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官场笔记
1804900000008

第8章 敛财手段绝对贪婪(1)

和珅一生都在为钱财而奔波忙碌,那他的钱财究竟有多少呢?据说,和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财产,所以为了便于统计,和珅就将自己的物品编上号。近代史学家认为,和珅前前后后将自己的物品分为106个号,其中每一号的价值相当于白银1000万两,这就意味着和珅的家产大约有11亿零600万两。那么这笔钱又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据历史学家估算,乾隆一朝的鼎盛时期,每年国库的收入大约为6000万两,这就意味着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政府国库18年的收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清政府国库收入每年达到了7000万两,即便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和珅的的家产也相当于清政府16年的国库收入,所以说和珅富可敌国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第一节 和珅到底有多少财产

一、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年间,民间有一首这样的歌谣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意思是说,和珅府第被查抄后,嘉庆皇帝的国库马上显的充实、富裕起来,嘉庆皇帝即使什么都不干,靠着和珅的家产也够几年用了。

据《啸亭续录》的记载:和珅的宅院在整个大清朝的官员中是数一数二的,一些皇子的梦想甚至只是得到一套像和珅家一样的宅院。乾隆晚年时,皇子们为了皇权相互倾轧、暗算,终日寝食难安。其中一位皇子知道自己与皇位无缘,于是就对自己的哥哥们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

嘉庆皇帝继位后,并没有忘记这个弟弟当初的心愿,所以在查抄和珅府第之后,将其中一半以上的院落悉数奖赏给他。也算让这个没有政治野心的弟弟尝到了些不争皇位的甜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和珅府宅的豪华程度。

在查抄和珅府宅时,除了查出大量无法估价的稀世宝物、古玩、字画外,能够估价的现金、土地、房屋等,当在一二千万两之间。这个数字虽然只是估算,但是也已经足够惊人了。清代康熙年间算是比较富裕的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时,户部库存银两是800余万两,而和府一家之财竟然比户部库存银多得多!

乾隆十三年(1748年),简仪亲王德沛承袭王位。这位王爷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管家找来,他说:“听说家中存银上万两,我内心十分不安。还是想办法快将这些钱花了吧。不然这些钱将成为祸根,即使不牵累于我,后人也必然为此而遭受灭顶之灾。”说罢,他便与管家将这笔巨款分给了家族成人,剩下的大兴土木,建造了别墅和亭台楼阁。

嘉庆年间,有一个以大富大贵闻名天下的成亲王,在他的王府里存着的银两也不过八十多万。可以说,在清朝年间,一个王公贵族家里如果存银达到几万两,乃至十几万两,那就是了不起的富豪之家了。

可是与和珅近两千万两的存款相比,这一切也就都不算什么了。清代任何一个官吏,乃至皇帝与和珅相比,都只能是自愧不如。和珅被查抄后,一些皇子们知道了和珅的巨额财富后,认为能够得到和珅那样多的巨额财产,还当什么皇帝啊!当和珅就可以了!还能免去天子之忧!

二、 和珅到底有多少家产

嘉庆抄了和珅的家后,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持各种说法的都有,做各种推测的也有,为此清朝年间的一些文人还为此专门做了一些记录,民国初年的一些学者也对此有过记载,不过内容大相径庭。

薛福成《庸庵笔记》中记载:“和家产……共计一百零九号,内有八十三号尚未估计,已估者二十六号,合算共计银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两。”按照这个数字估摸,和珅家产应该是在8亿两以上。

《殛纪略》记载说:“当铺十处,本银八十万两;赤金五万八千两;元宝五万六千六百个;京锞五百八十三万个;苏锞三百一十五万个;洋钱五万八干元;制钱一百五十万千文。总共合计共值银五千四百余万两”。

史梦兰《止园笔谈》中记载和:“籍没之物见于邸抄者,银九千四百余万,金五千八百余万。玉器价七千万。外有玉马、珊瑚……作价百三十万”。而徐珂《清稗类钞》甚至说和“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

以上三者之间的记载相互之间悬殊过大,哪个更接近真相,很难有定论,但是它们却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总数都非常大,堪称天文数字。那么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流传下来的查抄清单进行简单的统计。

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第7期《嘉庆诛和案》中所载绵恩、淳颖与布等人奏折称:

所有查出和家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续查处和借出本银钱所开当铺十二座,及家人刘全、刘印、刘陔、刘六自开、伙开当铺共八座,亦经奏闻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契置取租房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零,通计价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两零,价钱六千一百吊零。此外查出和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十五两,并自拴大车八十辆,每辆银一百二十两,共发出车价银九千六百两,分给各户领办。今已在各户名下追出二两平银三千九百六十两,尚有未经交出银五千六百四十两,逐一另缮写清单恭呈御览。臣等拟将房地、车价、银两分别交户部、内务府照例查办,其未经呈交之车价造具清册,移咨内务府就近着追。和家人经手管事之刘全、刘印、刘陔、方二、王平、胡六、太监呼什图各名下,现在查出金银、钱文及查出银钱,今已分析另缮清单……

