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官场笔记
1804900000019

第19章 生活作风骄奢淫逸(2)

和珅宅第东至毡子房胡同,南至今前海西街南侧。西至李广桥、北至大翔凤胡同,后辗转于亲王永磷和恭亲王奕沂之手,又多次改建,但仍含嘉乐堂、天香庭院、锡晋斋、寿椿楼等和珅所建的基本建筑。从规模上来看,当然不能与亲王贝勒王府相比,但单从内部结构与装饰的精致来看,和府绝对可以称得上一流,而且有很多装饰物皆亲王所不应有之物,而和珅有之,且铜路灯较大内所有尤为精致。今分没于景运、隆宗二门外云。

和珅家豪宅奢华尊贵,在京城豪宅里算数一数二,甚至有皇子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诸事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矣。嘉庆帝在得到皇位后满足了弟弟的心愿,赐了和珅邸宅的一半由他居住,这位皇子高兴得不得了。

至于淑春园,其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内务府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并北楼门外等处花园……和珅在乾隆把淑春园赏给他后,大肆扩建,更名为十笏园。规模极大,据资料显示:园内仅房屋就有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园内有山有水,存一湖泊(即今北京大学未名湖),湖中有小岛(湖心岛),石舫,现在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于今北京大学内,环境安静,美丽。

除了什刹海畔的宅第和海淀淑春园外,在北京城内尚有多处住宅,如坐落在北长安街路西会计司胡同中的住房,因这儿离西华门极近,和珅为了早朝的方便在这建造一个临时住所,供早朝时住用。

因与乾隆关系密切,乾隆去的地方也有和珅的住处,这样,和珅可以及时服侍乾隆,如避暑山庄,盘山等地均有和珅的住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珅就曾在热河避暑山庄自己的住宅里接见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和珅倒台后,此房由和孝公主丰绅殷德与成亲王永理分开居住。

§§§第四节 嘉庆继位后查抄和珅

一、嘉庆早就看和珅不惯

嘉庆早就看和珅不惯了,当他还是一个皇子的时候。他不能容忍一个臣子过得比皇室还奢华,也不能容忍乾隆皇帝对他比自己还好。然而嘉庆继位的时候,乾隆是太上皇,还在世。也不好动手。直到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在皇帝死后亲政,并且在办理乾隆皇帝大丧期间,立马采取措施,严厉惩治重权在手的和珅。一时间,举朝上下震惊!

和珅究竟为什么会这么快的时间内被杀呢。原因我们很清楚,他贪财。但是贪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激起了公愤众怒。

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就有很多人弹劾和珅的贪婪,然而和珅的权贵实在太罕见了,不管谁弹劾他,他都有办法化解矛盾。再加上皇帝一手保住,因此和珅等于是一手遮天,再加上他精明,对于不同的对手他采取不同的措施,一切困难他都有办法化解掉。

比如,对于能力、地位、功绩都比他强的对手,和珅会不断的在皇帝面前夸赞他们,并且保举他们在京师以外的地方承担一些艰巨的任务,而没有精力与他对抗。

阿桂。比和珅年长几十岁,是满洲人中少有的几个进士之一,学问非常渊博;阿桂曾跟随乾隆南征北战,立过汗马功劳,曾任工部尚书(工业部部长)之职。他非常看不惯和珅的贪婪,一心想把和珅弹劾下去。而和珅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说阿桂的好话。阿桂平定了甘肃少数民族起义后,立刻被和珅保举、乾隆命他在甘肃查清“捐监”案;提着又被调往黄河,治理黄河决口,赈灾修堤等事情;不久,又赶赴浙江查处陈辉祖贪污案。

于是阿桂不得不整年不辞劳苦地在各地奔波,他一心想除掉朝廷大患和珅,然而一直不能如愿。后来,八十岁的阿桂在病中对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子孙皆佐部务,无所不足,可死;忍死以待者,实欲待皇上亲政,犬马之意得一上达。”

而对于能力、地位比他弱的对手,和珅采取的对策是先下手为强。并且对付这种人,和珅习惯杀一儆百,绝不留一点后路,这是很阴毒的。因此激起众怒民怨。因此众人也只能将杀和珅的愿望寄托在未来皇帝身上,而未来皇帝是谁,那人对和珅又是怎样的态度,大家都不得而知,这种情况下,只能继续对和珅保持小心翼翼的态度。

那么,诸位皇子又到底是如何看待和珅的呢?

