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白话全译
1815500000059

第59章 巽卦

巽卦,上下皆由“巽”组成,卦形作“”,象征“顺从”。“巽”为风,又巽卦上下皆巽风,风行无所不入,又有“和逊能入”之义。卦象拟取和风连连相随,喻示“逊从”情状。全卦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为逊从的规律,强调阴顺阳、卑顺尊等方面的义理。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译文巽卦象征逊顺: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出现大人。

解读巽的象义是风,风能在每一角落和每一裂缝中穿行,并且风可以随时令变化而变化,智者遵循这一原则,不断调整自己,以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生存和竞争的能力,所以从人事上来看,巽卦象征逊顺。从卦体上也可看出逊顺之义,巽卦一阴伏于二阳之下,有逊顺以容人之象,上下卦皆为巽,故象征“逊顺”。初六和六四虽然处在阴柔卑下的地位,但由于能以阴从阳,逊顺容人,人无不悦,所以能够扭转不利于事业成功的逆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开拓进取的宽松环境,故卦辞曰“小亨”,即小有亨通。毕竟地位卑下,虽经努力有所改善,但所通尚不算大;且《周易》以阳为大,阴为小,既以阴为卦主,故为“小亨”。“小亨”的局面来之不易,此时应利用这一环境有所行动。逊顺容人,委屈求全,不是目的,只是以屈求伸的手段。盲目前往是不会致亨的,在行动中须有刚德之人指导.须有大人君王申命施治,所以卦辞说“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卦中九五阳刚居尊,上下顺从,即为“大人”之象。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译文《彖传》说:上下逊顺宜于尊者申谕命令,阳刚尊者以其中正美德被众人顺从而其意志得以推行,阴柔者都逊顺于阳刚,所以卦辞说“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出现大人”。

解读《彖传》说:巽义为顺。两个巽卦相重,意在强调申述这个伦理原则。本卦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像君王行事合于正道,因而志得意行,臣民顺从君王,因而“稍有亨通之象”。“利于出行,利于会见王公大人”,就是“小亨”之象的具体表现。巽卦《彖传》很有特点,它不是逐句解释卦辞,而是先总论卦义,在总论的同时也解释了卦辞的意义,最后以“是以”二字引出卦辞作结。由于上下体均有一阴伏于二阳之下的卦象,也可以说“重巽”,就是上下皆逊顺。上下皆顺,正宜于尊者颁布命令,众人执行,故《彖传》说“重巽以申命”。九五阳刚中正,居于尊位,众爻皆逊顺于他,所以他可以发号施令,并得以推行他的意志。这也就是《彖传》所说的“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卦辞“利有攸往”正是“志行”之意。既顺承阳爻,也就是“利见大人”了。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译文《象传》说:本卦为巽卦相迭而成,巽为风,因而长风相随,吹拂不断,是巽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长吹不断的风,从而不断地申明教义,反复地颁行政令,灌输纲常大义。

解读《象传》的“随风”与《彖传》的“重巽”相似,也是以上下卦象来解释卦义的。巽为风,巽卦卦体两巽相重,是风与风相随而吹拂,风之人物无所不至,无所不顺,故《象传》说:“随风,巽。”君子研究此卦象,认识到要效法风行天下无所不顺之象来行使自己的权力,于是发布命令,施行政事。这就是《象传》所说的“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译文初六:进退犹豫,利于勇武之人贞固勇决。

《象传》说:进退犹豫,说明初六思想混乱,疑惑不决;利于勇武之人贞固勇决,是以武人之勇整治其混乱的思想,树立坚强的意志。

解读初六进退失据,恐怕与其爻象有关。初六在重巽之下,体弱性柔,是进是退,不能决断,《象传》说他“志疑”,是十分准确的。初六的问题既是“志疑”,所以对症下药,首先就要整治其混乱的思想,树立其坚强的意志。但是请你注意,思想混乱只是初六的外在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毛病,这是有其内在原因的。高明的医生治病不是只治标,而是标本兼治,且以治本为要。对于初六而言,之所以“志疑”,进退不决,是由于体性柔弱,逊顺太过造成的。因此补刚是初六的首要任务,故爻辞说“利武人之贞”,即补之以武人之勇。如果临事能用武人的正气加以调整,则可勇猛果断,济其柔弱之不足。爻辞说“利武人之贞”,从“利”字来看,应该是有效的。初六爻在两个方面对今人很有启发。首先是处理问题,特别是处理思想问题,能够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间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尤其值得借鉴。其次,逊顺是为了进取,如果逊顺到进退犹疑,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失去了逊顺的意义。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译文九二:逊顺而屈居床下,通过祝史、巫觋频繁致意于君王,可获吉祥,没有咎害。

