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的难点
18055700000025

第25章 异类潜藏人才,难在区别对待(3)

陈平是阳武县户胀乡人,家境清贫,但他酷爱学习,与哥嫂长期生活在一起。哥哥陈伯非常喜欢这个小弟弟,终年辛勤劳作,供陈平读书。尽管家里饭食条件不好,陈平仍长得仪表堂堂,是方圆百见闻名的美少年。人们纷纷议论:“陈伯家里那样穷,给陈平吃什么好东西了,竟长得这么漂亮”?嫂嫂早就对陈平白吃饭不干活心里有气。听了这话,撇撇嘴说:“也是吃糠咽菜而已。养了这么个小叔子,还不如没有的好!”陈伯知道了这事,休了自己的妻子,继续供陈平上学。因为家里穷,陈平长得很大了,还没有娶到媳妇。本地有个富翁,叫张负。他的孙女一共嫁了5次,5个丈夫都死了,乡里人说她是“克夫”的命,没人敢再娶她,陈平却不在乎,主动提出愿和这位女子成亲。婚后,陈平在经济上有了张负的资助,读书更用心了,交游也更广泛了。陈平办事能主持公道,家乡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祭祀神社的庙会;庙会结束后,邻里们要分享祭祖用的肉。分肉的差事,总是交给陈平办;陈平每次都能分得让大家人人满意。乡亲们称赞他。他总是笑着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以后如果让我帮忙主宰天下,我也会做得像今天分祭肉一样,让人人喜欢。”

陈胜起义后,魏公于咎在魏地称王。陈平投奔他,被封为太仆。陈平提了许多好建议,魏王咎总是不采纳,还有人经常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陈平的才能无法在魏施展,便改投到项羽帐下,被任命为“卿”。这也是个只备咨询的闲职。

汉王刘邦兼并了三秦上地,殷王司马卯有叛楚的迹象。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去安抚司马卯。司马卯接受陈平劝告表示继续忠于楚国。陈平因出使有功被晋封为都尉,还赏赐给二十铁黄金。可时间不长,司马卯仍投降了汉王。项羽认为这是陈平的过错,要杀陈平。陈平有口难辩,连夜封存好项羽赏赐的黄金和印信,只身逃出楚营,投奔汉王。

过黄河的时候,撑船的艄公见他长得白白胖胖的,以为是个有钱的富翁,起了图财害命的歹心。陈平觉察出来了,主动脱掉衣服,赤身露体,帮着艄公摇船。船夫见他是个穷光蛋,便放过了他。

躲过了这一劫,陈平顺利地来到汉营,到了汉营,陈平托与自己交往很深、又受汉王重用的魏无知帮忙引荐。魏无知讲述陈平的才华,汉王刘邦将信将疑。当时来投奔汉营的还有6个人,刘邦把他们一块留下来吃饭。饭后,别的人都先后告辞了,陈平仍端坐着不动。他请求汉王能尽快给他先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刘邦对陈平做了认真、全面的考核;所回之事,陈平无不对答如流。那博深的知识、横溢的才气,使刘邦惊叹不已,他下定决心,对富有才华的人,应破格录用。便问:“你在项王那里担任什么职务?”陈平答:“都尉。”刘邦当即宣布:封陈平为汉军都尉,兼汉王参乘,同时执掌监护汉军将士之职。

汉王破格录用陈平,在汉营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从沛县就跟着刘邦起兵的老资格将领,很不服气,说:“陈平是楚国的一个逃兵,来汉营才两天,寸功未立,竟受如此器重,太不应当。”汉王对这些议论一概不理,对陈平的重用有增无减。不久,又升陈平为亚将(仅次于主将),派往前沿阵地巡视。以后的事实证明,陈平不仅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杰出人才,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谋士,为除掉范增立下了不朽之功,也为刘邦日后的节节胜利铺平了道路。

8.“出格”的人也要用

每个群体中间,总会有几个“出格”的人。相对于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人来说,“出格”的往往性格奇特、行为迥异,甚至令人退避三舍。但是,“出格”的人,才能往往也很“出格”。人们习惯于把那些做事“怪异”、行为出格的人归为异类。其实,“出格”的人,不见得没有本事。相反,许多有本事的人,却很“出格”,因为“本事”,实际上就是他们“出格”的本钱。对此,领导者要善于团结他们、任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1)不“听话”的人。习惯上,人们都喜欢看见顺眼的人,喜欢听好听的话,也喜欢走好走的道路。而那些带着野性的部下,往往反其道而行,总让人心中不痛快。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往往难以容忍带“野性”的个人,甚至轻易给对方扣上“害群之马”、“一颗老鼠屎”之类的帽子,并在其野性初现时就立即加以抑制或扼杀。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妥。因为这类部下一般均有其特点或长处。常言说:“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听话。”其道理就在于此。

那么,作为领导者,首先应该有宽广的心胸和高姿态,能容得下部下的“野性”。毕竟,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千人一面。在一个企业及团队中,如果所有在员都成了被驯服的鸭子,而不是持有野性的狼,那么这个企业及团队肯定缺乏战斗力和生命力。在一个团队中,要允许各种差异的存在。明智的领导者,会正确地引导这种“野性”,在各种差异面前,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以达成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整体事业的发展。

