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351

第351章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②。

①残阳:夕阳。这里指天边晚霞。铺:铺展。瑟瑟:一种碧色玉石,这里作碧色解。这两句说,天边射来的晚霞,铺展在江水中间;晚霞斜映,使得江水半是碧绿、半是红色。

②可怜:可爱。真珠:珍珠。月似弓;指农历九月初三晚上,月亮形似弯弓。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到杭州赴任途中写的。这首风景诗,把晚霞斜映江上的绮丽景色和深秋夜露的清爽,艺术地熔铸在一起,描出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竹枝词①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②。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鸟一时啼③。

①竹枝词:见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注①。

②瞿(qú渠)塘峡:又名夔峡,长江三峡之一。水烟低:指峡口水雾蒙蒙象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山上。月向西:月亮向西斜,表示夜已很深。

③咽:呜咽。声咽:声调凄苦。寒:凄寒。寒猿:凄苦的猿。:幽暗。啼:悲鸣。

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由江州调任忠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忠县)刺史,学习当地民歌,拟作《竹枝词》四首。作为民间歌谣的《竹枝词》的原来的风貌,我们固然无法看到了。但通过白居易等人的拟作,仍可感受到它的民歌风味的清新气息。白居易的这首《竹枝词》是四首中的第一首,前两句写夜闻当地人民歌唱《竹枝词》时的景色,后两句写《竹枝词》歌声凄苦,悲切感人,连寒猿鸟都受到感染,同时发出悲鸣,与之应和。作者这样写,反映了他被贬官以来的感伤情绪。因为当时忠州一带多山,土地瘠薄,加上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压榨下,生产处于原始状态,人民生活极为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