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白话全译)
18057700000040

第40章 出世篇(4)

荀子说,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就屈,需要伸就伸,可以屈就屈,可以伸就伸。屈于当屈之时,智慧;伸于可伸之机,亦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峰巅。有低谷,有峰巅,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满而丰富的人生。荀子说,大丈夫推崇他人的德行,颂扬他人的美德,这不是出于阿谀奉承;公正地、坦率地指出他人的错误,这不是出于诽谤和挑剔;客观地、中肯地表白自己光明磊落,与舜禹相比拟,与天地相参合,这不叫虚夸狂妄。随时势能屈能伸,柔顺如同蒲席,可尽可张,这不是出于胆小怕事;刚强、勇敢而又坚毅,从不屈服于人,这不是出于骄傲暴戾。

若静躁稍分,则昏明顿异

原文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

译文每当周遭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住的事情都会慢慢忘掉;每当周遭环境安宁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情又仿佛会呈现在眼前。由此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稍有区分,昏暗与光明就会迥然不同。

解读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魏王十分恼恨,嫌恶他竟敢偷走自己的兵符,假传命令杀死晋鄙。信陵君自己也知道这件事得罪了魏王,保全赵国之后,便派了一个将军率领晋鄙的军队回魏国去,他本人和门客却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率大军救赵国于危急之中,与平原君商议之后,决定把五个城封给他。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而他的一位门客知道后,对信陵君说:“有的事情不可忘,有的事情不可不忘。别人有恩于公子,公子绝对不可忘记;公子有恩于人,希望公子尽快忘了吧。再说,假传魏王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来救赵,对赵国是有功,可对于魏国就算不忠不义了,并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公子却以这件事为有功而骄傲,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公子不应该这样。”

信陵君听了心里被触动了,立即开始责备自己,惭愧得无地自容。赵孝成王打算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信陵君,从东阶而上,用当时的最高礼节来对他进行封赏。信陵君却连称自己有罪,有负于魏国,亦无功于赵国,好像把救赵之事完全忘了。赵王更加敬佩信陵君。后来魏王也时时挂念自己的这个兄弟,原谅了他的过错,屡次派人请他回国,但他内心非常惭愧,觉得没脸回去。几年之后,恢复了战争能力的秦国大举进攻蒸蒸日上的魏国,魏国处于下风,节节败退,形势十分不利。信陵君觉得机会到了,就带着自己的门客回到了祖国,被魏王封为上将军,抗击秦军。信陵君迸发了压抑了十年的报国激情,利用自己的影响,组成了五国合纵军,亲自率领这支军队大败秦军。

身常放闲处,不受荣辱遣

原文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译文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成败得失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让自己的身心处在安宁清静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解读庄子追索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一切灾难都根源于人类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人必须忘却世间一切相对的是非得失,从精神上打破时空封界,才能解开尘俗烦忧、苦痛缠绕的情结,摆脱功名利禄的藩篱。而庄子驰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的逍遥游思想,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一次,信奉阴阳学说的景春对孟子说:“当今的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那些诸侯便都害怕得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战。”孟子不同意这说法,他说:这怎么称得上是大丈夫呢?一个人应居住于天下最宽广的位置,那就是“仁”,要站立在最正确的位置,那就是“礼”,该行走于最光明的大道,那就是“义”。得志,便与百姓循道而进,失意,也能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乱我心,贫贱不能改我志,威武不能屈我节,这才叫做大丈夫。有节操者方可称丈夫。由此看来,节操也就是人的气节与操守。一腔正气,可贯长虹,不虚饰,不苟且,不贪恋荣华富贵,不惧怕权势强力,不以全身而偷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这就是气节。知正道而持行不怠,守本性而遗世独立,行仁仗义,依理遵道,这就是操守。人之节操,存于内则为仁德,化于外则为坚贞,执于行则成义礼,达于人则为典范,说到底,立命处世,节操是人之根本。

我不希荣贵,何忧利禄饵

原文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我不追求荣华富贵,又怎么会担心别人用利禄作为诱饵来引诱我上钩呢?我不和别人竞争,又怎么会害怕官场中隐藏的危险呢?

