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99

第499章 郑谷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在今江西省)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进士,曾做过右拾遗、都官郎中等官。他自己说:“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卷末偶题三首》)当时名诗人司空图称赞他:“当为一代风骚主(文坛领袖)”。诗人薛能也赏识他。

郑谷写过一些好诗。他以《鹧鸪》一诗出名,当时被人称为“郑鹧鸪”。但《鹧鸪》诗实际只有三、四两句“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可以算作佳句。诗的内容限于咏物,整个说来,艺术上也并不完整。现在看来,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些关心社会生活和为劳动人民鸣不平的诗。如《感兴》,感叹封建统治阶级不重视农业生产,却提倡欣赏花卉。又如在《偶书》中,他发出了很有思想内容的愤慨:“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中我们只选了他的一首为人传诵的绝句。

郑谷著有《宜阳集》。《金唐诗》编录他的诗四卷。

淮上与友人别①扬子江头杨柳春②,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③。

①淮上:唐至德初置淮南节度使,治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淮上,指淮南镇所在地。

②扬子江:长江在今仪征、扬州一带,古称扬子江。

③风笛:临风吹笛。离亭:路边的亭子,人们常在这里分别,故称“离亭”。潇湘:指今湖南,境内有潇水、湘水。秦:指今陕西,古为秦国之地。

在唐人诗中,描写离别的作品很多。这首诗的特点是,以抒情的语言,着墨不多,而又能给人以较深印象地表现出离别时的景物和依依不舍之情。结尾两句也表现了唐人某些绝句的这样的特点:言虽尽而意不尽。象有些抒情乐曲一样,虽然演奏或演唱已完,它的旋律和情绪仍然在我们心中萦绕,并不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