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125

第125章 高适

高适(702?—765),字达夫,沧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长期在梁、宋(河南省开封、商丘)一带漫游,后又北上燕、赵,最后客居淇上(今河南省淇县)。开元二十三年(735),得到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弃官而去。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高适入其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起,高适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后,他向唐玄宗陈述兵败的原委,升侍御史,后又拜谏议大夫。肃宗即位,为御史大夫,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同韦陟、来共讨李璘。后因李辅国谗毁,贬为太子少詹事,不久出为彭州、蜀州刺史,转升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宗时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所以《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有成就的诗歌,主要是入哥舒翰幕府前写的。在这部分诗歌中一些感怀、咏史和赠别之作,除抒写自己的理想抱负外,大多是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另一些诗歌,描写了农村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天灾重赋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由于高适几次到过边塞,对边塞生活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中,赞扬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他们杀敌立功的豪情,揭露士兵生活的艰苦和将领的骄奢,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是很突出的。

高适的诗,语言朴质精炼,气势雄健高昂,感情真挚爽朗。他的七言歌行,粗犷豪放,遒劲有力,尤具特色。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故朝野通赏其文。”这较简括扼要地指出了高适诗歌的特点和在当时的影响。

有《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