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231

第231章 顾况

顾况(725?—815?),字逋翁,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至德二年(757)进士。一生郁郁不得志。李泌为相时,召为著作郎,后因作诗嘲谑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不久即归隐茅山,自号“华阳真逸”。

顾况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眼看社会百孔千疮,对统治集团怀有不满。他不避权贵,虽王公显宦与他交往,“必戏侮之”,故“为众所排”,仕途失意。在诗歌创作上,他主张返于古朴,重“声教”而轻“文采”。他说诗歌创作“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悲歌序》)反对不顾内容而片面追求形式的浮华艳丽诗风。因此他作诗往往有意仿效《诗经·国风》。他的诗歌有的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反映了广大人民悲惨的命运;有的抨击了割据势力互相攻伐而给人民带来灾难;有的是讽刺权贵豪门挥霍无度的腐朽生活;有的是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和激愤。这些篇章在中唐时期的诗坛上不失为现实主义的好作品,而且影响过白居易。但在顾况的诗歌中,有一些是宣扬隐居避世及道家虚无思想的,则是应剔除的糟粕。

顾况的诗歌喜用口语,不避俚俗,质朴平易,通俗流畅。但确些作品往往失之粗率浅陋。

有《华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