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稳健的步伐意味着你志在必得
当轮到你进场进行面试时,切忌紧张和慌乱,要稳住心态,在步入考场的稳健步伐中显示出你的心理优势。做法上要掌握以下要诀。
要诀一,当面试官叫到你的名字时,不要拖长声答应,回答时应语气庄重、平衡、短促有力。心理自信力就会油然而生。
要诀二,步子不要迈得太快,更不要跑步入场(除非体育面试规定要跑步入场)。应迈稳健、从容的步伐,昂首挺胸进入考场,进场时脚步应坚定有力,但不要踏得太响。
要诀三,进场后,要向主考官及工作人员微笑致意,然后在考生座位上坐下来,双眼温和平静,缓缓地扫视全场、以稳定情绪。
要诀四,进场后不要马上翻阅手中资料(如果允许你带资料入场的话),否则,会让人觉得你底气不足,在第一印象中投下阴影,甚至会使你尝突发奇问的苦头。
要诀五,入场后,有的面试官有意不发问,而是留下一段沉默的时间,这点时间可能是给你以思考的机会,也可能是在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遇此情况,千万不要在脸上露出急不可待的慌乱神色,更不能胡思乱想去走神儿,而要平静的稳住情绪,等待对方提问。
(三)给主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面试的成功与否,往往与第一印象有关。尽管你满腹经纶,如主试的第一印象不佳,就会经常突发奇问刁难你,你若稍有闪失,印象分就会马上往下跌,使你名落孙山。
怎样留给主试者最佳第一印象呢?
1.得体的穿着
如果你是位男士,最好是穿直条纹的适宜体现你鲜明个性和气质的西装或其他服装。特别是对自己的体格身材缺乏自信的人。因为从视觉心理学的“错觉”原理看来,穿横条纹的西装看起来矮胖;而穿直条纹的西装看起来比较健壮,较有威势。体格高大的人此时容易使人连想起你的能力和充沛的精力;矮小者穿着直纹的衣服,正好弥补了你的不足。
面试时好打扮者居多,他们穿着全新的衣服,以为这样会给主试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事实可能恰好相反,这样打扮给人一种做作感,你自己本身也会因一身新衣时时表现出一种不自在、不协调感,如生怕弄脏,不时注意旁人对新衣的反应等。于是主试就可能认为你是一个浮于表面、喜欢表现的人。
当然,并不是提倡穿烂衣,最好是穿你习惯穿的七八成新的衣服,干净、朴素,让人感觉一种自然美。
2.训练有素的礼节显示着你的修养与尊严
进入考场后从容大度的向主考老师敬礼和问好,考试完毕,再次敬礼表示感谢,如果能像运动员比赛结束时一样,走上主考席同主考人员握手道别,则更会显示出你的风度与修养。主考对你的印象分可能陡然上升。
3.在答问时,尽量重复地说“我”、“我的”
在回答主试问题时,要尽量在回答中多出现“我”、“我的”这个词。如“依我看,最好采取股份制经营管理方试……”,等等。爱用“我”这个字,可加深他人对你的印象,觉得你是个自信心很强的人。
4.表现自己的重点不要超过三个
如果你喋喋不休地介绍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冲淡主考官对你的印象,求职面试时也是一样,与其说精通百般武艺,倒不如说有一项看家绝活,反而能使主考官对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5.谈话时凝视对方的眼睛
回答问题时,老低着头,或不规则地四处观望,会使人觉得你软弱怯懦或不认真,缺乏自信。若正面平稳地直视对方,必然强烈地影响对方的心理,使他觉得你是一个毫不畏惧、自信刚强的人。
6.不知道就不知道
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如实回答不知道,不仅不会降低你给他人留下的好感,反而还会使你赢得尊敬。课堂上,一位博士在讲解用老鼠做某项实验的效果的问题,一学生突发奇问:“若改用其它动物,实验结果会一样吗?”在场人期待博士会有精彩回答,不料,这位著名博士毫无愧色地回答:“我也不知道,等我弄懂了再告诉大家”。
于是一位诚实的学者形象留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
(四)一针见血——迅速洞穿主试的内心意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斗中如此,考场上亦是一样。虽然你面对的主试者是陌生的,对他一点也不了解,但如果你能掌握如下心理战术,则能帮助你迅速洞穿对方的内心意向,对你的面试将会大大有利。
1.对方失礼,则露破绽
虽然他是主考,你是被试,但他如果一副盛气凌人像,动不动就说:“这个,我知道”,就说明对方或许根本无意听你的答辩,这时,你完全可以不把他放在眼里,迅速改变回答策略,以讲得具体动听、详细为主。因为你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根本听不懂抽象、深奥道理的人。因为真正有学问的人是很谦逊随和的。
2.对方有礼,则有图谋
面试场的主考老手,胸有成竹的学问人,在你答辩时,往往是报以亲切的微笑和点头,对这样的主试者,你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当他一直不挑你的毛病,并还不时对你加以赞扬时,你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只需在表面上谦虚几句,心里却要把对方的真意揣摩一番,因为很有可能会有老辣的问题在等着你。
答辩中如对方向你送水,表明他对你有了好感,你下面的答辩可以更充满信心地进行。
3.对方失态,则露败象
