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长大不容易
1818100000024

第24章 妈妈,我从哪里来?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3~5岁的孩子最爱问这个问题,父母该怎样回答呢?

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先编一个故事,煞有介事地告诉孩子:“你是马路边捡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是别人送到咱家门口的……”

孩子稍大一点,想问得详细点:“我是从哪个马路边捡来的?”“我是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是不是孙悟空出世那块大石头?”“是谁把我送来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常常瞠口结舌,不能自圆其说,后悔当初不该编出这样离奇的故事。

更为难的是,每个孩子会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往往这些问题出现的形式常常出乎你的意料。

事实上,这样的回答对于妈妈来说,也是草率的。准妈妈在为胎儿进行胎教时,目的便是为了早日形成母子间的纽带关系。

想想看,当孩子知道他不是父母所亲生,而是从马路边捡来的,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从何而来呢?母子连心就会受到质疑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孩子的潜意识里会产生失落感,内心的安全感也会减弱。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快乐成长。

我儿子3岁时,曾提过一个“深奥”的问题。

那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跑进来问:“妈妈,什么叫剖腹产?”

我一愣,孩子怎么会问这么“复杂”的问题。可我还是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问:“你是怎么知道有剖腹产的呀?”

“刚才电视里说的。”儿子明确回答。

“哦!”我放心了,“剖腹产就是医生用刀在妈妈的大肚子上切一个口子,把孩子取出来。”说着,我还用手中的铲子比画了一下。

“剖腹产疼吗?”儿子又问。

我犹豫了一下,说不疼吧,那是假的;说疼呢,还能让孩子心疼妈妈。于是我说:“当然疼了,肉皮割破了会出血,可疼了!”

没想到,这个答案让儿子忧心忡忡。第二周从幼儿园回到家,他一直闷闷不乐。

“悦悦,看上去你不高兴,发生什么事情了?”我关切地问。

“妈妈,我不想生孩子,生孩子要剖腹产,太疼了!”儿子满脸的痛苦。

我笑得前仰后合:“傻儿子,男人不生孩子,女人才生呢!”

儿子一听高兴了,脸上阴转晴。

再一周从幼儿园回来,儿子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们班23个生的,24个不生的!”

原来,儿子去幼儿园“调查研究”了。

过了数日,儿子又来问:“妈妈,我是剖腹产吗?”

我想,如果说不是,那接下来的问题不好回答,于是随口说:“你是剖腹产。”

“我看电视了,剖腹产还要用线缝上,肚子上会有一道疤,你让我看看你肚子上的疤。”

儿子的问题让我犯了难,我上哪儿去找那道疤?还是实话实说吧!

“儿子,妈妈刚才在和你开玩笑,现在告诉你,你不是剖腹产!”

“那我是从哪儿出来的?”最让人难为情的问题还是被儿子提出来了。我决定实话实说: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会从一个专门的通道钻出来,这个通道叫阴道。这个通道既不是拉屎的肛门,也不是尿尿的尿道。”

儿子知足地走了,他终于听到几个大人的新名词。

一个多月后,他又有了新问题:“妈妈,是不是男的和女的要结婚才会有孩子?”

“对!你怎么知道?”我惊讶地问。

“我姐家(表姐)的邻居是个老奶奶,因为没结婚,所以一辈子没孩子。”

4岁时,儿子又问出了更“专业”的问题:“妈妈,我知道了,男的要射精,才会有孩子!”

我快晕过去了:“儿子,谁告诉你的?”我想他是不是接触了什么不良分子。

“我从电视里看到的,试管婴儿就是男的射的精。”儿子坦然地说。

我恢复了“正常”:“是呀,男人有上亿个精子,跑得最快的、最勇敢的精子才会和卵子结合,才能有宝宝。所以,生出来的宝宝都是最棒的!”

儿子听后美滋滋的,我想这回他真是“成熟”,什么都知道了。可谁知,儿子又出笑话了。

那年儿子5岁。周日早上,楼外“噼噼啪啪”放起鞭炮。儿子好奇地问:“今天他们为什么放鞭炮?”

“可能有人家办喜事结婚了,也可能是生宝宝了。”我回答。

这时,儿子从床上站起来,严肃地对爸爸说:“爸爸,我说你真够笨的,连生孩子都不会!”

哇!原来他对“生孩子”仍是一窍不通。

一个5岁孩子心目中,生宝宝是妈妈的功劳,和爸爸没有关系。以前提出的问题,也是道听途说,并不理解。

儿子长成爸爸,亲眼目睹自己妻子剖腹产的过程,可能才真正地了解什么叫“剖腹产”。

所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简明扼要,以实相告,而且要循序渐进。

回答:“我是从哪来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的回答。

有个3岁的男孩问妈妈这个问题,妈妈讲了很长的一个故事,中心思想是告诉孩子:“爸爸肚子里有许多种子,种在妈妈肚子里了,种子长大了就变成宝宝了。”

第二天,儿子郑重其事地对妈妈讲:“妈妈,你说的不对,爸爸肚子里根本没有种子,全是饭!我看着他吃进去的!”

