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21

第421章 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①。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②。岂有蛟龙长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③!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④。

①玉帐:主帅的军帐。牙旗:大将出征用的军旗,旗竿上用象牙装饰。玉帐牙旗:指刘从谏及其部队。上游:这里比喻居于形势险要之地。当时刘从谏统辖泽、潞等州(在今山西省南部一带),出兵长安讨伐宦官极为便利。安危:偏义复词,用“危”意。这两句说,象刘从谏这样握有实力又居于有利地位的将领,理应担起铲除宦官的责任,同皇上共危难,分忧患。

②窦融:东汉初年人,任河西五郡大将军,他听说汉光武帝刘秀将讨伐隗嚣,上表问出兵日期,准备效力。关右:函谷关以西之地。刘秀任命窦融为凉州牧,镇守河西,所以说他的上表来自“关右”。这里是以窦融比喻刘从谏。“甘露之变”后,刘从谏曾三次上书,表示要训练士卒,清除皇帝左右的宦官,仇士良等人气焰才稍加收敛。陶侃:东晋时为荆州刺史。苏峻叛乱时,陶侃、温峤等起兵讨伐,侃被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斩苏峻。宜:应当。次:驻扎。石头:石头城(今南京市),东晋的都城。这两句借用历史典故,既肯定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又委婉地批评他没有象陶侃那样有平叛的实际行动。

③蛟龙失水:比喻文宗大权旁落,为宦官所控制。鹰隼(sǔn笋):都是善于搏击的猛鸟。与:这里义同“举”,飞扬。高秋:秋天的高空。这两句说,哪有皇帝长久失去权力,受人控制的道理呢?遗憾的是,再没有象高扬秋空搏击雀鸟的鹰、隼一样的猛将,去诛灭宦官集团。

④幽:暗,指鬼神。显:明,指人。早晚:何时。.星关:一名天关星,即北极星。古代以北极星代表皇帝所居之处。雪涕:指掉眼泪。“雪”在此做动词。这两句说,“甘露之变”杀了许多无辜的人,白天黑夜一片号哭之声,这种悲惨的景象,真使人鬼共愤;什么时候诛灭宦官,收复被他们盘踞的宫廷,君臣收起眼泪,化悲为喜呢?

唐自中叶以后,唐王朝中央军政大权逐渐落到宦官手里,文宗即位后想改变这种状态。于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与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密谋,使韩约奏称左金吾大厅后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宦官仇士良等人前往验看,以便趁机把他们全部杀掉。仇士良等至左金吾大厅,发觉有伏兵,慌忙奔回殿上,劫持文宗入后宫,随即率禁兵捕杀李训、郑注等千余人。不曾参与密谋的宰相王涯亦被族诛。这就是史家所称的“廿露之变”。李商隐曾写过两首五言排律,叙述这次事变,表示自己的愤慨,题为《有感》。这首七律仍然是有感于这次事变而写的,所以题作《重有感》。其内容主要是就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对待这次事变的态度而表示观感的。

“甘露之变”以后,文宗被软禁,“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宦官更加骄横,国势危急。诗人有感于此,希望能清除宦官集团,以振朝廷声威。所以对刘从谏三上表声讨宦官仇士良的罪恶,并愿兴师以“清君侧”表示欢欣,并予以肯定,盼望讨伐军队早日出师,使皇帝受制,人鬼共愤的现实得以改变,那时朝廷上下都将收泪相庆。当然,诗中也含蕴着对方镇坐视朝廷危难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