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1806100000013

第13章 知人善用——让人才为你冲锋陷阵(2)

当时康有为等人也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所以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谭嗣同说:“现在荣禄他们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训练的新兵,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清除那些老朽守旧反对变法的大臣,那时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凯慷慨激昂地说:“只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谭嗣同接着说:“别人还好对付。就是荣禄非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太容易。”袁世凯瞪着大眼睛说:“这有何难的?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着急地说:“那我们现在就马上决定如何行动,我现在就去向皇上报告。”袁世凯想了想说:“那太仓促了,我所指挥的军队的枪弹火药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

袁世凯是个诡计多端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康有为和谭嗣同都没有看透他。袁世凯虽然表示忠于光绪皇帝,但是他心里明白掌握实权的还是慈禧太后,于是早就同慈禧太后的心腹们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这次斗争慈禧太后必然会占据上风,所以,袁世凯决定先稳住谭嗣同,再向荣禄告密。

不久,袁世凯便回到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了荣禄。荣禄吓得当天就到北京颐和园面见慈禧太后,报告光绪帝如何如何要抢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慈禧太后就怒气冲冲地进了皇宫,将光绪皇帝带到瀛台幽禁起来,接着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维新变法人士和官员。变法经过短短的103天最后归于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脑袋。

人性悟语: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为知己者死,为知己者生的人;而那些不是朋友的朋友,只是利用你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交朋友一定要学会选择,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利物浦铁路局的总经理卢密斯从前在伊利铁路当段长时,有一次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就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当时的减缩政策,卢密斯辞掉了一个守夜的人,那个守夜人的职务是防备小偷把场里的木材偷走。他辞退了那守夜人,建议他去找别的工作,当时在场的工人不禁在心中窃喜起来。

在接下来的那一个月中,在黑夜时,场子附近常常有一些黑影在活动。于是,卢密斯便让人把从前许多破烂的篱笆修好,还让人在这些篱笆后面做了一些狗洞和鸡栏。走廊和台阶上的板子也都修好了。在这一月之中,卢密斯总是满脸带笑,碰到任何人总是一副很和气的样子,看不出他发现了什么。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偷盗木材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个新来的段长对此仿佛不闻不问,简直就像一个瞎子。

该付工资的时候到了。许多人拿到装工资的信封,在查看了所扣的钱后,显得非常的不快。

因为在一张偷了木材的清单上,很清楚地开列着各人所偷木材的数量,以及应扣去的价钱。当时大家都很惊异。卢先生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呢,又怎么会计算得这样精确呢?每一处都算得丝毫不差!

卢密斯告诉他们说:“在这一月之中。我在白天总是测量新材料,计算你们夜间所偷去的木材有多少。我从前本来是做木匠的,所以量得一点不差。一点也没有遗漏。”

那些工人只能苦笑。他们被捉到了,而且是被巧妙地捉到了。他们在内心一致认为这次是被卢先生的智巧所胜了,所以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还是比较心悦诚服的。以后再没有偷窃木材的事了。由此,他们恍然大悟:如果他们夜里偷的东西是花钱得来的,那尽可以叫别人名正言顺地送到家里来,何苦要在晚上偷偷摸摸地自己费力地搬到家里来呢?这位新来的段长实在是少见的机智。

卢密斯获得了他们的尊敬,也获得了他们真心的佩服。

人性悟语:

懂得别人,并喜欢别人,才能制服别人。而要懂得别人就必须与他们发生亲密的关系,并了解他们的生活。

9.以貌取人,有失偏颇

明建文二年(1400年)。策试中试单人有个叫王良的对策最佳,但以其貌不扬,被抑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擢为第一。后来惠帝亡国,倒是王良以死殉国,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官。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疲,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赶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错举。益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镬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虚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人生悟语: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人不能单以外貌出发,更应注意其内在的东西并为己所用,否则就可能错失了一人才。

10.察言观色看准人

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并且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人生悟语: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稍不注意就可能被骗取信任,那时损失可就大了。成大事者总是能通过对方的举手投足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11.品德的颓废,比物质匮乏更可怕

法国银行家莱菲斯特没有发迹时,因为没找到工作,只好赋闲在家。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到一家大银行找董事长求职,可是一见面便被董事长拒绝了。

他的这种经历已经是第52次了。莱菲斯特沮丧地走出银行,不小心被地上的一根大头针扎伤了脚。“谁都跟我作对!”他愤愤地说道。转而他又想,不能再叫它扎伤别人了,就随手把大头针捡了起来。

谁想,莱菲斯特第二天竟收到了银行录用他的通知单。他在激动之余又有些迷惑:不是已被拒绝了吗?

