保护神一样保护他的母亲,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她,瞧不起她,辱骂她!
可他不知道,他的妈妈没有告诉他,他也没过问过。他的妈妈爱儿子,就把一切灾难都自己扛住,当她扛不住的时候,她也没有想到与一个15岁的儿子分担,而是以为自己这个“独眼”消失了,孩子就快乐,就幸福,就不会被同学嘲笑了。可她错了,她的决定,永远地夺走了孩子的幸福!
这个妈妈违背了人成长的规律: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付出而不是索取,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是信任,而不是施舍。
当一个雄狮觉醒,首先不能原谅的是自己的过失,是对最爱自己的人的误解!
正像卢梭所言:“当一个妇女不是不给孩子以母亲的关心而是过于关心时,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上脱离自然,……她希望他不遭受自然法则的危害,于是使他远离种种痛苦,可是不曾想到,由于她一时让他少受一些折磨,却在遥远的将来把那么多的灾难和危险积累在他的身上。”
孩子最初的性情是比较容易塑造的,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养成。因而在最初的阶段,人们应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儿童接受必要的锻炼。
假如这位“独眼”母亲,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就把母亲“独眼”的秘密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承担苦难,一起珍惜幸福,那么这位没有父亲又接受过母亲生命的礼物的儿子,15岁时就会像座山一样伟大,为弱小的母亲撑起一个天!
电影《唐山大地震》,为什么让观众潸然泪下?就是因为两个字:理解!
23秒的地震,带来母女之间32年的误会!当误会解除时,已经付出32年生命的代价!“没有了才知道什么叫没有了”,影片中的这句话让人感悟到:要珍惜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