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过程中的思考很重要。通过思考,你才不会盲目地乱看、瞎看;你的复习才会是系统的和连贯的;阶段性的反思会让你及时发现并更正自己的薄弱环节;每天对自己的复习内容做一个总结性的思考,强化复习效果;每晚睡觉之前思考一下明天要复习的内容,更加有的放矢……
一定要学会思考!
把卢瑟福的话搬过来问问自己:“你什么时间思考呢?”
记住:在勤学的同时,给思考留下一定的时间!
(八)正确选择和使用复习参考书
近些年,针对学生复习、考试出版的参考书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同学们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为复习、应考带来了方便。可是也有人被这种情况弄得眼花缭乱、头昏脑涨,不知该看什么书好,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成功,选择和使用参考书很重要。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些书只是参考书,其重要程度远远不能和教科书相比。它们只起到辅助作用,帮助你把教科书掌握得更好。千万不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那样弄不好还会带来副作用呢。
各科的复习参考书虽然名目繁多,但从其内容、性质和特点来看,大致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1.纲要类
这类书是把教科书的知识加以浓缩、提炼,简明扼要地串在一起。这种书条理清晰、内容概括、连贯性强,能帮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复习某一科的知识。这种书最适合在课程刚刚讲授完毕时用,而在一门课还没学完时,用处不太大。
2.习题集类
这类书中搜集了大量的习题,把教科书中的公式、定理、原理等诸方面的知识“习题化”。这类书的特点是,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千变万化的形式融入习题之中。学生通过做习题,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记忆。这类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题能力和应考能力,也可以在复习提高阶段使用。
3.方法技巧类
这类书是讲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的。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类书就着眼于“利器”,而非“善事”。有不少同学之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由于脑子不够聪明,或功夫下得不够,而是由于学习方法有毛病,缺乏应试技巧。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看这类书。这类书主要不是告诉你应当学什么,而是告诉你应当怎样学;不是告诉你主要考什么,而是告诉你怎样去考。总之是讲方法技巧的书,如怎样开发自己的记忆潜力,如何制定复习计划,考试时如何答题,如何防止失误等等。这类书可帮助考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4.工具书类
这类书主要是供人查阅的,如字典、辞典、手册等。大家常用的《新华字典》、《英汉小辞典》、《成语辞典》、《数学手册》等就属这类书。一般说来,这类书只适于供人查阅而不适于“看”和“练”。
考生在选择和购买参考书时,首先要了解该书的类型、特点、适用范围,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其中较合适的,做到有的放矢。如有的同学对知识学得杂乱,没有系统性、完整性,或者刚刚开始全面复习,这时就适宜选择纲要类参考书;有的同学对所学习的知识基本上已全面掌握,但运用和解题能力差,这时就适合选择习题集类的参考书;如果有的同学学习效率低,觉得自己下的功夫不小,但收效不大,那就最好买一二本讲方法技巧的书看看。总之,选择参考书一定要针对自己复习的阶段和学习进程,千万不可盲目。
有的人喜欢买很多的参考书,认为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参考书的数量。在有的毕业班里,还存在竞相攀比着买参考书、做习题集的风气。如果每本书都读透了、记牢了,多买些也无所谓,但不少人往往如走马观花一般,表面上看是“读书破万卷”,实际上没过一个月,“忘却的救世主”就降临了。与其这样,不如把一本书看精,一遍记不住就看两遍,真正把它利用起来。你应该慧眼识珠,找到一本最适合你的,把它读懂读烂。切不可这本书看两页,那本书看两眼。因为参考书一般都是按体系编写的,浅尝辄止会使你得不到完整的复习。
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教科书和参考书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以教科书为准。有极个别的情况是教科书写错了,而参考书写对了,这时应当经老师鉴别核对后,以参考书为准。
(九)提高做题的“收益率”
