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白话全译)
18057700000035

第35章 经世篇(4)

译文蛰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来势必会飞得很高,开得越早的花木,盛开过后也必然凋谢得越快。人只要能明白这些道理,不仅可以免除失势不得志的忧虑,也可以消除急躁求成的念头。

解读急功近利,实是追求事业成功者的一大忌。一急一躁间,极易忽略了历练内功,极易不顾时机未到,非要霸王硬上弓,椽子强出头。《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过该鸟竟隐伏了三年之久,只为养精蓄锐,等待恰当时机。

孟子劝人应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态度,所有心事都应容忍等待时机,绝对不可灰心丧志。宋江在《水浒传》中所吟《西江月》说:“自幼曾攻经史,成长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洲?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外一首《西江月》说:“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呼;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首词都说明了“见微知著,守正待时”的道理。

秦朝末年陈胜起兵于农家,反抗秦朝的暴政,虽然后来事败被杀,却留名千古,万世流芳。他在少年的时候和其他少年一同锄地,大家都笑他。他说了一句大话:“燕雀安知鸿鹄志。”后来果然起兵抗秦而成功。

以鸟来比人,所谓“伏久者飞必高”,以花来比人,所谓“开先者谢独早”。陈胜起兵最先亦是先行失败的一人,汉高祖刘邦起兵最迟、年龄亦大,可是成功最大,先灭秦而后灭楚,造就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以人比物虽不尽恰当,但参之人事窥以天道,离道就不远了。是以成功的迟早,凋谢的先后,虽是人事的努力,其中却有天道的存在。又何必斤斤于蹭蹬之忧呢?

造物之钓饵,人世之机阱

原文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不是自己分内所应享受的福气,无缘无故得到的意外收获,即使它们不是上天故意用来诱惑你的诱饵,也必然是别人用来诈骗故意设下的机关陷阱。为人处世如果不在这些地方睁大眼睛,就很难能逃得过歹徒精心设下的圈套。

解读孟子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是说明了祸福循环相连的道理。因此,人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就是怕得非分之福,受了造化弄人之祸。所以“非分之福,无故所获”,我们应该极力躲避不要使它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一般人不明此理,偏偏要去寻找意外的收获与利欲,结果弄得身败名裂,历史上像这样亡国破家的人实在不少。凡事若能从远处看,能事先了解当中的利害关系,自然就会免于深陷其中。

韩、魏两国边境相邻,为争边界的土地起了争端,魏强韩弱,抗争之下,韩国自然免不了要吃亏,韩国国君昭僖侯为此很是发愁。韩国贤人华子拜见昭僖侯,劝昭僖侯不要与魏国拼争。华子对昭僖侯说:“如果现在有人和您订下誓约,这誓约规定,拿到誓约者可以得天下。但是,如果他用右手去拿,便砍掉他的右手,用左手去拿,便砍掉他的左手,你是不是仍然要去拿它呢?”昭僖侯说:“咳,那我当然是不要那誓约的。”华子接着说:“这就是了,保全自己比拥有天下更重要。韩国自然比不了天下,韩国边界之地自然也比不上韩国的整个封地,你又何必去为争那一点而伤及自身呢?”由此看来,其实避祸就是求安;避祸之法就是保平安之法。不见利忘害,便可求安;不为名伤身,便有福至;不做非分之想,便无无妄之灾;不逞能斗狠,便无祸来。无病无忧,一箪一瓢,自足福气。

一事起害生,以无事为福

原文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译文有一件事兴起就会有一个祸害产生,所以天下常常以没有事情为福。读前人曹松的诗说:“我奉劝诸君还是不要谈论封侯的事情了,因为一员大将的战功是由无数人的尸骨堆成的。”古人还说:“使天下永远太平无事,把各种兵器都收藏起来。”读完这些诗句,虽然有雄心壮志,也在不知不觉中都化成冰雪了。

解读老子说:“祸兮福所之伏。福兮祸之所依。”天下事利害得失常是连在一起的。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这是世间的一定道理。所以说:“天下常以无事为福。”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天下还是以少事为福。天下大乱,最终受益的只是少数人。帝王将相成就了自己的功业,却使得天下众生遭难,民不聊生。乱世中,帝王将相的功业是由无数人的白骨堆成的。