如果你在答辩中有惊人妙语,或切中要害,往往会引起主试很明显的反应。如果你在发言时,对方不断地把手放进自己的裤袋,说明你的回答中了要害,或使主考也感到难以判定对错,因为手插裤袋的动作是缓和紧张的一种习惯性动作。口袋是最接近自己身体的部分,把手插进去,借此以增加自己的“亲密性”,紧张的人,都习惯用这种动作,这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项小成果。
如果对方再提问时语无伦次,没有条理,甚至吞吞吐吐,你就完全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你的答辩。因为这时,对方已再也提不出什么能考倒你的问题了。
4.留意对方打岔
在答辩中,如果对方把论点岔开时,你不必去打断他。任其说下去,你就能知道他的用心何在。
把论点岔开,通常有三种情况:
(1)一时不慎而岔开(说明主试者心理也紧张);
(2)突然联想到某一事情而岔开;
(3)存心岔开,有意把论辩引向另一方。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对方当时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他所岔开的那个论题上。你可任其说下去,不要打岔。让他说了一段时间后,你可根据下述的方法判断对方的用意何在。
如果是(1)的情况,不一会对方就会发现已经离题了,可能露出尴尬的表情;如果是(2)的情况,他一旦发觉,就会很快回到原来的论题上来,如果是(3)的情况,他会一直朝着岔开的方向说下去,毫无回到原来主题的迹象,这样你就要考虑你的回答是否中肯,或主考扭转论题的意图何在。
5.适当的离题
当你在答辩中一时摸不清对方的下一步意图的时候,你自己不妨故意离题,谈一些无关宏旨的“闲话”。如果对方也兴致勃勃地和你一起“闲谈”,表示他对你的论点已有接受的意向,他要是不参与你的“闲话”,那就表示他不会同意你所说的话,这时,如果他不提醒你,你也必须马上改变答辩方式去迎合他的口味。
以上方法,不管在什么样的面试中,都能起到洞察主试内心的效果。
(五)面试中的心理调节术
在面试过程中,考生的心理状态怎样,直接影响到面试效果。下面介绍几种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面试心理调节方法,供考生选用。
1.“气势”在面试中非常重要
虽然你是处于被试者的地位,但如果以主考者的气势而不是以被试者的气势来回答问题的话,你就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即使考你的是一位著名教授。你也可树立起“我全不在乎”的信念。
2.答问时发音洪亮
凡是初次上台答问的人都有这个体会,讲话时声音越小,心里越紧张,甚至会结结巴巴讲不出来,结果洋相百出。如果人家一发问,你的回答掷地有声,声音洪亮,即使答错了,但胆气不弱,人家也会有好印象。放开喉咙镇定从容,人的紧张心情就会驱散,因为大声是为自己壮胆的最基本的方法。
3.掌握好时间
面试之前,如遇到不愉快的事,就要利用很短的时间,清除心头的乌云,使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如逛逛附近的百货商店,看场你喜欢的电影等等。
估计主试者可能会使你怯场时,应提早到达面试场,想法了解一些主试者的基本情况,如形象、年龄、性别、职称等,以减少心中的压力。特别是面试场地是您从未去过的地方时,更要提前到达,以便熟悉环境。
4.视线与对方齐等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小个子与一个大个子面对面站着的时候,小个子往往有种被“泰山压顶”的紧迫感。这说明,即使是原来水平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由于视平线的高度不同,可使矮个子在心理上处于劣势。所以在答辩的场合中,如果对手的身材远高于你,你最好力争都坐下来谈。如果一定要站着讲,你千万别和他同时站在一起,他站着讲时,你坐着听,你站起来答问时,可站远一点。总之,不要造成“相形见绌”的局面。
5.提早答出关键的问题
把关键性的问题提早解决,紧张就会得到缓和,就像小伙子向姑娘求爱一样,开始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而一旦把“我爱你”三个关键字说出口后,全身就感到一阵轻松了。
6.自我对话,自我鼓励
答辩之前,让“强硬的自己”与“软弱的自己”在心中对话,并让“强者”战胜“弱者”。
“这一次我很可能会失败”。说这种话的“懦弱的自我”,一定对这次答辩该注意的事,特别敏感,压力也特别大。
“不,这一次我必须马到成功。”说这种话的“强硬的自我”必因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占的优势,而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由于这种对谈,“懦弱的自我”和“强硬的自我”彼此扮演了监视,辅佐的角色,会使你准备充分,力量和信心倍增。
7.备好一些纸
在答辩中,如万一自己的气势被对方凛凛的提问所压倒,不妨拿出一张纸,不经意的作些记录。
这一招的作用在于:第一,对自己来说,由于握笔涂写,注意力转移,紧张感可大为缓和;第二,有助于扰乱对方心理,对方会在猜想:“他在写什么,”这样,主试心理分散,提问的威势自然会减弱。
这一招还可使主试者产生这样的想法,“看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你的气势被他“提”上来了,而主试的气势自然就会减弱。
8.失言而不失色