解读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欲无求,也就不会有恐慌畏惧。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无欲无求,不贪求荣华富贵的高人隐士。

三国时有一位叫管宁的人,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却积极为教化世人努力。管宁少年时就很有气节,他与华歆、邴原为同学。据说有一次华歆与管宁一同在菜园中劳作。华歆突然挖到一块金子,顿时十分高兴,把金子拿在手中乐不可支,连连赞叹。管宁照旧锄地,他完全没有像华歆那样看到金子惊叹不已。华歆感觉到惭愧,就把金子扔了。还有一次,两个人正坐在一起读书,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鼓乐声,有一位显贵路过这里。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管宁把他们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与华歆划清界限,从此不再和华歆做朋友。当时战乱频繁,管宁和邴原为了避战乱,带着家眷同到辽东居住。管宁在辽东,开设学堂,教化当地人民。用中原的诗书礼仪教化当地人民。当地民风剽悍,乡民好争斗。有人在井边因为争着打水而打架,管宁知道了就自己出钱买了一些木桶。他让人用这些木桶打满水,放在井旁边供大家使用。乡民知道这件事后,感觉很惭愧,从此以后不再因争着打水而打架了。

曹丕当上皇帝之后,管宁年岁已大,想回故乡,于是就带着家人回到家乡。管宁走的时候把辽东首领送他的礼物,都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回家乡后,有人请他做官,他一概拒绝。他布衣蔬食,亲自下地耕作,夏天用清澈的溪水浇灌菜园,浸泡双脚,怡然自若,自得其乐,活了八十四岁去世。管宁一生清高,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攀附豪门权贵,甘于布衣粗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多藏亡则厚,高步颠则疾

原文多藏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译文一个人金银财物贮藏得越多,损失也就越重,由此可知,富足的人不如贫穷的人那样无忧无虑;一个人步子迈得越高,跌倒也就越快,由此可知,高贵的人不如卑贱的人那样逍遥自在。

解读俗语所说“慢藏诲盗”、“多藏厚亡”、“怀璧其罪”,都是说明财富是招祸的根源,因为“财帛动人心”的缘故。常言有“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一旦从金字塔上跌下来就如掉进无底深渊。所以孔子才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富豪长者,一旦破产,多因债台高筑被逼而亡身,反而比贫穷的人痛苦。所以,有钱的人比不上贫穷的人无忧无虑。这并不是说富贵可厌而贫贱可爱,实在是因为世人多半知道富贵的利,而不知道其害。仅知道贫贱的苦而不知其乐,明白了贫富的利害得失,就知道富贵不足贪,贫贱亦不足厌。

一次,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盗,被盗贼偷去很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这样的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

原文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译文只因世人把自我看得太重要了,才会产生那么多的嗜好和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自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外物的可贵呢?”又说:“能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么人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切中要害的话呀。

解读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为的多,突出自我、自私的少。所谓耻于言利而突出义,就在于应当灭私欲而存大义。为人处世,太过自私难有朋友,难寻合作者,个人私欲太强,便会带来物欲的不满,带来无穷的烦恼。

晋代高官朱冲小时候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只好在家里放牛、种地。村里有一家爱占便宜的邻居,平时总是把牛故意赶到别人家的田里去吃庄稼。朱冲家的地与他家的地离得最近,所以地里的庄稼被吃得最多,啃得乱七八糟。朱冲看到以后不仅不生气,还在收工回家时顺便割些野草,连同那头爱吃庄稼的牛一起,给那家人送去,并且说:“你家人多地少,牲口没有草吃,我给你家送来些草,快喂喂吧!这点草要是不够用,我再去割些来。”那家人一听,真是无地自容,又是惭愧,又是感激,他们对朱冲说:“你待人太宽厚了!你放心,以后我们再也不让牛到别人家的地里吃庄稼了。”

朱冲看到别人家的牛吃自家的庄稼,他没有立即上去拦阻,反而给其割草,送给主人家,表示愿意帮助主人家用草养活牛,终于感动了这家自私霸道的村邻。为人厚道如此,还有什么忍不了,还有什么小事能够烦扰他呢?一身轻松,做事做人都坦然,为官也有好人缘。

猛兽易伏也,人心难降哉

原文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眼看着武功最盛的西晋,就要发生亡国大祸,变成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可是一些高官贵族还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亲贵皇族,死后多半都葬在北邙山,身体已属于北邙山陵墓间狐鼠的食物,在世时还何必那样爱惜财富呢?俗谚说:“野兽虽然容易制伏,可是人心却难以降服;沟壑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却难以满足。”这真是一句经验之谈呀!

