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055

第55章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①。虽沾寸禄已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②。柏梁赋诗不及晏③,长楸走马谁相数④?敛迹俛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⑤。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城东隅⑥。空歌汉代萧相国⑦,肯事霍家冯子都⑧?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⑨。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⑩。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别离短景何萧索,佳句相思能间作。举头遥望鲁阳山,木叶纷纷向人落。

①这两句是说自己从小好学文而不喜学武,因此不知博取功名的途径。

②寸禄:微小的俸禄(官薪)。这两句是说自己空有为皇帝效劳之心,但仅做到一个小官,已错过了建功立业的时机。

③柏梁:即柏梁台。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所建。这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小,没有资格参与大臣的行列。传说汉武帝建成柏梁台后,下诏群臣二千石(相当于郡守一级的官)有能做七言诗的,可以上台和皇帝联句赋诗,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里是借用这个传说(按:《柏梁台诗》据考证是伪作,传说中关于作柏梁台的时间也与《汉书》记载不合)。

④楸(qiū 秋):树名。古人种楸于道,所以叫长楸。谁相数:“谁能数到我”的意思。这句是说,自己地位低,为贵族子弟们所轻视,不能参加他们的行列。

⑤敛迹俛眉;足迹很少出门,整天不舒展地低着眉头,比喻不得志。“俛”同“俯”,低下。这两句是说自己不甘心谄事权贵,宁肯不得志;但心里有牢骚,慷慨悲歌,声调多半是悲苦的。

⑥蹉跎(cuō tuó 搓驼):把时光白耽误过了。养鸡牧豕:借用《礼记·大学》:“畜马乘,不察于鸡豚”(养了四匹以上的马,〔就是贵族〕,这种人是不管养鸡和猪的)语,表示自己贫贱。城东隅(yú与):城东的角落。用汉初人召平的典故。《史记·萧相国世家》载,召平为秦代的东陵侯,秦亡后,成为平民,贫困,在长安城东种瓜谋生。这两句是说自己耽误了功名,老来还是贫贱不得志。

⑦萧相国:指西汉宰相萧何。这句是承上文“城东隅”而来,因为萧何虽位至相国,却愿与贫贱的召平结交。这里是暗喻自己不为达官们赏识。

⑧霍家冯子都:指汉代大将军霍光的家奴冯子都。据《汉书·霍光传》载,霍光宠爱他监管家务的奴隶冯子都,遇事常与他商量。霍光死后,冯倚仗霍家权势,时时犯法作恶。这里是借指当时有权势的坏人。这句说我哪里肯伺候冯子都那样的人呢?

⑨声籍籍:名声很盛。词林:文坛。两京:指唐代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这两句自谦说,他当年空有盛名,在长安和洛阳的文人中活动。

⑩故人:老朋友。斗酒:斗是古代酒器,“斗酒”好比今人说“杯酒”,这里是设酒饯行的意思。安陵桥:安陵即汉惠帝刘盈的陵墓,在今咸阳东北四十余里。安陵与长安之间一座渭水桥叫安陵桥。黄鸟:即黄莺。陌:街道。 这两句是作者怀念往日在长安、洛阳的生活。

令:好。不羁(jī 机):本意是不受拘束,这里是比喻才气纵横。破的:“的”是射箭的靶子,破的即射中靶子。这里是借以指诗写得好。这两句是说墨卿很有才华,写的五言诗很好,被人推许。

这两句是说墨卿在写诗时,才气象长江波涛一样涌现。因为长江入海处江面最宽,所以借来比喻人的才华。

短景:指日短,因为要离别,就觉得时间过得快,日子短了。萧索:寂寞。这两句是说在这别离之际,心绪很寂寞,但墨卿还是能陆续地写出表现相思之情的好诗。

鲁阳山:即鲁阳关。唐代邓州南阳郡城北八十里,有鲁阳关,在今河南鲁山县南。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抒情。举头:遥望自己出行所经之处,木叶纷纷下落,一片萧条的秋景,更增添了自己的惜别之情。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回东川隐居前和他堂弟言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不得意和傲视封建权贵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