《象传》说:频繁致意可获吉祥,说明九二能够守中不偏。

解读九二阳居阴位,表现得很逊顺,屈居床下,是为了向九五君王表白自己的诚意,以便取得九五的信任,开拓自己的事业。九二是刚爻,刚爻往往不逊顺,且九二与九五敌应,这些都容易引起九五对九二的怀疑。所以九二表现得非常逊顺,居于床下,同时还主动请祝史、巫觋这些善于沟通人与鬼神的关系的神职人员,往来传话,与九五疏通关系,终于使九五解除了怀疑,从而获“吉,无咎”。九二的获吉,应该说主要是得益于他的居中,正如《象传》所说:“纷若之吉,得中也。”居中则无过刚之弊,能逊顺从上:居中也可避免卑屈谄媚,而与九五疏通关系,达成谅解。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译文九三:皱着眉头勉强顺逊,有所恨惜。

《象传》说:皱着眉头勉强顺逊而有所恨惜,是因为九三壮志全无。

解读九三上为六四阴爻所乘,不得不皱着眉头勉为顺逊,忍受屈辱,心中当然有所恨惜。《象传》说九三“频巽之吝”是因为“志穷也”,“志穷”与初九的“志疑”还是有区别的。初六的“志疑”是面对前进与后退的不同选择,拿不定主意,根据初六的具体情况可以补之以勇气,“志”则“治”矣。九三则是根本没有志气,只知唉声叹气,一味地忍屈顺从,无法救治,是以“吝”矣。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译文六四:悔恨消失。田猎获取三类物品。

《象传》说:田猎获取三类物品,说明六四以勇武决事获得成功。

解读六四阴柔无应,又乘凌九三阳刚,处境不利,本该有悔;但是另一方面,六四以阴居阴,上承九五之阳,依尊履正,故虽有悔而终当“悔亡”。古代贵族田猎所获之物有三种效用,即供“干豆”、“宾客”、“充庖”三用,是为三品。“干豆”指将干肉盛在祭器豆中(这里的“豆”用其本义,指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是享神的祭品;“宾客”指招待宾客的食品;“充庖”即充君之庖,指供君王食用的珍贵食品。不过对于理解六四爻辞来说,所谓三品不一定要坐实,“田获三品”就是田获盛多之意。六四与初六同样处于二阳之下,但六四吸取了初六进退犹疑的教训,虽以逊顺上承上九,却又能主动出击,“田获三品”终于有所建树,获得成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译文九五:守持正道可获吉祥,悔恨消失,无所不利。虽然没有良好的开端但有良好的结果。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前三天发布新令,而在庚日后三天实行新令,这样叮咛在先,揆度在后,办事谨严慎密,必获吉祥。

《象传》说:九五之所以获得吉祥,是由于他居中得正。

解读九五处在当“巽”之时,但以阳居阳,似有不甚逊顺之悔,好在九五刚正居中,能持守正道,故得“吉”,使“悔亡”,并“无不利”。《彖传》所云“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就是指的九五爻。“刚”言九五,“中正”与爻辞的“贞”相合,“志行”与爻辞的“无不利”相合。《象传》曰“九五之吉,位中正也”,也正是此意。九五由于以阳居阳,损于谦逊,所以初以刚直待物,人皆不悦,但由于九五终能秉乎中正,邪道与悔恨终皆消失,变得无所不利,此谓之“无初有终”,意即没有良好的开端却有良好的结尾。“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庚为过中之数,古人常取以象征“变更”,此处作为更布新令之象。“先庚三日”是指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前三天发布新令,“后更三日”是指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后三天实行新令。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的说法,他要说明的是当国家社会发生弊病时需要改革,要改革就是要制定政策、发布命令并具体实施,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特别注意做到谨慎,不可躁进躁动,要酝酿宣传在前,试行并总结经验于后,这样才能深入人心,上下顺从,获得吉祥。庚日的前三天是丁日,后三日是癸日,丁借为叮咛之叮,癸借为揆度之揆。变革之际,叮咛于先,揆度于后,办事如此严谨,当然可以获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译文上九:逊顺而屈居床下,丧失了锋利的斧子,守持正固以防凶险。

《象传》说:逊顺而屈居于床下,说明上九已经居于逊顺穷极之位;丧失了锋利的斧子,说明上九应当守持阳刚之正以防凶险。

解读上九是一个真正的懦夫,不仅屈居床下,连象征临事决断的利斧都丢了。与其说上九的行为是逊顺,倒不如说是卑躬屈节更贴切些。上九处逊顺穷极之位,即《象传》所言的“上穷”。过于卑顺,而且只屈不伸,故爻辞戒之以“贞,凶”,《象传》也指出要“正乎凶”。上九如果不能做到守持阳刚之正,等待他的只能是凶险的死路。巽卦所说的逊顺,尽管是小有亨通,但主于有所行动,建功立业;对君王来说要敢于申命变革,对百姓来说要善于以屈求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