解读齐国有一个叫北宫黝的人就敢为。肌肤被刺,可以毫不颤动,眼睛被戮,都不眨一眨;即使受了一点点侮辱,不管对方是国君还是普通人,他都敢于回击。他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成是与鞭打卑贱的人一样容易的事。这种敢为之勇,就称不上大勇,而只是一种庸人之勇。这种勇,只要豁出去了,情急之中,傻子也能做到。常言说兔子急了能咬人,但兔子终归是兔子,如果不被逼急,这敢咬人的兔子见了老虎,大约还是要快快缩回它的洞穴里去的。再如孟施舍的无畏。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就跟对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不管面对哪一种,我都勇往直前。假如先估量敌人的力量才前进,先顾虑胜败再交锋,那么,遇上数量众多的敌人就会害怕。所以,我不一定能打胜仗,只是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的勇比北宫黝的勇要强些,但也只能被看作一种匹夫之勇。匹夫之勇能保持一股无所畏惧的盛气,但却常因有了这盛气变得莽撞而不明事理,勇则勇矣,但却无补于事,有时还会因之而坏了事情,残了自身。

心地无风涛,随在皆青山

原文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

译文心中没有风涛波浪,到处都是青山绿树的宜人景象;本性善良宽厚,随时都感觉像鱼儿水中游、鸟儿空中飞那样自由自在。

解读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骗子,每当遇到骗子时我们可能会非常痛恨可恶的骗子。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运动员,某天赢得了一场比赛,获得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奖金。他开车到常去的那家俱乐部吃饭休息,在俱乐部停车场他遇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向运动员诉苦,说她有一个孩子,孩子得了重病,可是她却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孩子病得很严重,可能活不了多久。运动员非常同情她,他把自己刚刚获得的那笔奖金送给了女人。几天之后,运动员与朋友在餐厅吃饭,遇到一位老朋友,老朋友和运动员说起遇到一个骗子的事情。他说在俱乐部停车场,他遇到一个女人,这个女子说自己有一个生重病的孩子,但是她却无力支付昂贵医疗费用,以此获得人们同情,收到了不少善心捐款。老朋友说这个女人是个骗子,她骗过了很多人,其实她没结过婚,更没有孩子。运动员听了之后很关心地问:“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病得快要死去的小孩子?”老朋友回答说:“是的,没有。”运动员很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啊。”

心地善良、心胸宽厚的人,看待事情总是看好的一面,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人的生命才是最可贵的。这个故事中的运动员令人钦佩,当知道自己遇到骗子时,他关心的不是这个骗子如何可恶。他关注的是那个病得要死的小孩子是虚构出来的这件事,他因为不存在这样一个得重病的孩子而非常开心。这是非常善良,心胸宽厚的体现。

当年歌舞地,今败砌荒台

原文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译文狐狸作窝的残垣断壁,野兔奔跑的废亭荒台,这些都是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遍地菊花在寒风中颤抖,一片荒草在烟雾中摇曳,这里曾是当年英雄争霸的战场。兴衰成败如此无常,而富贵强弱又在何方呢?每当想到这些,就会使人产生无限感伤而心灰意冷。

解读历史是无情的,人生是无常的。昨天还在轻歌曼舞,明天就可能沦为阶下之囚。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国主,他即位时,南唐国力已呈衰颓之势,这位性格懦弱的国主时刻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用武力与宋朝相抗衡,只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愿贡物称臣最后沦为阶下囚。

李煜信佛、善音律,并因此荒废政事。皇后周娥皇是司徒周宗的女儿,通书史,且能歌善舞,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她恢复了《霓裳羽衣曲》的原貌,开元,天宝之音得以重回人间;周娥皇还创作了两支曲子,一为《邀醉舞破》,一为《恨来迟破》;李煜和她常常随歌而舞;周娥皇不但擅长音律,采戏,弈棋也无所不精。李煜对她宠爱不已,朝朝暮暮与她一起,整日沉浸在轻歌曼舞中;周娥皇死后,李煜还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思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