古人说:“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真是说尽了天机,话尽了人事。将军立功在战场,从战场上得功名。到了太平的时候,将军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这就说明了天下的利害得失都是循环相接的,有了昔日的盛,才有今日之衰,明白这种循环天理的法则,心中藏着雄心勇气,不觉冰散化为乌有了。

爵不笼无欲,鼎不加远引

原文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进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鼎镬可及宠利之流,必不可加飘然远引之士。

译文龙如果可以喂养,那就不是真正的龙;虎如果可以被人轻易捕获,那就不是真正的虎。所以名利可以引诱贪图名利的人,必然不能笼络淡然无欲、不追求名利的人;鼎镬之祸可以落到那些追求恩宠利禄的人身上,必然不能加害那些超脱俗世、不追求名利的人。

解读有雄才大略,志向高远的人,建功立业是为了实现自己安邦治国、造福天下的人生理想。他们并不贪图荣华富贵,也并不贪恋恩宠利禄。古代很多人将个人遭遇的变化原因看得玄妙莫测,认为一切皆是命定,其实不然。这里解释了个人命运遭遇变化的真正原因,不是那个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天”,而是实实在在的自己。可以用来豢养的龙,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龙;人可以徒手与之较量的老虎,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老虎。这个道理延伸开去,功名利禄可以用来诱惑那些想要进身取得荣耀的人们,但对于那些无欲无求把什么都看得很淡的人肯定无效。那些曾经得到过上司极度恩宠的人也许有一天会遭受极刑,可是极刑绝对不会用到那些远离尘世远离名望利欲的人身上。

争高得还失,忙过寿亦夭

原文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夭。

译文一场对于人生而言并不重要的富贵,费尽心思争夺来,虽然得到了富贵却失去了人最珍贵的品质;人生百年的好时光,在匆匆忙忙中度过,即使是长寿其实也是短命。

解读如果富贵是费尽心机拼命挣来的,那么虽然得到了想要的财富,失去的却更多,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能活过百岁高龄,那该有多美好啊,可如果是为名为利匆匆忙忙过去的,即便是长寿也跟短命没有什么两样。人们如果欲望太多、太强烈,太多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生活中就会有种种苦涩的味道。

东汉马援,从事畜牧业时,养了几千头牛羊,还蓄养了不少好马,家中藏有几万斛的粮食。他把财物分给亲戚朋友,并且说:“有了财富就应该散去,不然的话人就会变成守财奴。”

人生苦短,人们在为名利奔走的同时,需要给自己留下一些时间,体悟人生,享受生活。富贵虽然好,也要看富贵是怎么得来的。如果是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得富贵,享受富贵时才能心无愧疚。在为自己谋求富贵的同时,也为别人留有余地。如果拼死拼活、不计手段抢夺富贵,即使能把富贵抢到手,却也把人最宝贵的品性丢失了。

生活应当从容淡定,不要为追求而追求,不要被目标逼到不得喘息的地步。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从容淡定则是在搭建更易于接近目标的阶梯,让人缓步上升,实现理想。

高车嫌地僻,驷马喜门高

原文高车嫌地僻,不如鱼鸟解亲人;驷马喜门高,怎似莺花能避俗。

译文高官总是嫌平常人家地方偏僻,车马难至,不如饲养的鱼鸟能理解人性、与人相亲;显贵喜欢攀附高贵的门庭,怎比得上黄莺和鲜花能超脱俗气。

解读宋高宗绍兴年间,苏云卿由广汉迁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作为一个外来户,苏云卿凭着自己的为人品德和谦逊礼貌,很快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敬爱。人们亲切地称之曰“苏翁”。

苏云卿乐于园艺,成年累月置身于园圃,潜心于种植浇灌,并琢磨出了其中的规律,使四季的蔬菜品种不绝,蔬菜的味道鲜美之极,其他园圃相形见绌。苏云卿的技艺受到人们的欢迎,获得相当好的收益,他种的蔬菜价格也就与众不同,价钱高,人们也喜爱买,菜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

苏云卿把自己的全部才学、智慧、精神都用在了种菜上,并乐此不疲,自由逍遥地生活着。乡民们只知苏云卿是位高人,但并摸不清这位外来人的底细。真正了解他的是其同乡,自幼在一起长大的张浚。

