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128

第128章 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②,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③。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④。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⑤。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⑥。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⑧。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⑩。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①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题名。

②张公:即张守珪。开元二十一年(732),为幽州长史、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因反击契丹的侵扰有功,开元二十三年(735),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五年(737),又破契丹,二十六年(738)部将赵堪等假借张守珪之命,令平卢使乌知义击契丹、奚余众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张守珪隐瞒实情而谎报军功,事露,贬为括州刺史。

③征戍:征战戍守。和(huò贺):依别人诗的内容及韵作诗,称为和诗。

④汉家:汉朝,借指唐。烟尘:烽烟和尘土,喻指发生战争。残贼:凶残的敌人。

⑤横行:见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注④。赐颜色:另眼相待,赐2予荣耀。

⑥(chuāng窗):打击。金:指钲,行军中用来节止步伐。伐鼓:击鼓。进军的信号。榆关:即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旌旗:军中的各种旗帜。逶迤:连绵不断的样子。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北。

⑦校尉:汉武官名,位次于将军,这里泛指唐军官。羽书:军中的紧急文书。瀚海:大戈壁,这里指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沙漠。猎火:打猎时燃起的大火。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南下侵扰之前,先举行大规模的校猎活动,作为进攻前的演习。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

⑧萧条:荒凉。极:穷尽。凭陵:有所凭恃而侵凌别人。杂风雨:风雨交加,形容敌军来势凶猛,有如暴风骤雨。以上四句写军情紧急。

⑨军前:指战场上。半死生:死生各半,伤亡惨重。帐下:将帅的营帐中。这两句说,战场上士兵们伤亡惨重,而将军们在营帐中正欣赏美人的歌舞。

⑩穷秋:深秋。衰:枯萎。斗兵稀:指唐军伤亡过重而减员。

这两句说,将军们身受皇帝的恩惠而常常轻敌,所以虽力战而不能取胜。

铁衣:铁甲。远戍:在遥远的边地守卫国土。玉箸:玉制的筷子,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妇女的眼泪。

少妇:指战士的妻子。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这里泛指征人的故乡。蓟北:蓟州以北的地方,这里泛指东北边地。蓟: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注①。空:徒然。回首:回头望故乡。

边庭:边境。飘颻:指边地狂风的迅猛。度:越。绝域:指极远僻的地方。苍茫:无边无际,迷茫一片。

三时:即整天。一天分早、中、晚三时。阵云:战云。一夜:彻夜。刁斗:见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注③。

雪纷纷:一作“血纷纷”。节:气节。这里指誓死卫国的节操。岂顾勋:哪里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沙场:战场。李将军:指西汉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还能关心士卒,“宽缓不苛,士卒以此爱乐为用”。

这首诗是在诗人过去北游幽燕的生活基础上,加上这次新的传闻而写成的。虽然是因张守珪军中之事而发,实际上是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的戍边生活。在诗中,通过一次行军出征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士兵奋不顾身,杀敌立功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长期戍边的思乡之情,揭露了军队内部将领和士兵之间的矛盾,抨击了边防将领的骄奢。这在盛唐的边塞诗中是很突出的。在艺术手法上,诗人把概括的描写和细致的刻划相结合,同时采用对比的描写,以揭示军队内部的矛盾。在描写叙事中,极富感情,所以诗篇深沉感人。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