查出和家借出银两开后,计开:

陈遍儿借银二千两(取房租家人,所借银两并无利,此项银两于每月工食内坐扣),除扣过银二十二两,尚欠银一千九百七十八两,又欠房租五百五十八两。

傅明借银一千两(系和已故家人,现有伊子花纱布还所借银两,每月八厘起利),欠银二百两,共欠银一千二百两。

兴儿借银一千两(系和家人,所借银两每月八分起利,此项本利银两于每月工食内坐扣),除扣过本利银二百三十五两,尚欠银一千一百五十九两。

明保借库平银一万五千两(明保系和母舅,所借银两每月一分起利),欠利银六千四百五十两,共欠本利银二万一千四百五十两。四人共借出本银一万九千五百六两,共欠利银六千八百九两,通共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十五两。

查出和家取租房地开后,计开:

京城内外取租房三十五项,按契载,共房一千零一间半,共价银四万九千四百八十六两,价钱二千三百二十五吊,每年共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取租钱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

安肃等处地七十二项,按契载,共地七百六十六顷七十一亩七分一厘,共价银十一万八千六十五两一钱二厘,价钱三千八百吊,每年共取租银二千五百四十六两,取租钱二万六千九百十六吊七百二十八文;

蓟州地十九项,按契载,共地一百十七顷六十三亩七分三厘,共价银二万八千九百二十二两四钱,每年共取租钱三千五十九吊;

古北口等处地三项,按契载,共地三百八十二顷,共价银六千八百五十两,每年共取租银九百五十二两四钱。以上地亩九十四项,共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顷三十五亩四分四厘,共价银十五万三千八百三十七两五钱二厘,价钱三千八百吊,每年共取租银三千四百九十八两四钱,取租钱三万四百三十五吊七百二十八文;统计取租房地共价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二十三两五钱二厘,价钱六千一百二十五吊,每年通共取租银四千七百六十六两七钱,租钱三万四千九百二十七吊九百六十八文。

嘉庆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内务府奏折称:

提督衙门交到查抄和家产案内,二两平纹银九十六万两,杂色元宝六十八万两,杂色银一百三十七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以上共银三百零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随即令广储司银库官员弹兑查收。现据该库官呈称,所有前项钱两逐一弹兑,数目俱属相符,已照例按库法弹兑,共得库平银二百八十三万三千二百四十九两六钱一分,理合奏明归入月折收贮。

嘉庆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官房租库呈稿》称:

京城内外取租房一千零一间半,涿州等处当铺取租房二百七十九间,有契典卖热河小南门等处房二百二十八间。赏给十公主家人住房六所,计九十八间;赏给庆郡王宅门口等处铺面房七十五间,会计司胡同等处房一百四十一间,正阳门外大栅栏等处铺面住房四百九十六间,马圈一所、房四十五间。和花园内房一千零三间,游廊、楼亭共房三百七十五间;马圈一所,房四十五间。善缘庵寓所一处,房八十六间,游廊四十二间。共三千八百五十一间半。

热河总管查抄和等入官闲散房间,其中和名下有附近房三处,马圈二处,计房一百六十五间半,内灰棚七间:

坐落宫门口红栅栏内房一所,计五十三间半;坐落皮袄街北头胡同内房一所,计三十间;坐落新街内铺面房一所,现开德兴号,计二十二间;坐落皮袄街下坡马圈七间,马棚五间;坐落三道街马圈房二十七间;坐落小南门西口内租给民人堆货房五间,相连灰棚五间;坐落北大门外西边房九间、灰棚二间;坐落东边房二十六间半、灰棚五间;坐落小南门铺面房六间、灰棚三间;坐落皮袄街下坡马圈墙外灰棚二间。

自两间房至阿穆呼郎图寓所八所,计房一百七十六间,内草房十七间。坐落两间房下处草瓦房计二十五间;坐落长山峪下处草瓦房二十三间;坐落喀拉河屯下处瓦房计三十一间;坐落中关下处瓦房十四间;坐落张三营下处计房二十一间;坐落吉尔哈郎图下处计房二十二间。

清史专家冯佐哲先生,经过多年慎重研究《清实录》与其他正史、档案记载中的资料后认为:和家能够估价的现金、土地、房屋等,当在一二千万两之间。这大概是比较权威的说法了。

