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44

第444章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①。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②。薄宦梗犹泛③,故园芜已平④。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⑤。

①这两句说,蝉性高洁,栖息在高枝上,餐风饮露,所以难得一饱。它发出不平之鸣,也不过白费气力。

②这两句说,它叫到快天明时,已声嘶力竭,可是它所栖息的大树,却依然一片碧绿。

③薄宦:官职卑微。梗(gěng耿):树的枝条,这里指桃梗。《战国策·齐策》上有个寓言说,一个泥人和一个用桃梗刻的木人交谈。泥人说:“你本是东方国土上的桃梗,被刻成了人。下了大雨,淄水上涨,把你冲走,你就浮漂浪荡的,不知道将怎样呢?”诗里借用这个寓言,形容作者生活不安定,漂泊在外。

④平:指草长得茂盛,已盖没了田地。这句说故乡的田园都已荒废。

⑤烦君:麻烦您,有劳您。表示感谢的意思。这两句是作者对蝉讲的话:多谢您特意来提醒我,要保持高洁,不要随波逐流。我也和你一样,全家安于清贫。

大中五年(851)起,作者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住了四年多。此诗写于这个期间。前段写蝉,实际是以蝉自比,暗喻寄人篱下,空作不平之鸣,在统治集团内得不到任何同情。后段直抒作者胸怀,表示要保持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