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那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开发了我们的右脑潜能,使我们空间想象力大增。我学会了冥想。每当我读书或听别人讲他们的故事时,我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图画。所以我在讲座或作报告时,从不拿稿。心中一幅幅画面会自然冒出来,形象而轻松,二三个小时的讲座一气呵成。这一切都要感谢小学生活,让我快乐地学习,右脑得到了开发。让我的右脑五感得以自由转换,这是一种内心自由的体验。
第二大财富:爱心
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张老师给我们讲《海边青松》这一课,讲的是英雄安业民爱国爱民的故事。我非常感动,放学后便和同年级的两位女同学尹泽华、库宗华一起,秘密成立了一个做好事的小组——“安业民工作组”。我们三人在我家里一起制作了专用印章和证件。印章上刻着大海和展翅高飞的海燕,证件上贴着个人照片,还模仿户口本在背面写下了“不得遗失、不得转让”的字样。我们还把《安业民炮兵之歌》定为工作小组的组歌,并且要求自己不但要做合格的少先队员,还要有解放军的作风。我们设计了两本《红领巾日记》,一本用来记录我们做的每一件好事,一本寄给了福建前线“安业民炮班”的解放军叔叔,并且和他们约定写满后要相互交换。和日记本一起寄去的还有一条红领巾,上面有我们亲手绣的四个字“保卫祖国”,以及一把在天安门广场上采集的花种。这些礼物带着我们三个女孩儿的心愿和决心,一起飞向了遥远的军营。
天天做好事也是很不容易的。开始时,我每天都在想:“谁需要我的帮助呢?”渐渐地,我做得越多发现得也越多。哪个同学心情不好,我会悄悄地塞给他(她)一张纸条,送出一句鼓励的话;学校女厕所盖茅坑的木盖坏了,我们3个人就在放学后把它修好;到军事博物馆参观,我会默默地擦去玻璃展柜上的灰尘;在新华书店,我会自觉地整理放乱的图书……每当做完这些事,我都能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我们记满一本《红领巾日记》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它寄给福建“安业民炮班”的解放军叔叔。不久之后,我们收到了解放军叔叔们的来信和他们记的一本《红领巾日记》。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做好事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渐渐地,做好事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安业民工作组”后来发展到32人。每次有新成员加入,我们都要去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庄严宣誓。一次安业民的战友徐弟鸪叔叔悄悄地观看了我们的宣誓仪式,郑重地说:“这是一件好事,但要让大队辅导员知道,在少先队领导下进行。”我们立即跑回学校,找到大队辅导员康文信,一五一十地讲了我们的秘密。没想到,康辅导员听了笑眯眯地说:“你们做了那么多好事,以为没人知道,其实我早就知道了。我相信有一天你们会相信我,把这个秘密告诉我。”当时我们好感动啊,觉得康辅导员不愧是全国优秀的辅导员,后来他一直帮我们保守着秘密。直到六年级毕业时,“安业民炮班”的官兵到学校来看望我们,《海军日报》报道了我们和解放军的友谊,秘密才在学校公开了。学校少先队大队决定成立“安业民中队”,每到9月9日(安业民牺牲纪念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活动。这个活动我一直坚持到初二。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自己的爱心正是在做一件件小事中形成的。最终,我成为了一个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正因为如此,在帮助那些烦恼缠身的孩子们时,我常常不去安慰他们,而是让孩子们去做好事,做善事。1990年,我参与发起了“手拉手”活动,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健康的和有残疾的孩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孩子结成“手拉手”好朋友。20年来,全国千百万少年儿童参加了“手拉手”活动。“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从小窗口看到大世界,从对比中看到自己的责任,从互助中品尝到助人的快乐,成为全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公益活动之一。
第三大财富:友谊
童年的友谊是最珍贵的。
一个人在童年亲身感受到友谊的珍贵,才会乐于融入集体,成年后才不会恐惧步入社会。当今出现一批“啃老族”,十七八岁、二十来岁,不上学,不工作,整天赖在家里,不敢步入社会。这些青年大都是因为童年时代被家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没有享受过集体生活的温暖,缺少与人交往的成功体验。
我感谢小学生活,给了我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生活,使我从小就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付出,从小就立下“我要为‘史小’争光”的志向。
在小学,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我庆幸,我所遇到的每一位班主任都是那么好,那么爱我们。
我永远不会忘记已故的唐桂林老师。她是我踏入小学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好像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她总是爱穿一件毛蓝上衣,永远是整齐利索。在我眼中,“毛蓝色”最美,所以后来我的许多衣服都是毛蓝色。她要求我们讲卫生、懂礼貌。她教给我们给水杯做衣服,每天都要检查杯子罩是否干净。她爱班上每一个同学。有一天,我亲眼看见她给一位家庭条件差的、指甲黑黑的男生剪指甲。我记住她说的话: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班里每一位同学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很重要。唐老师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知道班集体是我们大家的,人人都要爱护班集体的荣誉。
上三年级,刚大学毕业的刘淑敏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年轻漂亮,闪动着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梳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由于她的亲和与关爱,使我们班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当我们得知这一消息时,全班同学长时间鼓掌,我们手都拍疼了。记得当时三四班的同学喊出这样的口号:“追三三,赶三三,红旗插在三四班!”我们三三班同学听了,更加团结了。女老师过“三八节”,我们用鸡蛋壳和花布,做了许多漂亮的蛋娃娃。“三八节”那天清早,我们把它们悄悄放在每一位女老师的办公桌上,给老师们带来了惊喜,她们都在打听这是哪个班同学做的,当时我们特别开心。
刘淑敏老师后来又担任我儿子的班主任。在她从教40年的纪念会上,我激动地说:“三尺讲台哺育了我家两代人,老师真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对我们人生影响最大的还是五六年级的班主任张效梅老师。当我们进入高年级思想逐渐成熟起来时,很需要思想的领航人。张老师就是最好的领航人。她充分相信我们班干部的能力,放手让我们自己解决班里发生的事情,学会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理。
记得我们班里有个男生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又不敢承认。张老师就把我和顾湲、夏载屏叫到办公室,对我们说:“你们是班干部,要关心这个同学。这件事就由你们自己处理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处理好!”
老师的信任,让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立即召集班队干部商量,课后派几名干部找这个男生谈心,最后这个男生终于承认了错误。我们在班会上,把东西交还给失主,并表扬了这个男生勇敢承认错误的做法,但没有说出他的名字。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东西是谁拿的。这件事的妥善处理,让每一个同学有了安全感,知道了在这个集体中,有了错误是可以承认、可以改正的。从中我也学会了什么叫包容。后来,这个男生和我在一个地区插队。我还专门去看他,那时他已经是一名乡村小学老师了。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支柱。我们的中队委员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李平是劳动委员,可是每次我出板报的时候他都站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你怎么那么能写,你画得怎么这么好啊。几句话说得我美滋滋的,我才知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干的,有夸的,效果最佳。
一次,在《北京晚报》上我看到李平写的回忆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很好玩:
“我们是红领巾班。中队有7名委员。教室后面墙上,有班里的板报。一个委员负责出一期,这样就多出了一个人。于是,张效梅老师让我和卢勤一起负责一天的班报。说的是两人一起负责,实际上活儿都是她干的,我不是不想干,而是干不了。我不会画画,字写得不好。放学以后,我只好陪着她。我在一旁看着她用彩色粉笔在小黑板上写字画画,心里就想,这小姑娘怎么这么能干呢?”
你看,他记得多清楚!
在小学生活中,有两件事我也是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