由于考试通常是考做题,因此,考生对做题一般都很重视。考生的实际水平往往是以做题的能力来衡量的。考试的分数就是考生做对题目的分数。教师们也把做题作为训练学生的主要手段。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可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运用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公式推导、运算等方面的技能,因此,考生在考前复习中,把相当多的时间花在做题上。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当然应当尽可能地多做些习题。可是,当考期临近,考生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讲究一点做题的策略就很有必要了。
做题量的大小主要应依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有余力,不妨多做一些习题,这样可提高熟练程度,开阔视野。考生做题容易出现的偏差之一是一味贪求数量,深入思考不够。不少人以为解题能力总是和做题的数量同步增长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做题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收效的增长率会随着投入时间的再增加而递减。有的人做得虽多,但收获不大;会做题的人善于总结,每做一道题都有一定的收获,这样一来,知识和能力的大厦就会越筑越高。
做题要突出一个“精”字。许多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总结自己的做题经验时都认为,“粗做十题,不如精做一题”。花40分钟解3道题,掌握了3道题的解法,比1小时解10道题,但什么也不想,只顾尽快得到正确答案,可能更有收获。
要想使自己的习题做得“精”,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达到一定数量后就要在提高质量方面下工夫,做到少而精。这是选择习题总的指导原则。当然,没有一定数量是难以达到训练要求的。在质量方面,要注意品种齐全、难易搭配、粗做和细做结合。如果盲目追求数量,而品种太少,必然孤陋寡闻。如果一味钻难题,而较容易的基本训练题做得太少,仍然不能真正提高解题能力。所以,基础题要适当多做一些,在基础题不会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再去拔高,做一些有难度的题。高考中简单题和中等难度的题要占到总分的80%以上,把这些分拿下来,成绩就有了保证。当然,容易的题目做了一大堆,难题却不敢碰,解题水平也难以达到较高的程度。如果每一道题都深钻细研,则时间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所以,每一类型的题选若干道中等难度以上的精做,其余相同类型的题粗做即可。
每门课程都有成千上万的习题,可是这些习题的类型是有限的。解每一类型的题目,都有其共同规律,如果善于总结归纳,找到了规律,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也就不难解了。例如,证明数学恒等式,有时须将左边推导变换使之等于右边;有时须将右边推导变换使之等于左边;有时须将左右两边分别变换使之等于第三式;还有时需要证明左边减去右边恒等于零。把做过的各种证明数学恒等式的题加以归纳,总结为这四种解题方法,对于开阔解题思路无疑是有帮助的。
在做题时善于总结,可以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速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千万不要把一道题解出来或作业做完就万事大吉。每做完一题,要回顾一下解题过程,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好学生往往并不满足于自己会解某道题,而喜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一道题目。他们不放过每一道好题目,直到把其中的“养分”榨干为止。因为在探索一题多解的过程中,不但基本概念越来越清晰,更重要的是使各种解题技巧得到应用和锻炼。刚开始时,可能会因为分析、总结影响解题速度,但每道题都这样吸收消化,日积月累,看到什么问题都能自如地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解题法宝”,解题速度就会后来居上。
一般来讲,解题完毕可以考虑以下这些问题:
1.在寻找解题方法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产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过程中哪一点对自己启发最大?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3.与过去做过的习题相比,这道题可归入哪一类?解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4.解题用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方法吗?新方法的特点是什么?该方法对自己有何启发?
5.题目的本质不变,形式改变怎样?
6.题目中有哪些隐含条件?该怎样找出它们?
7.把此题分割成几道小题怎样?
8.把题目推广到一般结论或缩小至特殊结论如何?
9.把几道同类型或不同类型题综合起来怎样?
10.把已知和求解反过来怎样?
11.附加上某些限制条件或已知条件怎样?
12.添加要素后怎么样?