这位妈妈就操之过急了,一次给孩子讲这么多东西,他就会觉得糊涂。其实回答3岁小孩提出的问题,要像孩子提问时那么简单明了就行了。没有必要把父母间的肉体接触行为准确地告诉三四岁的孩子,孩子提问时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很容易满足于简单的答案。

你可以说:“宝宝长在妈妈身体里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子宫。”你暂时告诉他这些就足够。

孩子大一点,如果会问:“宝宝是怎么进入妈妈身体的?他又怎么出来的?”

你再说:“宝宝是由一颗种子长大的,而这颗种子一直待在妈妈的肚子里。”

孩子长到四五岁,你再告诉他:“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会从一个专门的通道钻出来,这个通道叫阴道。”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通道既不是肛门也不是尿道。

回答有关生活真相的问题要尽量自然,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行。

孩子有着对生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一般相信自己听到看到的东西。

对于男女性别之差,幼儿园的孩子是从男孩站着尿尿、女孩蹲着尿尿来判断,低年级小学生看到的是:男生上男厕所,女生上女厕所。

有的孩子是通过养小动物来观察,不同性别有不同特点。

有一个小男孩,以前很爱打架,把女同学、小同学打哭了他就特别高兴和得意,觉得自己很有能耐。一年暑假去农村,他看到表弟和小伙伴在斗蛐蛐儿。表弟捉的蛐蛐儿个头虽小,却斗劲很凶。于是,他也捉来两只,也想要斗一番。

不承想,他的那两只蛐蛐儿蔫答答地根本不斗。

表弟笑着告诉他:“你那两只蛐蛐儿,都是母的,当然不斗啦!”

于是他扔出一只大的,换了一只小的,可它们还是不斗。

表弟又说:“一公一母也斗不起来。”

当他把两只都换成公的时,两只蛐蛐儿劲头十足地斗了起来。

他感触很深,回家后写了一篇日记,总结了一句话:“公蛐蛐儿都不斗母蛐蛐儿,我老欺负女同学,我还不如蛐蛐儿。”

老师把他的日记在全班读了,大家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想,在动物世界里,还有没有同样的现象?”

大家七嘴八舌地举出了大象、狮子、老虎等最凶猛的动物保护异性的例子。男生们大受启发,自觉地把以前专门欺负女同学的“敢死队”转变成专门保护女生和弱小同学的组织,又在班里发起了“爱在我们中间”的活动。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护弱者、保护女性,才是男子汉力量的表现。

对孩子进行性、性别教育,不能只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去解释,要把性、性别与理想和精神结合起来。

特别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给他们开设生理、心理课程,同时介绍一些有关的教育的健康书籍给他们看,让他们消除性的神秘感。

像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有几页彩页,图文并茂地告诉小读者人是从哪里来的,男孩与女孩有什么样的不同,生动活泼,孩子看了很受益,让他们学会抵制性诱惑。

有一位“苦恼的秋秋”给《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写来一封“鸡毛信”,问:“有一天,一个男生拉了我的手,还亲了我一下,我会不会怀孕啊?”

“知心”专版“女生悄悄话”栏目中,我的朋友徐国静作了回答。我觉得她讲得很美,很清晰,适应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回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秋秋:

你真是太可爱了,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男生亲你一下,不会变出小孩。真的,别担心!

每个小孩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两个细胞共同创造的生命奇迹。这两个细胞一个叫精子,住在爸爸体内;一个叫卵子,住在妈妈体内。

当爸爸妈妈相爱很深,特别想生一个小宝宝时,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开始约会,然后手牵手来到妈妈子宫里安营扎寨,一住就是280天。在子宫里,精子和卵子结合,变成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单细胞,然后快速裂变长大,直到裂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宝宝叩敲妈妈的宫门,大声啼哭着离开母体,最后变成一个独立的人。

子宫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在那里住280天后,一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宝宝呢?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你看“子宫”这个词有多美妙:顾名思义,子宫就是孩子的宫殿!这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宫殿,比大地上任何一个宫殿都美:它有一个神奇的营养传送带——脐带,紧紧地将妈妈与孩子连在一起,就像一个24小时昼夜开放的餐厅;有天鹅绒一样舒适的睡床——胎盘,周围漂浮涌动着羊水,就像海上的波浪。不仅如此,宝宝住在子宫里,还可以日夜倾听妈妈心脏鼓点般的节奏,以及宫墙竖琴一样的血管涓涓流淌的音韵……

每个人都是在子宫这个“音乐宫殿”里面孕育,并从这里诞生的!

用这种方法向孩子传递性知识,是一种美的享受,既不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又不会产生邪念,有的是对生命的崇拜,对生命的向往。这样,孩子会知道“生命是美好的”。敬重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