清朝初年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为前车之鉴,乾隆一开始不立皇位继承人。所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内——谁也不知道,乾隆的几十个儿子中间,哪位是未来的皇帝。

有人说,向上面爬的时候,必须保持梯子的干净,不然下来的时候回摔得很惨。而和珅也没想到那么多的退路,他认为,管好现在,全心思对付好乾隆皇帝,将来谁做皇帝都不关他的事情。所以,和珅的心目中,除了乾隆就只有他自己了。和珅恃宠而骄,将谁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积怨,等于给自己断绝了退出。

到了乾隆59年,乾隆皇帝到了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了。

乾隆上台时曾许诺不能超过祖上康熙的60年帝王生活;而且,十月初一日,按照惯例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就是我们现在的年历。这《时宪书》上面必须有新皇帝的年号。所以,乾隆不得不“谕示天下”,确定新皇帝为皇十五子永琰,年号是嘉庆。

和珅急了,新皇帝即位,权势转移,再去讨好嘉庆已经为时晚矣。

于是和珅主张,乾隆,是太上皇;嘉庆,被称作“嗣皇帝”。

有了新皇帝,如果立马跟着嘉庆转来讨好嘉庆,势必得罪乾隆皇帝,而如果整天跟着太上皇乾隆转,就会得罪嘉庆,乾隆是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呢。他在公开场合,他讨好乾隆——毕竟乾隆是太上皇;暗地里和珅给嘉庆皇帝送礼——因为当权者是嘉庆,嘉庆掌握了实权啊。

首先,和珅选择了送玉如意给嘉庆,对嘉庆进行试探。 而嘉庆很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他是太子,但是太子也可以废的,父皇在世就不能轻举妄动。即便做了皇帝,父皇也还在,和珅是父皇的宠臣,得罪了和珅就是不给父皇面子,碍于乾隆在,嘉庆不敢动手,他知道乾隆一句话是可以让自己皇位不保的。所以,嘉庆皇帝接受了和珅送的玉如意,并且每天都说朝廷和他都离不开“两朝重臣”和珅。因此,嘉庆对和珅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是不明朗的。

而送完玉如意之后,和珅又采取了一些措施:他派吴省兰(吴省钦的兄弟)为嘉庆帝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 然后,尽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让嘉庆孤掌难鸣。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庆的羽翼和心腹,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帝的人;同时,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而嘉庆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在和珅的监控下,他有一次去军机处察看奏折。结果呢身为军机大臣的福长安(和珅手下的第二号人物)急忙飞报和珅,和珅又向太上皇启奏。嘉庆因此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嘉庆受到乾隆的谴责,但他并没想到跟和珅有什么关系。又一次,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下了一道谕旨,说在冬季举行大阅兵典礼。和珅得到消息后迅速将此事启奏给太上皇,乾隆说:“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后来嘉庆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和珅从中捣鬼,非常愤怒。但是嘉庆忍着,他把对和珅的怨恨都埋在心里等待时机。并且每遇到一次挫折,就把对和珅的不满记在心里一次。嘉庆知道自己现在还势单力薄,乾隆暮年越来越依赖和珅,他一日不可无这位通他心腹的宠臣在身边,因此嘉庆也只能静观其变,寻找最好的时机。

而和珅小人得志,每制服一回嘉庆就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自己权势逼人,即使新皇帝也还是要给他几分面子的。但是和珅高兴早了,他太低估嘉庆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嘉庆与和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