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06

第406章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②。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③。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④。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⑤。

①宣州:唐州名,州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一名东溪,在宣州城东。夹溪居人: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②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文物:指礼乐典章。这两句是说六朝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而风景依旧。按;开元寺为东晋所建,是六朝遗迹,故作者题开元寺而想到六朝的灭亡。

③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里借用“人歌人哭”这个成语,是说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④一笛风:笛声随风飘飏。许浑《秋日寄茅山高拾遗》“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⑤范蠡(lǐ里):春秋时越国的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参差(cēn cī撑疵):高矮不齐的样子。五湖:即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也可做太湖的别称。其地在宣州城之东,属江苏省。五湖东:由太湖往东即东海。传说范蠡还乘舟泛海。

这首诗是杜牧七律中的名篇,作于开成三年(838)任宣州团练判官时。诗中写他游开元寺,登水阁眺望所见的景象和触发的感想。这时的李唐王朝,已蒙上六朝那种将要灭亡命运的阴影,所以作者在题咏这六朝遗迹的开元寺时,吊古伤今,一开始就点出六朝荣华已成过去,山河依旧。接着写他远眺山色中往还的飞鸟,想到宛溪夹水而居的人民,以及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的欢乐和悲哀。再接下去写他见水阁帘幕之外,雨洒千家;傍晚时又听到随风传来的悠扬的笛声。同时在这两句中用“深秋”一词点明了时令。最后两句写他对范蠡的向往,因无由可见,心情惆怅,接着视线掠过高矮不齐的烟雾中树木,一直朝着东方望去。这实际是含蓄地表达诗人对范蠡的追慕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