§§§第二节 利用地位大发人情财

一、沉迷在勒尔谨所设财色诱惑中

乾隆皇帝对于和珅的信任是其他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每当地方上出现什么问题时,乾隆总会派和珅前去调查,待弄清楚事情真相后,对当地的官员们进行奖惩和责罚。可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乾隆皇帝并不知道,他知道的只不过是和珅给他讲述的故事罢了。而和珅呢,他总是能够借着钦差大臣的名义到各地从容捞钱,只要他到的地方,当地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会竭尽全力的讨好他。

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向朝廷上书:近年来陕甘两省缺水严重,旱情导致当地土地贫瘠,百姓困顿。如果年年向国家要钱,恐怕会拖累国库,臣等于心不安。想来想去臣等认为,可让那些想取得监生资格的读书人交纳粮食,用这些粮食来换取监生身份,这样也就不需要从国库之中调拨银两了救助陕甘了。简单的说就是,皇上我们这穷了,咱们把监生的身份明码标价向外拍卖了算了。

身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自然知道拍卖监生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他也知道这个办法不是长久之计,但是由于时局所迫,他也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于是就依着勒尔谨所奏,开始在陕甘地区实行这一政策。但是乾隆皇帝也生怕勒尔谨等人借此机会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所以命令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远处陕甘主持此事,并下了一道诏书说:谁令本色报捐,该管上司,核实稽察,勿使滋弊,如仍有滥收折色,致缺他储及监索,科派等弊,一经发觉,惟勒尔谨是问。

从那年开始,连续几年的时间里陕甘地区几乎就再没有风调雨顺过,连年大旱。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陕甘地区就有十五万人因为捐粮而得到了监生的身份,从账面上看,陕甘地区所接纳的粮食就超过了六百多万石,可是这些粮食真的都进了国库之中了么?显然不是。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陕甘地区的旱情从一开始也是编造出来的。勒尔谨等人只不过是以旱情为借口,大肆贪污监生们的捐粮罢了,而连乾隆特派去主持此事的御史王亶望也成为了他们中最大的贪官。

王亶望不仅贪监生的捐粮,更有甚者他还贪皇上。为了掩盖陕甘地区官员们的贪污行为,王亶望在给乾隆的奏报中还遮掩事实,虚假汇报:连年监粮太多,致使仓库充盈,装纳不下,拟另建新库二十座,特奏请皇上拨银。乾隆拨给他十六万两银子,用于建造新库,可是连粮食都没有,说什么建新库,这笔钱一下去,立马被个一群贪官污吏给瓜分得一干二净。

时间长了,连乾隆皇帝也觉得不是滋味了。陕甘地区连年灾害,民不聊生,这可如何是好呢?还有,如果王亶望与勒尔谨等人勾结起来欺骗朕,那该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乾隆觉得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他决定让和珅前往陕甘地区,视察当地的灾情,同时搞明白当地到底有没有受灾。

和珅领旨后,马不停蹄的赶到陕甘地区,他刚刚下车,勒尔谨就带着数百名当地的官吏豪绅浩浩荡荡前来迎接和珅,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让和珅的脸上十分有光。而这,还是和珅得宠以来第一次以钦差大人的身份出巡地方。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和珅深刻的感受到了权利和地位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不过,眼下的威风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和珅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可以说只有实实在在的银子、宝贝才是让他心动的。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看着下面的官员们一个个小心翼翼,一副献媚的表情,马上就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他清楚这里的官员个个贪污,所以才心虚的一味讨好自己,既然如此,那自己也就不虚此行了,可以狠狠的敲诈一笔。

来到陕甘总督勒尔谨的府上后,一众官员们为和珅接风洗尘,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山珍野味,让京城来的和珅大开了眼界。酒过三巡之后,和珅趁着官员们个个兴高采烈节骨眼说了这么一句话:“依下官看来,陕甘两省很是富足吗,为何勒尔谨大人会连年上报,说民不聊生呢?”勒尔谨立刻明白了和珅不是那种刚正的钦差,心里那个高兴啊,马上吩咐下面的官员们按计划行事。

酒足饭饱之后,勒尔谨送和珅回房休息,一并送去的还有一位千挑万选出来的西域美女,和珅哪里尝过西域美女的滋味,这一尝欲罢不能。一连几天都不肯起床,终日缠绵在卧房之中,哪里还顾得上盘查粮库。

醉生梦死几日后,和珅终于从卧房中走了出来,开始办自己的正事了,他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只随后翻了翻几本帐本,到一个仓库中,抓了一把小米,这件事情就这么算完结了。他向朝廷写奏折称甘肃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不知下面的州县如何,自己定当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