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处世是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它像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船,而你就是一个操纵方向盘的舵手,把握得好,它可以避开暗礁险滩,安稳地航行于海面上;控制不好,就可能触礁翻船,使你丧生于海浪之中。
1.处处显精明不载福
商纣王在传说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色鬼,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英俊、能干的统治者。纣王格外聪明,武功卓绝,力大无穷。周文王姬昌当日提西伯侯。事实上,作为西伯侯的姬昌不过是纣王手下三千多诸侯中的一个而已。尽管西伯侯姬昌领导的西歧比周围其他诸侯力量大些,顶多也就是抵得十多个诸侯王国的力量罢了,与纣王的商朝比起来,姬昌的周围不过是纣王力量的百分之一而已。可是此时若是纣王兴兵灭周,那姬昌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直接杀了姬昌,那就更加彻底了。
可是,纣王没有采取这些办法。纣王自以为聪慧过人,武力强盛,完全可以把姬昌控制在自己手中。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力,纣王将姬昌囚禁在牢里,让他远离自己的国土西歧。有人劝他把姬昌杀了以绝后患。他说:“我才不用这个笨办法,我的办法要聪明得多。”
纣王把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从西歧叫来殷都,将他杀了,割下他的胸脯肉,砍成肉酱,烤成肉饼,送给被囚禁在牢里的姬昌去吃。纣王说:“人都说,姬昌善八卦之术,能够预见先机,我将他的儿子杀了,样做肉饼给他吃。他如果真擅卜算,一定能算出此事,就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他不吃这肉饼,我再把他杀了也不迟。这个办法聪明得多吧。”
偏偏姬昌就精八卦卜算之术,他利用自己被囚牢里数年的闲空时间,将羲氏创制的先天单八卦推演而为后天八八六十四复卦,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是三百八十四爻,每爻都推定了算法,使远古的《易经》完善而成《周易》,他就是用这个法子算出了纣王送来的烤肉饼就是自己的大儿子伯邑考。但是为了掩饰过关,他装作毫不知情,亲口吃了儿子的肉饼,还直夸这“肉饼”好吃。
纣王一听,哈哈大笑说:“哈哈!说什么姬昌善算,只是骗人的蠢话而已。将姬昌释放,让他重返西歧,主理朝政,同时授予他斧之权,让他替本王征讨西方诸侯各国,让本王对西部广大地区再无后顾之忧!”
于是纣王不仅将囚禁了几年的姬昌又放了回去,而且授予他在西部地方武力征讨之权柄。姬昌利用这一极好的时机,积蓄力量,扩充兵力,在80岁宰相姜子牙的辅佐之下,迅速崛起,自封了周文王的帝号。他死后让儿子姬发继位成了周武王。周武王更尊崇姜子牙为丞相尚父,对他言听计从,继续做灭商兴周的准备工作。
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小小的西方周国联合八方诸侯,一举伐纣灭商成功,稳定了周朝的基业。
人生悟语:
王蒙说:“什么事都要玩心眼儿耍花是为妖”。
人老精明,确能占得不少便宜,但太过精明,别人必定会以精明加以防范,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为学不可不精,为偿可太精,还是涂一点好。
2.刚柔相济,该弯曲时就弯曲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人生悟语:
往往有时的弯曲,并不是失败,而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更有力。弯曲,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3.功高不傲,不占便宜
“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徐达,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农家,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和中国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深得朱元璋宠爱。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徐达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按理说,这样一位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至交,且战功赫赫,甚至朱元璋还将自己的次女许配给他,完全可以“享清福”。朱元璋也在私下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这些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可徐达就是不肯接受。万般无奈的朱元璋请徐达到这些府邸饮酒,将其灌醉,然后蒙上被子,亲自将其抬到床上睡下。徐达半夜酒醒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传说:“这是旧内。”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命有关部门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牌场,并亲书“大功”二字。
徐达功高不骄,还体现在他好学不倦、严于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达,少年无读书机会,但他十分好学,虚心求教,每次出征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仔细研读,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理论。因此每每临阵指挥,莫不料敌如神,进退有据,且每战必胜,令人心服。
身为统帅的徐达,还能处处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定,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慰问,给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重视而筹棺木葬之。将士对他无不感激和尊敬。
本来可以声色犬马的徐达,却平生无声色酒赌之好,“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赐予他一块沙洲,由于正处于农民水路必经之地,家臣以此擅谋其利,徐达知道后,立即将此地上缴官府,“其无私欲,持大节类如此”。
徐达为人处世真是高,不论做了多大贡献,也不邀功,也不要赏,视自己如平常一样,因为他懂得在做人时,不管官有多大,自己有多大能耐,都要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才会得善终,若他同韩信一般,得志便张狂,朱元璋定会也将杀之。
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人生悟语:
做人不可功高自傲,有了成绩便不可一世、眼中容不得任何人,过于张狂,定会招致别人的不满甚至杀身之祸。
4.做人要善于吃亏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经营,也会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当时重农抑商,他想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于是效仿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
王有龄是杭州的一个小官员,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情感相投,非常有默契。
后来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有龄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个讲交情的人,对胡雪岩的生意给了很大帮助,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两人的关系亦更加密切。
后来,太平军占领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失去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与浙江巡府左宗棠建立起联系。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宗棠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宗棠的好感和信任。后来,胡雪岩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人生悟语:
生活中,要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要懂得吃亏,令朋友信赖你的宽厚和真诚。今天,你给朋友的是一滴水,他日,朋友将以涌泉来相报,正如古人所说:“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5.不怕丢面子,才能争得面子
卡耐基住在纽约的中心地带,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原始森林,卡耐基常常带着他的小哈巴狗到那儿散步。由于在林中几乎碰不到什么人,所以卡耐基不给狗戴口套,也不给它拴皮带。
有一天,卡耐基散步时遇到了一位骑警,这位骑警没好气地说:“你没有给这条狗拴皮带,也没有给它戴口套,就让它在这儿乱跑,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不,我知道。但我想它不至于在这儿做出什么坏事来。”卡耐基解释道。
“你想它不会,法律不管你是怎么想的!这狗可能会咬死松鼠,咬伤小孩,这一回我先放了你,下次要是再让我看到这狗不拴带子、不戴口套,那你可得自己去对法官说清楚。”
后来几次再散步时,卡耐基真的是完全按照那位骑警的话做的。但有一次,卡耐基又没有为狗戴口套,不巧的是又碰上了那位骑警。
当那位骑警叫住他时,他灵机一动,与其让对方训斥,不如自己训斥自己!他连忙说道:“警官先生,这回您又当场逮住了我。我有罪,我有罪!我这回没有话,也没有借口了。上星期您警告过我——如果我不给这狗戴上口套就领它来这儿,您就处罚我。”
本来警官是要训斥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未等警官开口,卡耐基已经认错了,警官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结果警官语气平和地说:“哦,我知道,在周围没人的时候让这一条狗在这儿自由自在地奔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是啊,的确是惬意,但这毕竟是违法的。”卡耐基对自己不依不饶。
“啊,这样一条小狗是不会伤害人的。”
“不,它会咬死小松鼠的”。
“好了,好了,我看你有点太认真了。我告诉你怎么办,你就让它跑到山那头去,这样我就看不到啦,然后,我们就都忘了这回事。”
人生悟语:
面子是大问题,因为人人都要争面子,为的是不丢面子,死要面子的人不虚心求教,不肯认错,只能导致失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成大事者必须放下架子,不怕丢脸面,才能最后为自己挣回脸面。
6.委婉说话要最动听
台湾起义之后,和珅举荐前去镇压的常青部队屡屡受挫,常青无奈,只得向朝廷如实汇报。乾隆读罢公文,心中不禁有些担忧起来,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平定起义,让天下复归太平。和珅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出乾隆忧心忡忡的表情,就不等乾隆问话,走上前说:“皇上,奴才之见,林爽文之徒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贩吏走卒,能有多大的本领,一定是孤注一掷,想拼几个人与他陪葬,朝廷大兵一到,他焉有不败之理,皇上必过于忧虑了。”乾隆虽然明白和珅所言只不过是宽慰自己的话,可听起来还是感觉舒畅了很多。和珅继续说道:“常青所为也有失体统,林爽文小小的叛匪,不值一提,他怎么能闹得邻近诸省都人心惶惶呢,怎么能派两路提督去惩治这伙小小的匪贼呢,都是奴才平日教导不够,他才如此小题大做,草木皆兵,哪还有一点总督的气度?”官兵“剿匪”屡战屡败,常青即使派去了两路提督,仍然是毫无战果,这才闹得邻近诸省人心思动,惶惶不安,可这样的事实到了和珅口中,竟全都是因为常青个人气度不够,小题大做了,一句话就把前方的困境化于无形之中。乾隆听了,心也稍稍放宽了一些,打消了要继续派兵增援的念头,命常青率现有军队,奋力杀敌。
不久以后,前方的战报依然不容乐观。乾隆在早朝之时,向群臣询问良策,表示要御驾亲征。和珅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何尝不知台湾战局的实情,林爽文之徒虽然人数不众,但多骁勇善战,拼死一搏,再加上占有地利的优势与大陆渡海前往的官兵巧妙周旋,几致力于不败之地。乾隆亲征无异于表明朝廷竟奈何他们不得,全国人心必然更加不安,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劝阻乾隆却不能把实情直说,的确有些为难。和珅要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亲征。于是,他走出朝臣的队列,上前几步说:“万岁爷,此事万不可出此下策,依奴才愚见,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皇上治国,中正仁和,轻徭薄赋,爱民如子,料想台湾的百姓未曾被及圣恩,这才心思造反,责任在于地方官员没能将万岁爷的仁爱之心示之于民,一旦官员警醒,施以仁政,百姓必会人心思归。前方战事,除继续用兵外,奴才以为,还可颁布告示,攻心为上,分化贼匪与普通百姓,从内部攻破,这样一来,外有大兵压境,内有人心背离,贼匪不日可破。”和珅在朝廷上侃侃而谈,一番话,既称颂了乾隆的仁政,又指出了破敌的方略,言明破敌的容易,杀鸡焉用牛刀,御驾亲征自是不需要的了。乾隆被和珅说得飘飘然,也觉得自己有些过虑,遂打消了亲征的念头。
人生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