通过这种方法,记忆加深了,抽象的变得具体了,考试时自然得心应手了。
在解题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之所以犯这些错误,有的是由于粗心大意;有的是由于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原理记忆有误,或运算技能不强等等。这些毛病如果不纠正的话,在考试中难免还要再犯。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在做题时出现的错误找到自己的缺陷,吸取教训,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有的学生总是把做题当成一种“开卷考试”,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处或大或小的错误,细心找出原因,引以为戒,从中学到不少宝贵的东西。
对待错题,有的同学整理了“错题本”,这是一种好方法。还有的同学在做错的题目的位置上贴上一张纸,重新做一次,并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收藏起来。以后,每次考试之前复习时,都拿出来看一遍自己过去做错的题目,做到同样的错误不再犯。其实,对每一个考生来讲,最有价值的题目就是这些做错的题,而不是那些做对的题,因为错题里面集中反映了学习存在的问题,值得反复研究。
做题时总会遇到难题、不会做的题目,这时绝不可轻易放弃,也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去问教师和同学,应当尽可能独立地把题目解答出来。在各种习题中,所谓难题,或者是由于理论概念较为深奥,或者是由于方法技巧要求比较灵活。这时就要冷静地加以分析。如果属于理论、概念问题,可以带着问题查阅教科书的有关章节,重新复习有关理论部分。这时往往会发现,理论一旦理解透彻,所谓难题实际上并不太难。如果属于方法技巧问题,则可以把思路放开一点,多用几种方法,多从几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想想教师是否讲过,自己以前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习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如果还做不出,不妨把这道题暂时放一放,过一两天再拿出来想,一般总是可以做出来的。这样,自己解出来的难题,会在脑子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会使你得到很大的收获。
当然,如果一道题实在做不出,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一道自己反复思考过的题目,即使最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出来的,也比一遇到困难就立刻向别人求助收获大。
(十)每做一道练习题,应以相同的主题联想出不同的形式的问题
在念书准备升学考试时,时间再多也觉得不够,因此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不过,如果做一题练习,再利用其原理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便可增加2~3倍的效果,也无形中增加了可利用的时间。
每年出题者莫不处心积虑地想尽一切手段,使考题都能推陈出新。其实,那只不过是把同样的内容改变形式加以应用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训练推理能力,以处理各类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常常思索同一原理的各种问题形式,则自然能发挥推理能力以解决问题。即使是难以解答的问题形式,也会在你的掌握之中。
例如,遇到问年号的问题时,反过来以年号推理发生的事件,如此推理下去,在头脑中可把历史横的连贯关系明确化。
英文也是如此,在做解释题时,可把文章的那个部分圈起来,就成了填空题,或者把那部分加以变化.即成为改错题。由于如此,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问题的重点。虽然只练习一题,却得到练习三四道题的效果。
(十一)如果没有心情看书时,可暂且放下书本
有些人常叹息用功的时间不短,可收效却不大。并且常常抱怨说,自己之所以学不进去,是因为爹妈没给一个好脑子。而事实上,他们功课没长进,并不一定是脑子不好,更多的恐怕是时间掌握的不得当。
人在士气高昂时,会忘记时间的存在,读书的效率也很高。但是,如果没情绪,很勉强地去看书,经常会以为看了很长时间了,结果一看表,才发现根本没过多久。这时候,你可放下书本,暂且不要去看它,因为过一阵子之后,心情就会有所转变,低落的情绪逐渐会消失。根据某产业心理学家的调查,人在工作中断后,会提高后面的工作效率。
所以,准备高考复习时,如果觉得没有心情看书,不管是一天还是两天,都应暂时搁下书本,等到有了看书的欲望时,你再拿起来看,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各位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耽误复习的进程,其实没关系,因为当你完全没有看书时,你的心情自然会焦虑不安,等到忍不住时再拿起来看,必定能集中精神用心去读。以教幼儿拉小提琴而闻名的铃木镇一先生为例,据说他的做法是,在小孩自己要求拉小提琴时才开始教他们,在此之前,不管是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只让他们看其他孩子拉小提琴。像这样,有了强烈的学琴欲望之后,他的进步才会飞快。
(十二)有效复习的技巧
技巧之一:让你的书本“花”起来。
有些学生读书的时候,总是怕弄脏了书,舍不得在上面写和画。看到自己觉得重要或者有感触的地方,也只是记在本子上,或者使用个书签夹起来。这样做书是干净了,可自己再用时查阅起来特别不方便。在课堂上阅读老师一再强调、一定随时把中心词、关键词和细节部分划出来,在该行或者该段中,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标好,以便在做题时能很快找到问题和答案所在,略去很多不必再细读的内容,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事实上,并不是必考科目中的所有书籍都需要细嚼慢咽,也不需要从头到尾的精读每一本书。因此在你所要复习的书中,根据要掌握内容的重要等级,用自己习惯的标记,依次标识出来,使自己一打开书就一目了然,对所要复习的内容心明如镜。
技巧之二: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
大诗人歌德曾经说:“我在许多不属于本行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假如分清主次的话,“我就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清主次,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复习时千万不可迷恋无边无际的复习资料,而丢弃课本这个基本的,却是最重要的复习内容。否则可真是本末倒置,分不清主次了。
无数的考试成功者,比如高考状元、考研状元、资格考试的佼佼者,在总结他们五花八门的成功复习技巧时,最具有相同之处的就是都强调:基础,还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