张浚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成了一朝丞相,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好友,也不想埋没朋友的才华,决心举荐苏云卿入朝为官,协助自己治理天下。遂派人带上书信、金币去相请。被派的人去到苏云卿家,告知来意,并留下书信及金币,约好第二天来接他去面见丞相。谁知,第二天,天一亮,车早早停在苏翁门外等候着,直到日上竿头,仍不见动静。当官吏破门而入,见到的却是:丞相的书信,原封未动,装金币的盒子,封条未启,室内洁净,家具依旧,丝毫看不出一丝慌乱的迹象。房中的主人,却已不知去向。

苏云卿的内心世界是一个自尊自主的世界,不需要权势,不需要恩赐,只需要无人干涉,独自自由自在地生活。他逃避的是权势的奴役,富贵的奴役,名利的引诱。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名利观念,自然就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自然懂得当功名、富贵到来时,应该思考一下是否该得,在忧患、灾难、生死的关键时刻,必须考虑是否应该离开。不该得的时候,就是一丝也不能取;不该离开的时候,就是饿着肚子、面对绝望也不能离开。这是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气节。

勿趋炎附势,甘栖适守逸

原文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译文依附于权贵所惹来的祸害,非常迅速却也非常悲惨;甘于恬淡闲适的生活,虽然平淡却最为长久。

解读明朝时候,严嵩父子深得皇帝宠信,气焰嚣张,趋附在他门下的人有很多。有一天严嵩过生日,宜春县令刘巨塘到京城拜见皇上,随着大家一同前往严嵩府中为他拜寿。寿礼结束之后,严嵩感觉疲乏,于是他的儿子严世蕃就命人把大门关上,禁止大家出入。刘巨塘没来得及出门,被关在了严嵩府中。到了中午,刘巨塘感觉饥饿难耐,想找点食物却不好动手。这个时候有一个叫严辛的人,他说自己是严纪钢的仆人。严辛带着刘巨塘从一条小路来到他自己住的地方,并且准备了饭菜请刘巨塘吃。饭后,严辛说希望您以后能多多关照我。

刘巨塘觉得奇怪,说你的主人正是如日当中显赫昌盛的时候,怎么还用得上我呢,我又能帮你什么忙呢?严辛回答说太阳不可能总是在当午,希望您以后不要忘记我的请求啊。过了几年之后,严嵩失势,刘巨塘在袁州当政,严辛因为窝赃被关押在监狱中。刘巨塘想起当年一饭之恩,为他减轻了罪行,判他发配边疆。严嵩的仆人严辛能够认识到依附权势并不可靠,提前为自己留下后路,所以后来能获得减刑。趋炎附势虽然能获得一时的荣耀,当自己所依附的权势失去势力的时候,跟随而来的祸事是非常惨烈的。甘于淡泊,虽然滋味平淡,却能享有长久安稳、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为一时的荣耀,而失去平安自由的生活,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真正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林中无荣辱,义路泯炎凉

原文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

译文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都忘怀;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都看得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

解读看透世间是非,没有荣与辱的感官,这是道家倡导的出世精神,也是儒家“人我两忘,恩怨皆空”的入世提倡。然而,出世还是入世,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士子们对生命形态的选择。

哀公问孔子说:“请问,什么样的人是贤人?”孔子回答:“所谓贤人,行为合乎礼仪法规但对自身不会伤害,言语足以为天下人效法但对自身不会伤害,富足得拥有天下但不积蓄私财,对天下普遍进行施舍但不担心自己贫困,如果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贤人了。”贤人是有足够智慧和力量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他才强大,以天下为己任,他才无己无私。他的言行自自然然,没有丝毫做作和媚俗,他并不执意追求成功却能获得成功,他并不格外回避灾难却能逢凶化吉,他并不特别祈求幸福但总能轻松愉快,他把自己纳入一定的规矩和方圆中但不感到痛苦和冲突,他博大地爱,但不感到孤独,他广泛地施舍,但不感到贫穷,他是自由和自在的人。因此,天下人总是把他作为楷模。

意气期天下,肝胆照天下

原文意气与天下相期,如春风之鼓畅庶类,不宜存半点隔阂之形;肝胆与天下相照,似秋月之洞彻群品,不可作一毫暧昧之状。

译文意气与天下大众的意气相契合,就像春风激发万物,不应该保留半点隔绝不通的痕迹;肝胆与天下大众的肝胆相照应,就如秋月照亮众物,不可表现出一丝一毫模糊不清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