(2)野心家。所谓“野心家”,是那些别有企图的人,他们大都是有能力的。有能力的人,往往积极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力求通过自己杰出的表现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但这些“野心家”确实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比起一些“平庸者”所起的作用更大。野心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种促人奋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阻挠而不能实现时,它就有害于人,成为一种恶毒的东西了。因此,当怀有某种野心者感到事业有希望成功时,他们与其说是危险人物,不如说是忙碌的人物。但是当他们的抱负受到压抑而心怀怨愤时、他们看人看事就将使用那种“凶狠”了。作为领导者必须善于驾驭这种有野心的人,要引导他们前进而不要让他们感到失意,否则他们会把自己与其所承担的事业一同毁掉。因此,要懂得巧妙地使用这种人的道理。

(3)性格不合的人。作为领导者,能得到和自己心意相投的人相助,当然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要用好人才,就不应以性情相似作为标准,观念、作风和自己格格不入甚至爱唱反调的人,也许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利。提拔这类人才,既显得管理者不感情用事,善于发现人的长处,同时,这样做对于其他的人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将激发更多的人才以公司发展为己任,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1927年,松下幸之助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那时,他就已经主张人才是企业的贵重资产这个观点。一天,有个替松下幸之助承包零件制造的厂家偶然向松下提到他有一个高级人才使他烦透了的事。“他什么都反对,我指定他做的事,他总是说这样不好那样又不对,不住地唱反调。”松下幸之助对那厂家说:“你不想用他,那么把他介绍给找好不好?”经过调查,松下幸之助发现这个名叫中尾哲二郎的26岁的青年,虽然事事都跟管理者作对,可是,他并不是故意刁难或懒散不做事,相反,他提出的办法最终证明的确要比公司既定的方式好得多。于是,松下幸之助拜访了中尾哲二郎,并很诚恳地邀请他到松下公司工作。两年之后,中尾哲二郎成为决策部门的高级董事。到1952年,他成为松下企业的副总裁。直到他去世之前,仍与松下幸之助为公务顶嘴,在董事部唱反调。但是,连松下幸之助自己也承认,要不是邀得中尾哲二郎加入他的事业,松下企业的发展,可能要打很大的折扣。

(4)怪才。“正常”人喜欢同“正常”人打交道,却不喜欢性格奇异的“怪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们都知道歪瓜裂枣是最甜的,却不知道性格奇异的“怪人”,往往是有特殊才能的奇异之人。在他们的怪异中往往包藏着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能量,孕育着超常的构思,“怪”也往往包含着创造性。所以注意使用怪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不计前嫌与政敌共事

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他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的一生都在奉行着这一句话,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德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值得人们称道的,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作为尺度去处理他们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他们,显示出他的宽广胸怀和娴熟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政府,他们的政见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希望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前苏联,英国坐收渔翁之利;丘吉尔则认为德国未必不会侵略英国,反复申述同前苏联达成相互谅解,以中止德国扩撤必要性。

法西斯德国对西欧的入侵,标志着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的破产。1939年9月3日,在英国人民和政界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张伯伦政府不得不对德宣战,丘吉尔也终于成了内阁的一员。但是张伯伦与丘吉尔二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张伯伦愈来愈受到英国上下的强烈指责。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遭到了惨败。投票结果表明政府必须辞职。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丘吉尔终于胜利了。1940年5月11日,英王向全国宣布了丘吉尔担任首相的决定。丘吉尔在当天就以自己一贯的果断和高效开始组建政府。然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在丘吉尔主持过程中,坚持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正是他说的“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这句话的具体注解。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所占的席位比其他各党加在一起还多120余席,张伯伦是他们推选的领袖,在自己对他们进行了多年的批评而且往往是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这对于他们党中的许多人来说必然是非常不愉快的,接受丘吉尔当首相,令他们许多人感到痛苦,只有自己的新政府继续重用张伯伦,才能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然而,安排张伯伦担任下院的领袖兼枢密院长,也遇到了来自工党方面的很大的阻力。工党领袖艾德礼认为,这样的安排之下,工党不容易工作。在联合政府中,下院领袖必须是大家都接受的人。有鉴于此,丘吉尔便把这一意见坦率地转告了张伯伦。张伯伦表示,同意不担任下院领袖,这一职务便由丘吉尔兼任。工党成员和某些又能干又积极但未进入新政府的人,也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他们要求肃清那些应对慕尼黑协定负责或备战不力的有“罪行的人”。

对此丘吉尔却表现得比较冷静,他以为,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并不是排斥那些长期担任要职有才干的爱国人士的时候,由于张伯伦是保守党的领袖。因此,清算所谓有“罪行的人”对全国的团结是有害的,而且,也无需研究所有这些罪责是不是应由一方来承担。正式的责任是应由当时的政府承担的。

事实上,丘吉尔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对过去的事情不进行追究,因此,他对这些分裂的倾向进行了抑制。几个星期以后,丘吉尔说了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如果想拿现在来裁判过去,那就会失去未来。”这一论点以及当时的严重局势,制止了那些所谓的迫害异己的人们。在丘吉久的一再坚持下,张伯伦终于担任了新政府的枢密院院长。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安排张伯伦入阁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张伯伦虽然是推行绥靖政策等的代表人物,而当他意识到他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对法西斯战争事业的大局为重,竭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德国空军对伦敦进行了轰炸,夜间内阁会议总是在地下作战指挥室举行。张伯伦身患癌症,动过大手术,虽然身体虚弱,但他参加会议时举止从容,态度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