原来,就在他蹲下拾起大头针的瞬间,董事长看在了眼里,董事长根据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认为他是个谨慎细致而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于是便改变主意雇佣了他。

莱菲斯特就在这家银行起步,后来成了法国银行大王。

莱菲斯特的机遇表面上只因拾起一根针,看似偶然,但他能在自己落魄之时都保持良好的行为,说明品德情操十分高尚。

那位从细微处见精神的董事长更是一位识人高手,是他发现了莱菲斯特这匹千里马。莱菲斯特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位董事长识人的独到之处。

宋真宗想拜王钦若为相,王旦制止说:“王钦若受陛下赏识提拔,地位与待遇已相当优厚,我还是希望他能留在枢密使的位置上,这样,枢密府与相府之间也可以保持平衡。我朝从太祖开国以来,还没有任用南方人当宰相的先例,虽然古人说惟才是举,但也必须是真正的贤才才可以破例提拔。我身为宰相,不敢压抑贤才,但不同意王钦若当宰相,这是公众的意见。”由于王旦反对,真宗便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直到王旦去世后,王钦若才被放手使用,因此,王钦若逢人便说:“是王旦使我当宰相的时间延迟了十年!”当初,王钦若与陈尧佐、马知节同在枢密院任职,因为汇报工作,当着皇帝的面发生了争吵。真宗把王旦叫来处理纠纷时,王钦若还在大骂不已。马知节哭着说:“我愿与王钦若一起到御史府对质,请求公正评判。”王旦怒叱王钦若退下,才平息了这场纷争。事情发生后,真宗非常愤怒,立即下令要将王钦若三人投入监狱。王旦严肃地说:“王钦若等人多年来一直凭借着陛下的特殊宠爱,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陛下要责罚他们,也应当选择公开正式的场合,今天,您暂且回宫休息,明天我再来领取圣旨。”第二天,宋真宗召见王旦,问他是否安排了处罚王钦若的事情。王旦回答:“王钦若等人理当处罚,但不知陛下要怎样处罚他们。”宋真宗说:“判他们忿争无礼的罪名。”

王旦说:“陛下治理着天下,却用忿争无礼的罪名将大臣入狱,如果这件事传到国外,恐怕会因处罚失当而损害您的威信。”真宗问:“你说该怎么办呢?”王旦说:“应该通过中书省传达您的旨意,把王钦若叫来宣布陛下对他们宽大为怀的态度,同时对他予以警告。等过一段时间,再将他们罢免也为时不晚。”真宗同意了王旦的处理办法,并说:“如果不是您说了话,我真是难以容忍他们这样放肆。”一个多月后,王钦若等人都受到了免职的处分。

王旦不以和怨待人,体现了品德的高尚。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就在于看他平常处理事物的具体表现。王旦曾经与同僚杨亿一起品评当朝人物。杨亿人:“丁谓这个人日后的前途如何?”王旦评价道:“丁谓是个有才华的人,但在品德修养上还有所缺陷。他日后担任了高级职务,假使有品德高尚的人帮助他,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晚节;如果是他单独掌权,一定会给晚节带来不幸。”后来,丁谓的发展果然证实了王旦的预见。

王旦作为皇帝使者负责修理兖州景灵宫,太监周怀政与他一起同行。有一次,周怀政趁便请求与王旦相见,王旦却一定等随从的人都来到后,才穿着官服在大庭广众下与他见面,说完了正事就立即告别。后来,周怀政因为策划政变而被杀,众人才知道王旦识人之准与深谋远虑。另一名太监刘承规因为忠厚老实受到宋真宗的宠爱,在他即将临死之时,他请求皇帝能封他做节度使,刘承规和王旦在私交上堪称莫逆之交。但当皇帝问及王旦此事如何处置,王旦却执意不批准,他说,从私谊而论,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朋友,这点要求并不算过分,但从国法上论,这个例子不可开头,会影响到今后的大局。刘承规的遗愿最终没能实现。从这个方面上说,王旦是位品德优秀的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人格的魅力。

人生悟语:

品德是内在的涵养在外部的表现,也是认知一个人的关键。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无疑是于社会无益的。一个有德的员工,会给你的事业带来和谐的气氛和高尚的形象,而一个人道德的颓废,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

12.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深知人才的重要。在当时动乱的年代里,宇文泰知人善任,反对“州郡大吏,但取门资”而“不择贤良”的做法,主张选才“当不限荫资,惟在得人”,提拔重用了有真才实学的苏绰等人。苏绰,陕西武功人,才华出众,经人推荐,担任了行台郎中。宇文泰通过接触和了解,感到苏绰有才学,就找了个机会把他留下来交谈。过后,宇文泰对属官周惠达说:“苏绰真乃奇士,我将把政务委任给他。”不久,苏绰被擢升为大行台左丞,参与国家机密要政,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宠信和厚待。后来,苏绰成为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帮助他大力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从而使西魏一天天强大起来,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被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宰相赵普在宰相位几十年,曾对北宋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荐贤用人上,他也是不遗余力。一次,赵普举荐某人为官,宋太祖不许;第二天复荐,仍不许;第三天再荐,宋太祖大怒,撕碎他的奏章,掷之于地。赵普脸不变色,默默地跪在地上,把残牍碎片一一拾起,然后还朝回家。第四天,他补缀好旧牍,更奏如初。宋太祖明白了赵普的苦心,终于任用所举之人。又一次,有几个臣僚应当升迁。宋太祖一向厌恶这些人,不予批准。赵普却再三请命。宋太祖很生气,说:“朕偏不准这些人升迁,看你有什么办法?”赵普据理力争,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宋太祖怒不可遏,起身走人后宫。赵普紧跟不舍,来到寝宫门前,恭立等候,久久不肯离去。宋太祖无奈,只得谕允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