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中进士,上书朝廷,为武则天所赏识,授麟台正字。武则天垂拱二年(686),从左补阙乔知之出征西北。长寿二年(693),升为右拾遗。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并请为前驱,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斥降职。他深感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便于圣历元年(698)辞官回乡,不久为县令段简所陷害,死于狱中。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如在《谏政理书》中,希望朝廷要重视农业生产,不要穷兵黩武;要“除天下之贪吏”,不要滥施刑罚。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王张继承汉魏传统,诗歌内容要反映社会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艺术上要朴实无华,摈弃“采丽竞繁”的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登幽州台歌》等,风格朴质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对扫除当时诗坛上靡丽习气,起过积极作用。清代的王士祯说:“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古诗选》)这是颇有见地之论。
有《陈子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