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344

第344章 涧底松

念寒隽也②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③。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④。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⑤。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⑥。金张世禄黄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⑦。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⑧;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⑨。

①涧(jiàn建):两山之间的水沟。涧底松:生长在峡谷下面的松树。

②寒隽(jùn俊):出身寒微而有才能的人。

③ 百尺:形容松树极高。围:量度树身粗细的单位,一围相当于两只胳膊合拢的长度。诗里用松树比喻人材。“寒且卑”表面指松树生长在寒冷卑下处,实际说的是寒士们出身卑微。

④工:本指伐木者。这里比喻皇帝和握有重权的统治者。度(duó夺):测量。这里是量材取用的意思。

⑤明堂:见吕温《蕃中答退浑词二首》注⑥。这里代指朝廷。

⑥谕:知晓。苍苍:青天。这两句说,谁知道老天造物是什么意思呢?只赋予它高大的躯干,却不让它生长在好地方。

⑦金张世禄:即金日(jīn mì dī金密滴)、张安世,他俩是汉昭帝、宣帝时的大权贵,这里泛指贵族。黄宪:字叔度,后汉人,家境贫寒,一生不得志。牛衣:乱麻编织的麻布片,为牛御寒用的。穷人也用来御寒。这里“牛衣”指代穷人。貂蝉:汉制,武官冠上插貂尾,附以金蝉。这用指代贵族出身的人。

⑧殊:不一样。

⑨历历:清晰,分明可见。白榆:实用价值不大的一种榆树。古乐府有“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之句,白榆树实从白榆星想象而来。

本篇选自《新乐府》五十首。《新乐府》自序说:“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意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首咏物诗,主题在于“念寒隽也”。它表现了作者对出身“寒微”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对权贵把持朝政、垄断仕途的不满。诗里所写的情况,既是当时一般社会现象的概括,也包含着作者个人的亲身感受。他自己就曾感叹出身“寒微”,说是“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与元九书》)。正因为如此,作者对寒隽之士的同情才显得那样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