答辩中偶尔失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言之后,惊慌失措,搞得脑血冲顶,脸红脖子粗,又连连失言,那样就真的会回天无力了。
从心理学分析,失言后失色,是由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失言之事,强烈的失言“兴奋灶”使你丧失了冷静的缘故。失言之后,如果你在想这回给主试留下把柄了,这回完了等等,那就更糟了。
发现失言了,你要立刻用“自我暗示术”,也就是你的脑子里马上要想到跟失言、论辩全然无关的事。例如,想到足球赛等等。来一个注意力大转移,会使你的情绪大大缓和,人也会渐渐镇定起来。因失言而带来的紧张,顷刻之间会化为乌有,然后你又可精神抖擞地回答主考者的提问了。
(六)反客为主——调动主试者的最佳情绪
面对趋之若鹜的应试者,面试主考官总是以挑剔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位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如果主考官的情绪状态极好,被试者很有可能轻易地就通过了,否则,即使你的答辩无懈可击,如果他当时的心境情绪极差,也完全可能一气将你拉下。尤其是在快近下班时分的面试时间段里,如劳累、主考官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表现漫不经心、只想快点结束面试下班回家,极易发生此类情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在答辩中采取主动,调动起主试的情绪,使他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的兴奋状态。其主要方式是:
1.借题发挥表示“关心”
面试的时候,对于主试提的第一个问题,哪怕是与你的答题毫无关系的问题,你都必须洗耳恭听,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关心,借此造成一种亲切感,主试会认为你非常尊重他、承认他。
有一位主考官快近下班时,无意中打了个啊欠,口中喃喃道“肚子有点饿了”。很显然这是一上午的紧张面试工作所致,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刚进场的面试者机灵地附和道:“是的,我也感觉饿了,我们是不是尽快结束这场面试,回家吃饭。”三言两语,主试的窘迫被化解了,他又打起精神,饶有兴趣的主持起面试来。
2.深入对方的意识中去
美国心理学家埃克曼曾与学生讨论“应不应该废除死刑”,学生主张“死刑完全应该废止”,埃克曼自始至终重复“很好”这句话,到头来却使学生自动地改变了自己的意见。埃克曼高明之处在于,开始完全接受了对方,使对方消除了戒意,并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对方的意识后,因势利导,阐明废除死刑对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的转变了观点。
面试时,有时你并不赞成主考所提出的观点,但如果他一出口你就反驳的话,即使你说得对,他的心里也是不好受的,这样就可能影响他的情绪。
因此在答辩时,倾听对方的提问要认真,尽量地先“接受”。然后就对方的提问娓娓道出你的意见来,那么气氛就会融洽了。
第三,寻找机会缩短心理距离
如果对你的面试还未开始,而你又有可能接近主考者的话,你可以利用下列方法去接近主考,缩短与主考的心理距离,这对你的面试会大有好处;
把自己的某些小秘密泄露给对方;
在谈话中经常地提到主考的名字;
拿双方都认识的第三者作为话题。
注意,此时绝对不要谈起今天面试的事情,否则,他会把你当作探子,对你严加戒备。
(七)把握分寸——无意中显示你的才华
面试与笔试的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面试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较量,并通过语言、动作的直接交流来进行的。因而面试者在面试中除了要满足主考者提出的知识答案要求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还要满足主考在提问过程中的心理需求。面试实践证明,对有些问题的回答,尽管从知识角度上讲是正确的,但因在回答问题时,出言不逊,影响了主考的心理自尊,使其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就可能降低你的得分。例如主考不慎提出了一个有专业缺憾的问题,而你却直接否定,并加以论证,虽然问题是解决了,但主考心中可能产生不快,觉得你太冲,充满傲气,因而会降低你的为人素质分。因此,在面试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在无意中略显才华,使主试对你刮目相看。
为做到这一点,提供以下方法作为行动的参考。
1.将你要表述的内容浓缩成三点
不管是谁,对“三”似乎都有种亲切感,这种奇妙的心理作用总使人觉得“一”过于孤单,“二”仿佛又欠缺了什么;“三”才是一切都齐全了。所以有“无三不成理”的俗话。
2.三分钟陈述一件事
不管多么重大的主题,在三分钟内都可以表达得清楚,很多演说家都有此经验。三分钟能讲清一件事,会使对方认为你思维精炼,概括力强。
因此,如果问起你的学历、家庭、爱好等问题,切忌喋喋不休。
3.以“照您的说法”作为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